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考点往往侧重于诗歌情感的概括和表达技巧的总结。但2016年高考上海卷古诗命题的角度却是“切合题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1 读杜甫的《野望》,回答: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分析 “切合题目”是在作文考点中时常出现的概念,指文章内容要符合标题中包涵的主旨。就诗歌设题而言,应当是关联诗的内容与题目,是诗句中的某些表达印证或呼应了诗题或诗题中的字眼。
赏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是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表达国破家亡,天涯漂泊之感。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全诗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选项A中,“西山”“南浦”切合“野”的说法不完整;B项中的“海内”“天涯”不是眼前景,而是一种“虚指”;C项中的“迟暮”是诗人自指进入了暮年。“出郊”是“野”外的景色,“极目”是“望”的方式,为此,答案为D项。
上海卷的“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看似新颖,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对2015年出现过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型的改变与创新。我们来看2015年高考安徽卷第8题:
例2 阅读杜甫的《月圆》,回答: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分析 题干的关键词是“前六句”“月圆之夜”“画面”等。“月圆”是诗歌的题目,“画面”是诗歌的内容。首联写孤月高挂空中,月光洒满高楼,江水在月色下,寒意顿生;颔联写月下的波浪,金光闪闪,如同席绮一样美丽;颈联则是写山林,空山凸显静寂,“高悬”的月亮在空中,有着月明星稀之感。
示例 ①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②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③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安徽卷诗歌命题中对“月圆”的描写,是围绕题目选择景物凸显主题的,可以理解成“切合题目”。除此外,2015年高考广东卷诗歌赏析题,也属于此类。
例3 读查慎行的《早过大通驿》,回答: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分析 “过”是标题中的重点词,题干重点强调了“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同样是考查诗歌内容与题目关键词的内在联系。
“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描绘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描绘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归纳 此类诗歌题的解答,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紧扣题目信息,赏读诗歌内容。如《野望》《月圆》两诗,“野望”有郊野远望之意,“月圆”强调是圆月光辉下的景色——这是第一个信息。②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合理想象。《月圆》中的“寒江”“宿稀”是关键词,这对揣度诗歌内容非常重要。③答案要条理有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要事先厘清。
[练 习]
1. 阅读唐人罗邺的《早发》,回答: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 阅读清人万树的《望江怨·送别》,回答: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杪:树梢)。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3. 阅读陆游的《镜湖女》,说说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A. “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 “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 “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 “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示 例]
1.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 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情景。
3. B
例1 读杜甫的《野望》,回答: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分析 “切合题目”是在作文考点中时常出现的概念,指文章内容要符合标题中包涵的主旨。就诗歌设题而言,应当是关联诗的内容与题目,是诗句中的某些表达印证或呼应了诗题或诗题中的字眼。
赏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是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表达国破家亡,天涯漂泊之感。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全诗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选项A中,“西山”“南浦”切合“野”的说法不完整;B项中的“海内”“天涯”不是眼前景,而是一种“虚指”;C项中的“迟暮”是诗人自指进入了暮年。“出郊”是“野”外的景色,“极目”是“望”的方式,为此,答案为D项。
上海卷的“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看似新颖,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对2015年出现过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型的改变与创新。我们来看2015年高考安徽卷第8题:
例2 阅读杜甫的《月圆》,回答: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分析 题干的关键词是“前六句”“月圆之夜”“画面”等。“月圆”是诗歌的题目,“画面”是诗歌的内容。首联写孤月高挂空中,月光洒满高楼,江水在月色下,寒意顿生;颔联写月下的波浪,金光闪闪,如同席绮一样美丽;颈联则是写山林,空山凸显静寂,“高悬”的月亮在空中,有着月明星稀之感。
示例 ①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②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③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安徽卷诗歌命题中对“月圆”的描写,是围绕题目选择景物凸显主题的,可以理解成“切合题目”。除此外,2015年高考广东卷诗歌赏析题,也属于此类。
例3 读查慎行的《早过大通驿》,回答: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分析 “过”是标题中的重点词,题干重点强调了“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同样是考查诗歌内容与题目关键词的内在联系。
“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描绘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描绘江风拂面,云朵飘过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归纳 此类诗歌题的解答,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紧扣题目信息,赏读诗歌内容。如《野望》《月圆》两诗,“野望”有郊野远望之意,“月圆”强调是圆月光辉下的景色——这是第一个信息。②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展开合理想象。《月圆》中的“寒江”“宿稀”是关键词,这对揣度诗歌内容非常重要。③答案要条理有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要事先厘清。
[练 习]
1. 阅读唐人罗邺的《早发》,回答: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 阅读清人万树的《望江怨·送别》,回答: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杪:树梢)。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3. 阅读陆游的《镜湖女》,说说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A. “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 “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 “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 “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示 例]
1.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 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情景。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