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主题式的家长会。我准备了一些孩子们区域游戏中的视频片段,希望家长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共同解读孩子们的游戏行为,从而提高家长们的育儿理念。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吧!
夹不起来的弹珠
区域游戏时间,妞妞进入了“长颈鹿餐厅”,厨房操作间里的食材很多:有皱纹纸搓成的丸子,有大小不一的各色毛球,有光溜溜的弹珠。妞妞准备用筷子夹起弹珠放进碗里,她试了好几次,可是怎么也夹不起来。老师一直在旁边观察,五六分钟过去了,妞妞还是没有夹起滑溜溜的弹珠……(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观看视频的家长渐渐不安静了,他们逐渐没有了继续等待的耐心,有的家长开始窃窃私语。)
老师:妞妞在玩什么游戏?这个游戏能锻炼孩子的哪些能力?毫无疑问,妞妞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你的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也经常遇到困难?你是怎么处理的?
家长交流(选录):
海海妈妈:游戏让孩子对“厨师”这个职业加深了理解。
龙龙爸爸:能锻炼孩子使用筷子的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妞妞妈妈:能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心。
罐罐妈妈:但问题是,都过去这么久了,妞妞还没有夹起弹珠,我都急死了,觉得妞妞马上就要放弃游戏了。
龙龙爸爸:对,每次碰到这种情况,龙龙急,我们更急!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都发脾气了。
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海海妈妈:我们先是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如果不管用,我们就会直接指出,她这样做不对,让她不要再继续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小茹妈妈:海海妈妈的方法我们也用过,但是不好使。经常是我们讲了道理一大堆,她还是“我行我素”。再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我们说的道理经常一知半解,效果不太好。
涵仔妈妈:我们对涵仔采取的办法是“冷处理”。如果他非要坚持,那我们就让他自己去尝试,尝试过还是不成功自然就明白了,我觉得这个方法比讲道理有用一些。
罐罐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直接帮罐罐解决了,我觉得这样不浪费时间,而且也为孩子减少点挫折感。他现在一有困难,就知道向我寻求帮助。
多多妈妈:一有困难首先想到请成人来帮助解决,这样孩子们是不是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呢?
……
老师的总结分析
从家长们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了,“卡”住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一般会有以下这样几种做法:
做法1: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游戏对你来说太难了,建议孩子选择放弃(海海妈妈)。
做法2:直接代替孩子将困难解决(罐罐妈妈)。
做法3:让孩子尝试,但是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涵仔妈妈)。
选择以下这些做法,家长有各自的理由:
选择做法1和2的家长所持有的理由是,在明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孩子的挫败感,适当地维护孩子的自信心。
选择做法3的家长提出,如果长期不让孩子“直面困难”,会不会打击孩子尝试的积极性?
老师:不论哪种做法,相信大家都有选择的理由。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看视频,妞妞的“困难”解决了吗?
老师的做法
又观察了一会儿,老师蹲下来对妞妞说:“妞妞,你试试夹丸子(皱纹纸搓的丸子)好吗?”妞妞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夹杨梅(她将弹珠当成杨梅),我要做酸梅汤的。”老师又劝了一会儿,想转移妞妞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妞妞坚持要夹弹珠。
因为妞妞的坚持,老师尝试着手把手地教妞妞夹,可还是不行。妞妞的动作是对了,可能是手部小肌肉发育得不够成熟,用力的方法也不对,还是没有夹成功(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在相同年龄阶段,不同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都是正常的)。
就这样,妞妞又夹了好一会儿。老师对妞妞说:“妞妞,我们还是做酸梅汤,但是想想看,能不能用别的工具把杨梅放到杯子里来。”妞妞想了一会儿说:“老师,要不我用勺子吧,勺子我会舀的。”于是,老师帮妞妞找到一把勺子,她拿到勺子就开始舀弹珠。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舀,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舀。在舀两颗的时候,她抬头得意地看着老师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想的好办法,又快又好!”
教师行为解读
当老师面对同样的情况,采取了哪些方法呢?
