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采,主要指的是一篇文章在语言方面表现出来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字词。很多时候,它会是一位作家的特定的语言风格,是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风格的体现。
要让一个考生有着鲜明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一篇文章的语言风采,往往可以通过适当的技巧来实现。
古往今来,凡是对文学大家作品的赏析往往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描写;二是修辞。相反,那些看了令人昏昏欲睡的文章,经常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语言不新颖。
因此,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巧用描写和修辞,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
1.巧用描绘性的语言
普通的描写能够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让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如果通过描写让文章变得更有文采,则需要“描绘”。
“描”就是依照原样一笔一划地摹画,“绘”就是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外形、动态等进行充分的表现。这其中离不开十分具体的描写,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①在具体描绘景物的时候,要注意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写景物的特点。
例如,代颖同学在《玉兰花开的声音》中有一段有关玉兰花的描写。
午后的太阳懒懒地挂在天上,散发的光与热让人舒服得昏昏欲睡。淡黄的阳光柔和地抚着玉兰树还未开花的枝丫,那些淡绿色鸽子蛋大小的花苞沐浴在早春温和的阳光下,甚至有几个还调皮地钻出一点白色的花瓣尖,为满园光溜溜的枯枝黄草添了一抹春意。
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对事物外形、色彩的描绘,使得环境描写十分有感染力,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文字功底。
②除了具体描绘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外,还要注意动静搭配。
在写景的时候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另外,在写景的时候,还可以运用想象,根据眼前之景,想象景之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把景描绘得更具体。
③对于人物的行为,尽量不要单一地描写或叙述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而是要搭配在一起来写,这样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更加出彩。
例如,左丹■同学在《重拾》一文中这样写道:
灯亮了,姥姥缓缓地从被窝中挪出身子,她的手摩挲着我发烫的小手,又俯下身来摸我的脑门。我分不清是泪还是汗,只感到水珠从我的脸边划过。我从被窝里掏出手,向姥姥伸去。姥姥连忙抓住我的手,责备道:“又着凉了!”姥姥将我扶起身,她哆哆嗦嗦地拿起水杯端到我跟前。我捧着水杯,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又连忙推开。姥姥低下头,向水杯里吹了吹,又一次端到我面前。“不烫不烫,慢慢来……”我接过水杯,水杯的温度慢慢渗过我的皮肤,向我的身体内延伸。姥姥用手托着杯底,慢慢地向上抬。我闭上眼睛,感受着那股暖流温润着我干涸的嘴唇……
我缩进被窝里,竭力睁开眼睛。昏暗的灯光下,姥姥慢慢地挪进了被窝里。她用手拍着我的后背,紧紧靠着我。我又一次伸出手,抱着姥姥说:“姥姥冷吗?”姥姥从嘴角挤出了一抹微笑,对我说:“不冷,不冷,快睡吧……”姥姥沙哑的声音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回荡。“姥姥喝口水吧!”“你睡了,姥姥就去喝……”
她抚摸着我的头发,轻吟着小曲儿。灯影落在姥姥的脸颊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几道皱纹。灯光下的世界愈来愈模糊,姥姥的手依旧轻拍着……
作者在全文的重点部分用大量描绘性的语言,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搭配在了一起,使得整篇文章的表现力得到更好的展现,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驾驭功底。
很多学生在对人物的行为进行描写时,描写手法还很单一,而且叙述偏多,就像下面这篇文章:
原来是一个没有盖盖子的大方水泵,泵的管子漏着水,已经有些深了。我们几个跳上跳下玩起水来。也不知谁拿了一个玻璃瓶子,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碎的,只听见“啪”的一声瓶子碎到了井里。好奇的我拿起碎片本打算仔细端详一番,不料却割破了手。
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后,他们先是看愣了,然后陆陆续续地都跑开了。看到流血的手,我忽然头脑发晕,失去了知觉。
“你可算醒了!快,他醒了!”妈妈对奶奶叫到。输完了几周的液,我听说要不是那个孩子帮忙,可能会留下永久的伤害。那时我非常感激他。
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简单叙述了事情经过,而没有写出当时情况的紧急与危险。应当详细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这样读后才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如果能在描写的同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松树上的生命
我家门前有一棵油松,它四肢畸形,是棵典型的歪脖树。
一天下午,热辣辣的太阳毒晒着大地,我像往常一样在门前跳绳,无意间我发现一团白色的肉球在树枝上蠕动,仔细看了看,仅仅是一只几天大的毛毛虫,太常见了,便没再理睬。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累得直不起腰来,便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了下来。那棵老松树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可我却感觉它和之前有点不一样,仔细端详了一番,才发现在最低的那根树枝上悬挂着一个金黄色并略微有点沥青颜色的松脂。“不可能啊,按常理来说,这种松树不应该出松脂啊!”那松脂像一颗没长大的葫芦,小拇指盖大小。这时,太阳绕过大楼,把目光集中在这滴松脂上,西下的阳光把松脂的影子拉斜,松脂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要知道,这种没有充足养分的松树很难分泌出松脂,看来,松树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挤出来的呀!
