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9月1日,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研究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未来10年将是广东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使广东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把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我国南方的教育高地是广东教育的战略目标。这些年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在提升教育内涵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此次“课改万里行”采访活动期间,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莫宝光处长向我们介绍了广东省学校体育工作近些年取得可喜成绩背后的探索历程。
记者:近些年我们确实看到广东教育如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一样,也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那么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近些年,尤其在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广东省具体采取了哪些推动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举措?
莫宝光:
1.思想重视,加强管理
2007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贯彻中央7号文精神。我省在省政府以及全省21个地级市分别设置了分会场。宋海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学习中央7号文件,切实提高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自觉性,确保中央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3月18日我省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教育厅、体育局、团省委三个单位的一把手任组长。2009年3月19日,我厅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罗伟其厅长作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增强青少年体质”这一目标,重点抓好按国家要求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设施建设工作。
2.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强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了我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热爱体育的良好社会风气。到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
为抓好工作落实,我们根据国家和省的文件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关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广东省体育课教学常规》、《广东体育特色学校评选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全省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
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本建设
2009年安排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经费资金3000万,全部用于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设备的购置与补充。计划为100所初中学校、301所镇中心小学补充体育器材,为9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卫生室基本设备。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落实体育卫生经费,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并逐年有所增长。同时,结合农村中小学“三室一场五有”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
记者:学校是任务落实的具体实施者,那么近些年广东省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又是如何具体指导各级学校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呢?
莫宝光:
1.抓学校体育工作的常规管理
我们要求每个学校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按计划抓实施、抓落实、抓检查、抓评比;年(期)终抓总结、抓考核、找差距、排不足。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归档,建好学校体育档案。对每个体育教师从早锻炼(运动队业余训练)、广播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常规管理,形成规范,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2.强化体育课基本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前一时期中小学校体育课普遍存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现象,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4节体育课中,采用2 1 1模式(2节常规体育课、1节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特色教学课、1节形体课);3-9年级的3节体育课采用2 1模式(2节常规课、1节特色体育项目课);高中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中,把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必修必选项目,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教学掌握到体育特色项目的技术、技能,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学校把特色体育作为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巩固和提高特色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水平,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加强体育课程实验,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点:一是对全省体育教师进行新一轮的培训,层层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主体作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层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健康发展要求,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教学实效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三是通过教学评比、举办科学论文报告会和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等措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记者:广东省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哪些成功经验和突出成绩?
莫宝光:
1.加强体育传统校建设,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我省坚持体育传统教学、特色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三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市级传统项目学校474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237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所。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2009年广东省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体育特色学校不同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创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为龙头,带动学校体育教育及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根本。我厅与省体育局一起组织了对全省500多所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检查评估。体育特色教学的成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提高,闯出了一条以特色体育带动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好路子。最为典型的是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分校,它原来只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局面,学校发挥地方特色,从2003年起,大力开展龙舟、醒狮、武术三个特色体育项目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校龙舟队在全国龙舟比赛中多次夺冠;在2008年的世界龙舟锦标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省2003年开始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试点工作,2005年,在全省范围推广。先后涌现出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先进典型,如广州增城仙村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东莞樟木头小学的扇子操、天河昌乐小学的跳绳、广州黄边小学的花样篮球、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的竹竿舞、番禺的舞小龙等,都非常有特色。
2.充分体现竞赛魅力,以竞赛为杠杆
近两年,我们每年均组织大中小学生体育赛事70余项,参赛学生达10余万人,遍及全省120所高校和21个地市的中小学校。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我们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全省中小学运动会。并要求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节和运动会。2008年第九届省中运会是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2009年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列第二名,取得了代表团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全面实施中考体育考试,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我省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将体育成绩在中考总分中占的百分比从原来的5%提高到8%,并规定200米跑为必考项目,选考项目按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设置项目,从原来的12项增加到20项。今年,全省21个地级市均实施了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体质。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白皮书公告制度
2009年7月,举行了广东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白皮书发布会暨“信息传万家、健康下一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从2009年数据上报工作来看,我省报送学校数9491所,比2008年增加了713所。数据表明,近年来由于我省狠抓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阳光体育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记者:近些年我们确实看到广东教育如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一样,也在方方面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那么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近些年,尤其在中央7号文件下发后,广东省具体采取了哪些推动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举措?