首先,老师选择了给妞妞空间,耐心等待。老师在等待的时间里密切关注着妞妞游戏的进度,观察妞妞是怎样进行尝试的,游戏到底“卡”在哪儿了。
然后,当发现妞妞无法独立解决困难时,教师又采取了引导和帮助的方法,这和持有做法1、2的家长有着类似的过程:一开始,教师想转移妞妞的兴趣,但是并没有成功,于是教师又采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效果也不大。
最后,教师听取了妞妞的意愿(她坚持要夹弹珠,完成制作酸梅汤的游戏),选择了支持妞妞的要求。但是,这种支持不同于做法3的家长们:任由孩子独立完成而不提供任何帮助。教师在不改变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对妞妞进行了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妞妞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了使用勺子,游戏由此步入顺境。这样的做法既保护了妞妞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妞妞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面对孩子游戏中的“卡壳”现象,我们的老师没有采用单一的办法去应对,而是从游戏一开始就密切关注孩子的游戏进度和情况,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游戏愿望,教师在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既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又考虑到了孩子的能力发展,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了游戏,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多种锻炼和提高。 幼儿行为解读
我们在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时总会发现:
孩子们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来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按照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游戏内容。
游戏一开始,当妞妞选择最难的夹弹珠时,我们都看得出来,妞妞并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夹弹珠,她只是想玩这个游戏。当老师想转移她的注意力时,妞妞还是盯着她的弹珠。这时,妞妞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夹起弹珠这个“困难”吸引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他们经常会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坚持的一面。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坚持持负面情绪。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有耐心很多,也更坚持。
如,在第一段视频中,当妞妞非常投入地面对夹弹珠所遇到的困难时,老师注意到下面的家长就开始不安静、不淡定了。家长的担心有很多:担心孩子对游戏不再感兴趣,担心孩子马上就要放弃游戏了,担心游戏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担心孩子马上就要发脾气……总之,大部分的家长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游戏,或者终止游戏。
那么我们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坚持解决困难时,怎样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对孩子来说具有教育价值、发展价值的机会呢?
对爸爸妈妈说
家长要学会用耐心、积极的心态去等待孩子,要始终对孩子抱有信心。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困难时,要学会适度的等待,让他们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们不要太执着于自己期望孩子要达成的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应孩子一些,孩子也许会在游戏中出现另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转折点。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对知识、行为重新建构的过程。游戏中的妞妞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我们成人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帮助。同时,也要相信孩子,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顺应自己的能力,提高游戏的难度(如游戏中妞妞两颗两颗地舀弹珠),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面对孩子,我们不妨多用用这样的语句:
你想怎么玩?
哪里让你觉得非常难?
我们一起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你看看这样行吗?
……
当孩子在游戏中面临困难时,家长只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放慢自己的节奏,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一定会想出更多智慧的做法,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长会尾声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希望这样的主题家长会能让家长在观察、聆听、讨论、碰撞、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夹不起来的弹珠
区域游戏时间,妞妞进入了“长颈鹿餐厅”,厨房操作间里的食材很多:有皱纹纸搓成的丸子,有大小不一的各色毛球,有光溜溜的弹珠。妞妞准备用筷子夹起弹珠放进碗里,她试了好几次,可是怎么也夹不起来。老师一直在旁边观察,五六分钟过去了,妞妞还是没有夹起滑溜溜的弹珠……(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观看视频的家长渐渐不安静了,他们逐渐没有了继续等待的耐心,有的家长开始窃窃私语。)
老师:妞妞在玩什么游戏?这个游戏能锻炼孩子的哪些能力?毫无疑问,妞妞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你的孩子在游戏中是否也经常遇到困难?你是怎么处理的?
家长交流(选录):
海海妈妈:游戏让孩子对“厨师”这个职业加深了理解。
龙龙爸爸:能锻炼孩子使用筷子的能力,还能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妞妞妈妈:能让孩子变得更有耐心。
罐罐妈妈:但问题是,都过去这么久了,妞妞还没有夹起弹珠,我都急死了,觉得妞妞马上就要放弃游戏了。
龙龙爸爸:对,每次碰到这种情况,龙龙急,我们更急!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都发脾气了。
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海海妈妈:我们先是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如果不管用,我们就会直接指出,她这样做不对,让她不要再继续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小茹妈妈:海海妈妈的方法我们也用过,但是不好使。经常是我们讲了道理一大堆,她还是“我行我素”。再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我们说的道理经常一知半解,效果不太好。
涵仔妈妈:我们对涵仔采取的办法是“冷处理”。如果他非要坚持,那我们就让他自己去尝试,尝试过还是不成功自然就明白了,我觉得这个方法比讲道理有用一些。
罐罐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直接帮罐罐解决了,我觉得这样不浪费时间,而且也为孩子减少点挫折感。他现在一有困难,就知道向我寻求帮助。
多多妈妈:一有困难首先想到请成人来帮助解决,这样孩子们是不是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呢?