忽然那团肉球又出现了,把我的思绪打乱了,而我却因为观察松脂太仔细,忽略了离松脂只有一步之遥的它。只见它用十几对小足,向前挪动着步子,用触角碰了碰松脂,又害怕地向后退了几步,然后抬起头,左右环视了一下,又向后退了几步,像发怒了的公牛一样,扬起上身,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力冲向松脂,只听“咕咚”一声,那松脂里又多了个垂死挣扎的毛毛虫,看似像毒针的毫毛想竖也竖不起来,腹部仰对着天空,幾对小足像被松脂中无形的铁链拴住了似的。尽管它拼命地旋转自己的身体,希望能挣脱束缚,逃出这个不毛之地,可一切终究是徒劳,松脂高密度的凝固体还是把它绞死了,一动不动。 我实在是为它叹息,好好的,为什么偏要往松脂里钻呢?是像现代的许多人一样想不开,还是出于对松脂内部组织的好奇呢?我也不知道它后不后悔,反正我要是它,我才不这么做呢……
“砰”的一声,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松脂已掉到了地上,像一块沙块摔到地上,变成了一盘散沙,那片散油脂中好像有活物。我盯着那个地方,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向前走动,乍一看,没什么动靜,可离近之后,只能看见几对小足在空中不停地前后摆动着。我找来一根小木棒,小心翼翼地将它拨弄过来。可我却弄巧成拙,没有注意到那根小棒上有一根小刺,小刺正中它的头部,只见它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这么难以捉摸的小生命本来是可以活的,可我这双不争气的手却断送了它的生命,内疚顿时充满了我的内心!
同学们可以试着找出在上篇文章中,作者将描写和修辞手法配合使用的地方。
⑤“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就是“发生了什么事”,“事件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描写,描绘出事件经过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事件经过中人物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把这些具体的内容描绘出来。吴朋翰写的《我是这样长大的》把这一点体现得很好。
一声哨响,两队的前锋开始抢球。湿湿的草地上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泥是又软又湿,草是又绿又密。踏着青草踢球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啊!不好!”我大叫道,敌队前锋“虎子”把球朝我这个门里踢来。果不其然,那球早已被他们左铲一脚,右铲一脚,变成个大花球,还沾着几株小草。我队的几个后卫打算铲他的球,只见“虎子”左传传,右传传,把后卫都避开了,直奔球门。我还在找场上的球,他早已从左侧窜了过来,抬腿、踢射,“哗”地一下踢过来。
我看着球在空中旋转,一些泥土被甩了下来,我不断用手测试球可能击中的位置,向那里全速跑去。没想到那球旋转得太厉害,向上方飞去。我把手伸开向上拦着,球却一下子打在侧脸上,又向球门弹去。我没顾脸上和嘴里的泥,连忙又向那个方向跑去,“伸手!跳!抓住!”我在心里大喊,不料右脚踩到了左脚,左脚又一滑,向地面倒去。手又想抓住那球,又想赶紧撑地,情急之下只能把双手往地上放,可又不舍得那球,直到我快着地时才把它扔下。这一扔倒是不要紧,头倒在球上,嘴一张,啃了球上的泥,又把鼻子磕了,脖子扭了,手腕伤了。
2.语言新颖
①不要使用套话、空话
套话就是你只要说出第一句,便可以顺着念出后面一长段的话;空话,是指空洞无物的一些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语言。
②在文章中不要出现频率过高的句式
有些句式结构是很多人经常见到的,再出现在作文中,会让老师觉得考生是在套写或仿写,进而在整体上会低估你的实际写作水平。不管你写得多有文采,都会被误认为是仿写而来的文字。
③用鲜活而又凝练的语言
古人用来表现自己的文采时,多以诗句或对联的形式加以展现。在现在的考场作文中,适当地引用表意凝练的诗句,也是作者文采展现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多用一些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也能显现出作者对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
要让一个考生有着鲜明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一篇文章的语言风采,往往可以通过适当的技巧来实现。
古往今来,凡是对文学大家作品的赏析往往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描写;二是修辞。相反,那些看了令人昏昏欲睡的文章,经常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语言不新颖。
因此,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巧用描写和修辞,让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
1.巧用描绘性的语言
普通的描写能够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让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如果通过描写让文章变得更有文采,则需要“描绘”。
“描”就是依照原样一笔一划地摹画,“绘”就是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外形、动态等进行充分的表现。这其中离不开十分具体的描写,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①在具体描绘景物的时候,要注意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写景物的特点。
