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白灵菇栽培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的白灵菇栽培配方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白灵菇栽培试验。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2种栽培配方,同时要注意掌握栽培时间,控制出菇时的温度和CO2浓度,并要加强菇室的通风和消毒,以减少畸形菇的出现。
  关键词白灵菇;高温;栽培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104-01
  
  白灵菇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阿魏菇。其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白灵菇营养丰富,据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4.7%,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其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消积化瘀、清热解毒、治疗胃病、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1],颇受消费者青睐[2]。为丰富闽西人们餐桌上的珍稀食用菌种类,不断提高龙岩市珍稀食用菌生产水平,笔者深入当地市场调查,开展了白灵菇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当地的引种栽培配方和相应的栽培技术[3-5]。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种
  江苏高邮食用菌研究所高温白灵菇。
  1.2试验配方
  配方1:棉籽壳92%,玉米粉3%、麦麸5%、含水量65%;配方2:棉籽壳80.6%,玉米粉4%、麦麸12.2%、复合肥0.8%、生石灰2.4%、含水量65%;配方3:棉籽壳84.7%、麦皮8.5%、玉米粉3.5%、复合肥0.8%、石灰粉2.5%、含水量65%;配方4:木屑80.7%、麦皮12.1%、玉米粉4.0%、复合肥0.8%、石灰粉2.4%、含水量65%;配方5:木屑76.9%、麦皮15.4%、玉米粉3.8%、复合肥0.8%、石灰粉3.1%、含水量65%。每个处理40袋,3次重复,共600袋。
  1.3栽培技術
  试验于2009年4—11月在龙岩市农业学校食用菌实验室和星火研究所进行。
  1.3.1拌料装袋。按配方拌好料后,pH值控制在6~7之间。用17 cm×35 cm筒袋,每袋装干料0.35 kg,装袋完成后,当天灭菌[6]。
  1.3.2灭菌。装袋后立即进行高压灭菌(0.15 Mpa,4 h),冷却后移入接种室。
  1.3.3接种。接种室使用前1 d,用高锰酸钾和甲醛10 mL/m3蒸薰,把待接种物品移入接种室,用紫外灯灭菌30 min,然后按照超净工作台的操作规程进行接种。
  1.3.4发菌。白灵菇采用袋栽法较适宜,黑暗条件下,在温度25~28 ℃、空气湿度70%以下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菌培养。这期间要经常检查菌袋是否有污染,栽培种一经发现污染要立即移除,如果是培养袋被污染,可以采取注射相关药液进行处理。经常通风换气,经30~45 d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袋,菌袋培育期间要防止强光照射[7]。
  1.3.5出菇管理。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当料面或侧面出现原基时,说明白灵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此时的栽培袋可移到出菇场所内长菇。白灵菇可以进行室内架层立放式栽培,也可卧放在层架上栽培,均应做好以下几点[8]:
  一是搔菌。白灵菇菌丝满袋后,进行骚菌。骚菌可以使白灵菇长势更整齐。
  二是养菌。开始时将温度控制在25~28 ℃,待菌丝长满料面后,温度下调到18~23 ℃,空气湿度控制在85%~95%,培养期间要经常通风换气,排出CO2,减少菇房内的CO2浓度。
  三是催蕾。白灵菇是中温发菌、低温蹲菌、变温催蕾的菌类。变温催蕾的做法为:白天关闭温室门窗,接收一定的散射光,使室内温度达到20 ℃以上,晚上打开门窗通风让冷空气进入,这样连续进行10~15 d的温差刺激,并加大通风量迫使菌丝倒伏,原基即可出现。
  四是温湿度和光照管理。原基出现后室温控制在20~23 ℃最为理想,室温低于10 ℃菇蕾生长缓慢。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85%~95%,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度控制在200~500 lx,适当增加通风量,菇房CO2浓度超过0.5%时会出现畸形菇。当形成的菇蕾长到花生米大小时要进行疏蕾,为优质高产创造条件。具体方法:每袋保留1~3个菇蕾,随着菇体的长大要把袋口挽起来,为菇体提供更为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新鲜空气。当菌盖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应及时采收。
  五是出菇。原基出现1周左右即可采收,该试验最大的菇体有300 g;但培养基很快出现地衣。温度在14 ℃时,出菇时间长达70 d。
  1.3.6病虫害防治。白灵菇发菌期间主要杂菌为绿色木霉、青霉、毛霉、红色链孢霉。子实体生长期,主要病害是假单孢杆菌,表现为子实体菌褶和菌盖边缘呈水渍状,常出现水泡,色泽变黄,失去活力并迅速蔓延导致整批菇绝收,发现后应立即移走。发生此类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喷水后通风不良,环境温度高。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如: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辅材料,保持菇房及四周经常性清洁卫生,可用10%石灰水涂刷墙壁、屋顶及床架,也可用2%~3%甲醛液喷雾;接种时加大播种量,一般以增加15%~20%为宜,让菌丝迅速生长占满料面,可抑制杂菌的发生。此外,要加强管理调控好温湿度,特别是在发菌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温度不宜过高,尽量创造一个有利菇体生长发育而不利病虫发生和繁殖的生态条件[9]。