……
老师的总结分析
从家长们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了,“卡”住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一般会有以下这样几种做法:
做法1: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游戏对你来说太难了,建议孩子选择放弃(海海妈妈)。
做法2:直接代替孩子将困难解决(罐罐妈妈)。
做法3:让孩子尝试,但是在孩子尝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涵仔妈妈)。
选择以下这些做法,家长有各自的理由:
选择做法1和2的家长所持有的理由是,在明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孩子的挫败感,适当地维护孩子的自信心。
选择做法3的家长提出,如果长期不让孩子“直面困难”,会不会打击孩子尝试的积极性?
老师:不论哪种做法,相信大家都有选择的理由。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看视频,妞妞的“困难”解决了吗?
老师的做法
又观察了一会儿,老师蹲下来对妞妞说:“妞妞,你试试夹丸子(皱纹纸搓的丸子)好吗?”妞妞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夹杨梅(她将弹珠当成杨梅),我要做酸梅汤的。”老师又劝了一会儿,想转移妞妞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妞妞坚持要夹弹珠。
因为妞妞的坚持,老师尝试着手把手地教妞妞夹,可还是不行。妞妞的动作是对了,可能是手部小肌肉发育得不够成熟,用力的方法也不对,还是没有夹成功(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在相同年龄阶段,不同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都是正常的)。
就这样,妞妞又夹了好一会儿。老师对妞妞说:“妞妞,我们还是做酸梅汤,但是想想看,能不能用别的工具把杨梅放到杯子里来。”妞妞想了一会儿说:“老师,要不我用勺子吧,勺子我会舀的。”于是,老师帮妞妞找到一把勺子,她拿到勺子就开始舀弹珠。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舀,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舀。在舀两颗的时候,她抬头得意地看着老师说:“老师,你看,这是我想的好办法,又快又好!”
教师行为解读
当老师面对同样的情况,采取了哪些方法呢?
首先,老师选择了给妞妞空间,耐心等待。老师在等待的时间里密切关注着妞妞游戏的进度,观察妞妞是怎样进行尝试的,游戏到底“卡”在哪儿了。
然后,当发现妞妞无法独立解决困难时,教师又采取了引导和帮助的方法,这和持有做法1、2的家长有着类似的过程:一开始,教师想转移妞妞的兴趣,但是并没有成功,于是教师又采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效果也不大。
最后,教师听取了妞妞的意愿(她坚持要夹弹珠,完成制作酸梅汤的游戏),选择了支持妞妞的要求。但是,这种支持不同于做法3的家长们:任由孩子独立完成而不提供任何帮助。教师在不改变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基础上,对妞妞进行了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妞妞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了使用勺子,游戏由此步入顺境。这样的做法既保护了妞妞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妞妞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面对孩子游戏中的“卡壳”现象,我们的老师没有采用单一的办法去应对,而是从游戏一开始就密切关注孩子的游戏进度和情况,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游戏愿望,教师在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既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又考虑到了孩子的能力发展,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了游戏,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多种锻炼和提高。 幼儿行为解读
我们在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时总会发现:
孩子们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来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按照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游戏内容。
游戏一开始,当妞妞选择最难的夹弹珠时,我们都看得出来,妞妞并没有想过自己会不会夹弹珠,她只是想玩这个游戏。当老师想转移她的注意力时,妞妞还是盯着她的弹珠。这时,妞妞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夹起弹珠这个“困难”吸引了。孩子们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他们经常会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坚持的一面。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坚持持负面情绪。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有耐心很多,也更坚持。
如,在第一段视频中,当妞妞非常投入地面对夹弹珠所遇到的困难时,老师注意到下面的家长就开始不安静、不淡定了。家长的担心有很多:担心孩子对游戏不再感兴趣,担心孩子马上就要放弃游戏了,担心游戏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担心孩子马上就要发脾气……总之,大部分的家长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游戏,或者终止游戏。
那么我们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坚持解决困难时,怎样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对孩子来说具有教育价值、发展价值的机会呢?
对爸爸妈妈说
家长要学会用耐心、积极的心态去等待孩子,要始终对孩子抱有信心。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困难时,要学会适度的等待,让他们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们不要太执着于自己期望孩子要达成的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应孩子一些,孩子也许会在游戏中出现另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转折点。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对知识、行为重新建构的过程。游戏中的妞妞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我们成人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和帮助。同时,也要相信孩子,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顺应自己的能力,提高游戏的难度(如游戏中妞妞两颗两颗地舀弹珠),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面对孩子,我们不妨多用用这样的语句:
你想怎么玩?
哪里让你觉得非常难?
我们一起来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你看看这样行吗?
……
当孩子在游戏中面临困难时,家长只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放慢自己的节奏,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就一定会想出更多智慧的做法,帮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长会尾声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希望这样的主题家长会能让家长在观察、聆听、讨论、碰撞、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