例如,代颖同学在《玉兰花开的声音》中有一段有关玉兰花的描写。
午后的太阳懒懒地挂在天上,散发的光与热让人舒服得昏昏欲睡。淡黄的阳光柔和地抚着玉兰树还未开花的枝丫,那些淡绿色鸽子蛋大小的花苞沐浴在早春温和的阳光下,甚至有几个还调皮地钻出一点白色的花瓣尖,为满园光溜溜的枯枝黄草添了一抹春意。
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对事物外形、色彩的描绘,使得环境描写十分有感染力,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文字功底。
②除了具体描绘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外,还要注意动静搭配。
在写景的时候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另外,在写景的时候,还可以运用想象,根据眼前之景,想象景之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把景描绘得更具体。
③对于人物的行为,尽量不要单一地描写或叙述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而是要搭配在一起来写,这样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更加出彩。
例如,左丹■同学在《重拾》一文中这样写道:
灯亮了,姥姥缓缓地从被窝中挪出身子,她的手摩挲着我发烫的小手,又俯下身来摸我的脑门。我分不清是泪还是汗,只感到水珠从我的脸边划过。我从被窝里掏出手,向姥姥伸去。姥姥连忙抓住我的手,责备道:“又着凉了!”姥姥将我扶起身,她哆哆嗦嗦地拿起水杯端到我跟前。我捧着水杯,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又连忙推开。姥姥低下头,向水杯里吹了吹,又一次端到我面前。“不烫不烫,慢慢来……”我接过水杯,水杯的温度慢慢渗过我的皮肤,向我的身体内延伸。姥姥用手托着杯底,慢慢地向上抬。我闭上眼睛,感受着那股暖流温润着我干涸的嘴唇……
我缩进被窝里,竭力睁开眼睛。昏暗的灯光下,姥姥慢慢地挪进了被窝里。她用手拍着我的后背,紧紧靠着我。我又一次伸出手,抱着姥姥说:“姥姥冷吗?”姥姥从嘴角挤出了一抹微笑,对我说:“不冷,不冷,快睡吧……”姥姥沙哑的声音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回荡。“姥姥喝口水吧!”“你睡了,姥姥就去喝……”
她抚摸着我的头发,轻吟着小曲儿。灯影落在姥姥的脸颊上,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几道皱纹。灯光下的世界愈来愈模糊,姥姥的手依旧轻拍着……
作者在全文的重点部分用大量描绘性的语言,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搭配在了一起,使得整篇文章的表现力得到更好的展现,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驾驭功底。
很多学生在对人物的行为进行描写时,描写手法还很单一,而且叙述偏多,就像下面这篇文章:
原来是一个没有盖盖子的大方水泵,泵的管子漏着水,已经有些深了。我们几个跳上跳下玩起水来。也不知谁拿了一个玻璃瓶子,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碎的,只听见“啪”的一声瓶子碎到了井里。好奇的我拿起碎片本打算仔细端详一番,不料却割破了手。
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后,他们先是看愣了,然后陆陆续续地都跑开了。看到流血的手,我忽然头脑发晕,失去了知觉。
“你可算醒了!快,他醒了!”妈妈对奶奶叫到。输完了几周的液,我听说要不是那个孩子帮忙,可能会留下永久的伤害。那时我非常感激他。
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简单叙述了事情经过,而没有写出当时情况的紧急与危险。应当详细描写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这样读后才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如果能在描写的同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松树上的生命
我家门前有一棵油松,它四肢畸形,是棵典型的歪脖树。
一天下午,热辣辣的太阳毒晒着大地,我像往常一样在门前跳绳,无意间我发现一团白色的肉球在树枝上蠕动,仔细看了看,仅仅是一只几天大的毛毛虫,太常见了,便没再理睬。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累得直不起腰来,便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了下来。那棵老松树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可我却感觉它和之前有点不一样,仔细端详了一番,才发现在最低的那根树枝上悬挂着一个金黄色并略微有点沥青颜色的松脂。“不可能啊,按常理来说,这种松树不应该出松脂啊!”那松脂像一颗没长大的葫芦,小拇指盖大小。这时,太阳绕过大楼,把目光集中在这滴松脂上,西下的阳光把松脂的影子拉斜,松脂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要知道,这种没有充足养分的松树很难分泌出松脂,看来,松树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它挤出来的呀!