  2结果与分析
  试验因受试验经费及试验场所等因素的限制,只引进1个高温白灵菇的品种,根据龙岩市较容易获得的原材料等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了5个试验配方,在2个地方分3批次进行试验。从中分析原料及数量比例对高温白灵菇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优的配方,以作为当地大规模生产高温白灵菇的参考配方,并总结相关的生产管理技术。
  试验结果显示以配方2和配方4的效果为好。高温白灵菇不宜在低温条件下出菇,以6—8月出的白灵菇长得最好,11月以后出的白灵菇质量较差,畸形率高。要定期在菇房内消毒。高温白灵菇在发菌和出菇期间容易被杂菌污染,要注意菇房内消毒,以减少污染。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避免因CO2浓度过高而使白灵菇出现畸形。原种扩繁次数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出菇,严重有甚至不出菇。
  3参考文献
  [1] 叶颜春.食用菌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6-107.
  [2] 张飞翔.食用菌的上等佳品——白灵菇[J].农资科技,2000(6):38-39.
  [3] 陈文良.白灵菇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J].食用菌,1999(4):40.
  [4] 林杰.白灵菇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0,19(5):28-29.
  [5] 张飞翔.白灵菇制种栽培过关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0(12):20.
  [6] 王传福.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2:439-453.
  [7] 周玉林,赵秋菊,魏蕾.白灵菇的生产栽培技术[J].蔬菜,2000(7):18.
  [8] 周河.白灵菇及其栽培技术[J].致富之友,2000(10):23.
  [9] 丁湖广.白灵菇及其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0(8):12.
其他文献
介绍了森林防火抚育技术,包括修枝、割灌除草与定株、抚育采伐、间苗、剩余物清理、防火隔离带设置等,以期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通过研究文本结构,利用科学语言中的模糊陈述、断点逻辑、未达预期等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文本进行提炼、质疑、比较和论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介绍了板栗嫁接繁育技术,包括砧木培育、嫁接、嫁接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板栗苗木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模式的现状,分析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阐述三螺旋理论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优势和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出基于三螺旋模型的
摘要 介绍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的田间应用技术,包括气候条件、草情与环境、使用技术对草甘膦的药效影响,以提高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关键词 草甘膦;药效;气候条件;草情;使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43-01  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酷氨酸及色氨
为研制80%百菌清·乙磷铝水分散粒剂,通过对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崩解剂的筛选,确定了最佳配方:百菌清30%,乙磷铝50%,SP-28363%,REAX9103%,SP-28452%,聚乙烯醇1.5%,硫
“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
以铅电极为阴阳极,以H2SO4为电解液、对苯二酚为原料,在无隔膜电解槽中进行电化学氧化合成醌氢醌,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反应温度、原料质量浓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碘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与人体正常代谢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缺少碘元素,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容易引起人体内碘营养缺乏,进而引起
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育种水平决定着马铃薯品种的质量,对马铃薯的实际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马铃薯产量水平相对有限,不符合高产的要求。随着社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