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墩果酸对拉莫三嗪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测定拉莫三嗪(LTG)的血药浓度的UHPLC-MS/MS方法,探讨在大鼠体内单次使用和长期使用齐墩果酸对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进而探讨体内齐墩果酸对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设置对照组、齐墩果酸单次给药组和齐墩果酸长期给药组,每组SD大鼠各8只进行造模,对大鼠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进行检测,通过DAS 3.0计算各组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绘制药时曲线图,通过SPSS 23.0软件比较各组间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研究齐墩果酸对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拉莫三嗪在0.05~1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日间、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回收率大于95%,稳定性较好.长期给药组的拉莫三嗪AUC0-t为(347.36±181.03)μg·L-1·h,Cmax为(17.89±9.70)μg·L-1;单次给药组的拉莫三嗪AUC0-t为(131.66±41.76)μg·L-1·h,Cmax为(8.74±3.05)μg·L-1;对照组的拉莫三嗪AUC0-t为(91.95±42.07)μg·L-1·h,Cmax为(6.54±2.99)μg·L-1.长期给药组的拉莫三嗪AUC0-t明显增高,为对照组的3.8倍(P<0.05);Cmax为对照组的2.7倍(P<0.05),同时清除率降低了70%(P<0.05),表明长期给药齐墩果酸明显抑制了拉莫三嗪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提高了拉莫三嗪在体内的暴露量.单次给药组的拉莫三嗪AUC0-t为对照组的1.4倍,Cmax为对照组的1.3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齐墩果酸可抑制大鼠体内拉莫三嗪的代谢.临床上齐墩果酸与拉莫三嗪合用时,需考虑药物浓度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体重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以外
目的 研究参芪利心汤对阿霉素诱导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阿霉素溶液腹腔注射构建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另取15只健康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NaCl溶液,作为正常组.将造模
目的 探讨桃核承气汤对肾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
产后乳少是指乳汁不足甚或全无,是临床上的一种产后常见病。穴位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法,对于治疗产后乳少具有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少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产后缺乳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肘关节外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劳损性疾病,初起时症状轻微,此病为骨科门诊常见疾病。现肱骨外上髁炎外治法方法众多,本研究就近5年来肱骨外上髁炎治疗文献进行查阅、总结及归纳,以期对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门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目的阐明我国白领亚健康的流行特点,劳动负荷的严重程度,分析亚健康问题和劳动负荷的关系,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白领阶层健康问题的对策、劳动减压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网络调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雪球抽样,招募白领阶层完成在线答卷。以此收集、建立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①研究共回收问卷1527份,排除不符合标准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303份,涉及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域,男女比例约为1∶1,涉及职业种类50余种,平均收入超8万元/年。②调查对象中74.37
脑卒中后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已被更多人群认可。以往脑卒中康复主要集中在肢体运动、言语、认知障碍等方面,而肺功能康复一直未得到重视和推广。通过呼吸肌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本综述主要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与肺功能之间是否有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大鼠灌胃盐酸西那卡塞后血药浓度,分析盐酸西那卡塞片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从25只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
目的探讨藏药组药联合西医治疗高海拔地区世居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4月西藏昌都市藏医院收治的世居原发性高血压1级和2级患者75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藏药组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两组均给予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偶测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脂四项及联合用药。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偶测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机体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机制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发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疾病,并认为肠道菌群能通过影响肠道淋巴系统免疫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作为免疫细胞介导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同样存在相关性。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平衡,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从而缓解过敏性症状。但是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以及菌群调节对过敏性鼻炎的改善效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就过敏性鼻炎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过敏性鼻炎国内外药物治疗现状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