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如何上好自己的初中语文课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本文试图从启发教学、创设条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等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启发教学 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062
经常有家长和学生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够学好初中语文啊;有同行也经常在讨论,我们到底要怎么教,才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啊?下面,我们就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做一些思考,期望能够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注重启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启发教学的重要意义,此所谓不启不发;我们当老师的不要再去强调师道尊严和老师的权威了,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够思考问题。启发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启发。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启发,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启发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启发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启发,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二、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乐学语文
语文课在很多人眼中是可以学也可以不学,觉得可以通过自己就能够看懂课文就了事了。加上我们有的老师讲课不注重艺术,所以,很多学生吧喜欢语文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定条件,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比如,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遇到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学生进入角色,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比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特点,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再次,请同学们自由结组,分别扮演其中的皇帝,大臣,小孩以及骗子等角色,并安排一个同学对故事进行场外陈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教师对学生们的点评与指导,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人物典型以及寓意。这种体验“身临其境”的活动具有艺术性,理智性和科学性,顺应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规律。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产生热烈的情绪,甚至从“扮演角色”的状态转为“进入角色”,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接纳知识,探究知识,使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并重
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放任自流。有的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随便的放任学生去发挥,这就失却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功能了。有的老师想: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这是肯定不行的。
四、注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
现在很多学校提倡搞合作学习,一合作就特强调多人的集体智慧啊什么的,其实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一是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二是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三是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方法,来丰富充实自己的观念和教學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启发教学 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062
经常有家长和学生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够学好初中语文啊;有同行也经常在讨论,我们到底要怎么教,才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啊?下面,我们就一些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做一些思考,期望能够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注重启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启发教学的重要意义,此所谓不启不发;我们当老师的不要再去强调师道尊严和老师的权威了,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够思考问题。启发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启发。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启发,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启发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启发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启发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启发,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二、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乐学语文
语文课在很多人眼中是可以学也可以不学,觉得可以通过自己就能够看懂课文就了事了。加上我们有的老师讲课不注重艺术,所以,很多学生吧喜欢语文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要创设一定条件,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比如,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遇到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学生进入角色,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比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首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特点,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再次,请同学们自由结组,分别扮演其中的皇帝,大臣,小孩以及骗子等角色,并安排一个同学对故事进行场外陈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教师对学生们的点评与指导,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文中的人物典型以及寓意。这种体验“身临其境”的活动具有艺术性,理智性和科学性,顺应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规律。角色的转换使得学生产生热烈的情绪,甚至从“扮演角色”的状态转为“进入角色”,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接纳知识,探究知识,使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并重
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但是不能放任自流。有的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随便的放任学生去发挥,这就失却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功能了。有的老师想: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这是肯定不行的。
四、注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
现在很多学校提倡搞合作学习,一合作就特强调多人的集体智慧啊什么的,其实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一是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二是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三是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方法,来丰富充实自己的观念和教學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