莫宝光:
1.思想重视,加强管理
2007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贯彻中央7号文精神。我省在省政府以及全省21个地级市分别设置了分会场。宋海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学习中央7号文件,切实提高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自觉性,确保中央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3月18日我省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由教育厅、体育局、团省委三个单位的一把手任组长。2009年3月19日,我厅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罗伟其厅长作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增强青少年体质”这一目标,重点抓好按国家要求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设施建设工作。
2.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强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了我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形成热爱体育的良好社会风气。到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实现“校校有特色,人人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
为抓好工作落实,我们根据国家和省的文件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广东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关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广东省体育课教学常规》、《广东体育特色学校评选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全省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
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本建设
2009年安排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经费资金3000万,全部用于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学校体育卫生器材设备的购置与补充。计划为100所初中学校、301所镇中心小学补充体育器材,为9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卫生室基本设备。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落实体育卫生经费,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并逐年有所增长。同时,结合农村中小学“三室一场五有”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
记者:学校是任务落实的具体实施者,那么近些年广东省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又是如何具体指导各级学校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呢?
莫宝光:
1.抓学校体育工作的常规管理
我们要求每个学校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按计划抓实施、抓落实、抓检查、抓评比;年(期)终抓总结、抓考核、找差距、排不足。做好体育资料的整理归档,建好学校体育档案。对每个体育教师从早锻炼(运动队业余训练)、广播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常规管理,形成规范,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2.强化体育课基本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针对前一时期中小学校体育课普遍存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现象,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4节体育课中,采用2 1 1模式(2节常规体育课、1节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特色教学课、1节形体课);3-9年级的3节体育课采用2 1模式(2节常规课、1节特色体育项目课);高中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中,把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必修必选项目,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教学掌握到体育特色项目的技术、技能,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学校把特色体育作为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巩固和提高特色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水平,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加强体育课程实验,深化教学改革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点:一是对全省体育教师进行新一轮的培训,层层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主体作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层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健康发展要求,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教学实效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三是通过教学评比、举办科学论文报告会和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等措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记者:广东省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哪些成功经验和突出成绩?
莫宝光:
1.加强体育传统校建设,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我省坚持体育传统教学、特色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三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市级传统项目学校474所、省级传统项目学校237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所。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2009年广东省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体育特色学校不同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创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为龙头,带动学校体育教育及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根本。我厅与省体育局一起组织了对全省500多所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检查评估。体育特色教学的成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提高,闯出了一条以特色体育带动学校体育整体发展的好路子。最为典型的是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分校,它原来只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为了改变学校的落后局面,学校发挥地方特色,从2003年起,大力开展龙舟、醒狮、武术三个特色体育项目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校龙舟队在全国龙舟比赛中多次夺冠;在2008年的世界龙舟锦标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省2003年开始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试点工作,2005年,在全省范围推广。先后涌现出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先进典型,如广州增城仙村中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东莞樟木头小学的扇子操、天河昌乐小学的跳绳、广州黄边小学的花样篮球、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的竹竿舞、番禺的舞小龙等,都非常有特色。
2.充分体现竞赛魅力,以竞赛为杠杆
近两年,我们每年均组织大中小学生体育赛事70余项,参赛学生达10余万人,遍及全省120所高校和21个地市的中小学校。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我们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全省中小学运动会。并要求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节和运动会。2008年第九届省中运会是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2009年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列第二名,取得了代表团团体总分第三名,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全面实施中考体育考试,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我省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将体育成绩在中考总分中占的百分比从原来的5%提高到8%,并规定200米跑为必考项目,选考项目按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设置项目,从原来的12项增加到20项。今年,全省21个地级市均实施了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全省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体质。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白皮书公告制度
2009年7月,举行了广东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白皮书发布会暨“信息传万家、健康下一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从2009年数据上报工作来看,我省报送学校数9491所,比2008年增加了713所。数据表明,近年来由于我省狠抓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阳光体育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