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以“语调层级系统”的思想为基础,采用“音量比”的计算方法,对汉语普通话不同语句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强调焦点句和“不”字句)的音强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得到以自然焦点“陈述句”(基本模式)为基础,语气、焦点和句法手段“不”等因素对于音强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以及排列次序,即,音强分布模式.结果 表明:句子长度是影响语句整体音强走势的重要因素.7-10字的长句为“首高”型,2-5字的短句分别为“尾高型”和“中高型”.通过与陈述句相比较,发现:不同因素对于音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语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语调层级系统”的思想为基础,采用“音量比”的计算方法,对汉语普通话不同语句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强调焦点句和“不”字句)的音强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得到以自然焦点“陈述句”(基本模式)为基础,语气、焦点和句法手段“不”等因素对于音强的作用方式、作用程度、以及排列次序,即,音强分布模式.结果 表明:句子长度是影响语句整体音强走势的重要因素.7-10字的长句为“首高”型,2-5字的短句分别为“尾高型”和“中高型”.通过与陈述句相比较,发现:不同因素对于音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语法手段“不”最弱,强调重音居中,语气表达最强.
其他文献
厘清了影子银行和土地价格影响地区房价的机理;结合全国30个地区(西藏除外)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土地价格和两者的交互项对我国各地区房价的影响并分解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两者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房价皆呈现正相关关系,影子银行通过助推地价从而促进房价上涨;地区房价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控制变量中,人均收入水平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房价呈同向变化;财政支出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房价分别呈现出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和表内信贷仅对本地区房价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在全
将“感性声音结构”改造为一种分析方法并提出“感性逻辑”的存在,运用在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以下简称《第一交响曲》)的研究中.在《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感性声音结构中,抗争主题推动着第四乐章完成了“从地狱到天堂”的意境转变,进而使第一乐章由“自然”升华到“天堂”.由“第一乐章—第四乐章—第一乐章”组成了《第一交响曲》的核心骨架,揭示了作品中的“英雄性”精神内核.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之一,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应对接毕业要求设置课程目标,按照社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突出培养学生的中学文言文教学能力,融入课程思政,强化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学教师人才队伍.
“声各有形”是清代唱论《乐府传声》中的经典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认为歌唱的声音是有形状的,想要得到某种形状的声音,只需要改变发声的形状即可.“声各有形”命题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历时性发展过程,并形成其独有的理论内涵.本文考察了《乐记》中“贯珠”一词,以及清代以前传统唱论中关于“珠”的使用情况等,认为命题中的“形”是受“贯珠”说的影响.其声音之形的理论基础是传统音韵学中“四呼、五音、归韵、交代”等读字成果.命题的实践价值在于提出了“欲改其声,先改其形”的唱字原则与方法.通过比对现当代歌唱学实践发现,这个命题有
“韵律格局”是一套基于声学实验探讨语调韵律特征分布模式的方法论.由石锋(2019)正式提出,并介绍了其理论背景和方法要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具体阐释“韵律格局”的计算和作图方法,并通过汉语不同焦点类型的区分以及英语陈述和疑问语气调的比较这两个案例,说明其在语调研究中的可行性.
音乐的黏合性来自它的有声性、不确定性、抒情性、时空性.音乐的声音是有序的、丰富的、流动的.音声的不确定性成为音乐与其它艺术综合创新的重要优势.常见音响特点与心理反应模式有暗示、转换、替代、夸张、简化.音乐的空间指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北宋时期编纂而成的类书《太平广记》是研究中古小说最为重要的文献,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广记会校》是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汪绍楹校注本之后又一重要整理版本.通过广泛搜集、梳理相关文献材料,在比对异文、辨析字形、考核词义、疏解文意、探明事实的基础上弥补其校勘之失,修正其校勘之误,可以使学界更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文献材料.文中就此书“神仙部”的十三条校勘提出商榷意见.
我国音乐界在运用音乐本体概念时,其音乐本体观总体上形成了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音乐本体是指音乐的音响及其组织结构,另一种是认为音乐本体包含音乐音响与相关文化事象.第一种倾向主要存在于音乐创作、音乐分析、音乐表演理论等学科视域中;第二种倾向主要存在于实践美学、现象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符号学这四种理论视域中.我们对音乐本体观的复杂情况有所掌握,在不同学科视域下能够按照该学科的惯用含义来理解音乐本体概念,避免使其成为学术沟通交流中的障碍.
本文从句子入手,通过控制目标词的音高和音长特征制作合成语音刺激,运用语句自然度评判的方法,考察了普通话轻声在语流中的感知.研究结果发现,与孤立词相比,语流中影响轻声感知的因素更加多样.无论在孤立词中还是语流中,音高尤其是调型对轻声感知的作用都大于音长.与孤立词相比,音长对轻声感知的影响在语流中进一步弱化.语流中的轻声还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存在轻声向非轻声转化的倾向,轻声的不稳定性在句首位置比句末位置更常见.
实验以普通话二字组真词为材料,参考大样本数据将参照字音高设定为自然语言音高,对普通话阴平-去声的听感边界进行了再测试.实验发现:随着参照字设定为自然语言音高,范畴边界位置、范畴边界宽度和区分峰值的极差、标准差均减小,数据分布更为集中,声调听感稳定性增强;辨认曲线分布更完整,曲线走势波动性减小,陡升或陡降特征更凸显;区分曲线非区分峰部分平均正确率大幅提升至56%,声调范畴感知程度提升.实验同时对声调听感升降原理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