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施行,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新一轮的数学教学改革也给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变化,对数学教学的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教学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方式、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发生的变化
新课改后,中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侧重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在整体难度上有所提高,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新课程改革之前,数学教材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个部分,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教材将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同时又增加了综合应用等实践内容,教材内容巨头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与实践等四个模块。与此同时,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主体发生了的改变,教师在“教”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上起到主体作用;一是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新的引导式、探究式、结构式等教学模式取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探究
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灵活、科学的运用,使学生的“学”能够在教师“教”的指导下主动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得益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充分信任,理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真实感受,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应该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现有知识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对其开展形式各样的认知性学习活动,与学生一同去参与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上,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会学”的目的。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落后的数学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适应自身决策的转变。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标准和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其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学改革后,新的理论观念往往会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因暂时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而对其产生抵触,对数学教师而言,应转变思想观念,尽快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困惑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获得进步。
(二)选用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选用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学生状况来布置学习任务,数学素材的选取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充分体现出教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数学教师要注重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注意数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开放性,即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题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消除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三)采用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要想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就应采用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现代教学资源的利用,将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优越性。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能够将图形的立体感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抽象的图形变得更为具体,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困惑,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正在以新的姿态投入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尹丹丹.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10(4):71-72.
[2]温向阳.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3):119-120.
[3]王华云.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5):160.
[4]黄惠萍.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10):102-10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方式、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发生的变化
新课改后,中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侧重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在整体难度上有所提高,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新课程改革之前,数学教材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个部分,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教材将代数和几何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同时又增加了综合应用等实践内容,教材内容巨头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与实践等四个模块。与此同时,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主体发生了的改变,教师在“教”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上起到主体作用;一是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被新的引导式、探究式、结构式等教学模式取代,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探究
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灵活、科学的运用,使学生的“学”能够在教师“教”的指导下主动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促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得益于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充分信任,理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真实感受,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传授者,应该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现有知识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对其开展形式各样的认知性学习活动,与学生一同去参与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上,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会学”的目的。
三、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落后的数学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适应自身决策的转变。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标准和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其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学改革后,新的理论观念往往会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式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因暂时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而对其产生抵触,对数学教师而言,应转变思想观念,尽快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困惑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获得进步。
(二)选用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选用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学生状况来布置学习任务,数学素材的选取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充分体现出教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数学教师要注重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注意数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开放性,即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题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消除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三)采用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要想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就应采用合理的数学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现代教学资源的利用,将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的优越性。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能够将图形的立体感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抽象的图形变得更为具体,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困惑,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正在以新的姿态投入到数学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尹丹丹.小议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10(4):71-72.
[2]温向阳.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3):119-120.
[3]王华云.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5):160.
[4]黄惠萍.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