忽然那团肉球又出现了,把我的思绪打乱了,而我却因为观察松脂太仔细,忽略了离松脂只有一步之遥的它。只见它用十几对小足,向前挪动着步子,用触角碰了碰松脂,又害怕地向后退了几步,然后抬起头,左右环视了一下,又向后退了几步,像发怒了的公牛一样,扬起上身,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力冲向松脂,只听“咕咚”一声,那松脂里又多了个垂死挣扎的毛毛虫,看似像毒针的毫毛想竖也竖不起来,腹部仰对着天空,幾对小足像被松脂中无形的铁链拴住了似的。尽管它拼命地旋转自己的身体,希望能挣脱束缚,逃出这个不毛之地,可一切终究是徒劳,松脂高密度的凝固体还是把它绞死了,一动不动。 我实在是为它叹息,好好的,为什么偏要往松脂里钻呢?是像现代的许多人一样想不开,还是出于对松脂内部组织的好奇呢?我也不知道它后不后悔,反正我要是它,我才不这么做呢……
“砰”的一声,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松脂已掉到了地上,像一块沙块摔到地上,变成了一盘散沙,那片散油脂中好像有活物。我盯着那个地方,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向前走动,乍一看,没什么动靜,可离近之后,只能看见几对小足在空中不停地前后摆动着。我找来一根小木棒,小心翼翼地将它拨弄过来。可我却弄巧成拙,没有注意到那根小棒上有一根小刺,小刺正中它的头部,只见它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这么难以捉摸的小生命本来是可以活的,可我这双不争气的手却断送了它的生命,内疚顿时充满了我的内心!
同学们可以试着找出在上篇文章中,作者将描写和修辞手法配合使用的地方。
⑤“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就是“发生了什么事”,“事件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描写,描绘出事件经过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事件经过中人物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人物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把这些具体的内容描绘出来。吴朋翰写的《我是这样长大的》把这一点体现得很好。
一声哨响,两队的前锋开始抢球。湿湿的草地上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泥是又软又湿,草是又绿又密。踏着青草踢球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啊!不好!”我大叫道,敌队前锋“虎子”把球朝我这个门里踢来。果不其然,那球早已被他们左铲一脚,右铲一脚,变成个大花球,还沾着几株小草。我队的几个后卫打算铲他的球,只见“虎子”左传传,右传传,把后卫都避开了,直奔球门。我还在找场上的球,他早已从左侧窜了过来,抬腿、踢射,“哗”地一下踢过来。
我看着球在空中旋转,一些泥土被甩了下来,我不断用手测试球可能击中的位置,向那里全速跑去。没想到那球旋转得太厉害,向上方飞去。我把手伸开向上拦着,球却一下子打在侧脸上,又向球门弹去。我没顾脸上和嘴里的泥,连忙又向那个方向跑去,“伸手!跳!抓住!”我在心里大喊,不料右脚踩到了左脚,左脚又一滑,向地面倒去。手又想抓住那球,又想赶紧撑地,情急之下只能把双手往地上放,可又不舍得那球,直到我快着地时才把它扔下。这一扔倒是不要紧,头倒在球上,嘴一张,啃了球上的泥,又把鼻子磕了,脖子扭了,手腕伤了。
2.语言新颖
①不要使用套话、空话
套话就是你只要说出第一句,便可以顺着念出后面一长段的话;空话,是指空洞无物的一些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语言。
②在文章中不要出现频率过高的句式
有些句式结构是很多人经常见到的,再出现在作文中,会让老师觉得考生是在套写或仿写,进而在整体上会低估你的实际写作水平。不管你写得多有文采,都会被误认为是仿写而来的文字。
③用鲜活而又凝练的语言
古人用来表现自己的文采时,多以诗句或对联的形式加以展现。在现在的考场作文中,适当地引用表意凝练的诗句,也是作者文采展现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多用一些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也能显现出作者对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