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框架下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和决策者。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外语学习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外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95-02
1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1.1 任务型教学法及其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籍印度语言学家勃雷泊(Prabhu,1987)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其理念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所掌握的语言技能来完成任务。其特点是: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应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具体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实际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
1.2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与“练习”的差别
“任务”同传统教学中的“练习”有什么差别呢?“任务”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来完成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以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练习”,“练习”所产生的一定是语言性结果。比如:造句、翻译、完形填空,这些练习,是单一的、机械的,同实践应用结合不够紧密的。
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
1.3 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
我国外语教学一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扩大词汇量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以语言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这种外语学习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教轻学。而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是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这种学习文化的特征是重视语言的运用和输出的过程,以达到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2 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语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英国语言学家简·威利斯(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 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①任务(task)—— 学生执行任务。
②计划(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③报告(reporting)—— 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①分析(analysis)—— 學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②操练(practice)——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现以《口语实践》课程中“如何求医问药”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情况。在口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最为适合,将单一的被动授课,变成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积极完成任务,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教师逐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逐渐培养起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2.1 前任务(Pre-Task)—— 教师引入任务
熟悉本课内容,指导学生预习,并且提出问题,在求医问药过程中,都需要什么样的语句、用法、语气、人称。让学生设想出一个场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归纳出需要的语言知识。例如:设定在医院,一患者到门诊就诊。患者为流行感冒,伴随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医生对其进行检查,并开具处方。患者到药房购买所需药物。在这一些列过程中,学生做好进行交际的准备,收集整理出所需要语句。
2.2 “任务”的设计—— 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在医学院校中,求医问药、临床就诊这样的语句对于学生今后的实践应用尤为重要,可以针对学生医学学习的特点,着重设计“求医问药”的环节,充实教学内容,结合实践需求,来为学生设计实用、通用的语句。设计出符合医疗实践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医院、诊所、药店这样的环境中,面对一个个“任务”,来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逐一解决。
(1)分析语境。
(2)读课本,整理所需语言材料,让学生熟悉常用句式。
(3)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分析“求医问药”的语句特点。
(4)设定场景,医院、诊所、药店。 (5)将学生分组,布置具体任务。
(6)设计交际语言,设定人物细节,任务分工。
2.2.1 任务(task)—— 学生执行任务。
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分析,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层深入地完成任务。
(1)学生畅谈,熟悉情境,收集材料,交际练习。
(2)教师进行指导,指出学生语言使用中的错误。
(3)学生分组,根据具体语言情境,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再次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诸如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细节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表达不当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对新授知识点的巩固。
2.2.2 计划(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以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口语句子的结构安排及具体内容,由组长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各组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求医问药”语句结构和内容的理解。
2.2.3 报告(reporting)—— 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任务后,教师和学生自己还要清楚任务完成质量如何,即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各式各样的评价中,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比如:可以先由个别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设计的句子,情境,由其他同学来评价;也可以在组内互相检测评价,推选代表汇报本组的完成情况,让其他同学评价。
2.3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2.3.1 分析(analysis)—— 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错误、难点,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比,找出其他各组的错误,学习其他各组所使用的典型句子,补充自己的知识。
2.3.2 操练(practice)——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操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对整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复习,加深印象。改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在操练过程中,可以单组循环,也可以各组交叉循环。
3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就执教的2012级(35人)和2013级学生(33人)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前后参与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具体数据见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比较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见,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个别汇报、学生互评等多个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学生不能全部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课堂中得到锻炼。一个35人的教学班级,在口语实践课上,只能有不到10人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限制,人数更少。而通过任务分组,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可以进行朗读,讨论,并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问题进行回答,积极提出质疑的机会也增加,71.1%的学生能积极提问,探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巩固知识点,提升个人能力。
4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众多教育学家的关注,国内外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大量深入而又详尽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供我們借鉴。任务型教学法中,小组活动和任务的设置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掌握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绮贞,冯剑军.大学英语阅读策略实践性研究及其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2):125-128.
[2] 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3] 黄家红.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质量—— 毕节学院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11):120-124.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外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95-02
1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1.1 任务型教学法及其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籍印度语言学家勃雷泊(Prabhu,1987)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其理念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所掌握的语言技能来完成任务。其特点是: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应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具体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实际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
1.2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与“练习”的差别
“任务”同传统教学中的“练习”有什么差别呢?“任务”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来完成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以产生非语言性结果。它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练习”,“练习”所产生的一定是语言性结果。比如:造句、翻译、完形填空,这些练习,是单一的、机械的,同实践应用结合不够紧密的。
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励,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任务举一反三。
1.3 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
我国外语教学一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扩大词汇量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以语言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这种外语学习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重教轻学。而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是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这种学习文化的特征是重视语言的运用和输出的过程,以达到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2 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语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英国语言学家简·威利斯(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 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①任务(task)—— 学生执行任务。
②计划(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③报告(reporting)—— 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①分析(analysis)—— 學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②操练(practice)——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现以《口语实践》课程中“如何求医问药”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情况。在口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最为适合,将单一的被动授课,变成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积极完成任务,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教师逐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逐渐培养起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2.1 前任务(Pre-Task)—— 教师引入任务
熟悉本课内容,指导学生预习,并且提出问题,在求医问药过程中,都需要什么样的语句、用法、语气、人称。让学生设想出一个场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归纳出需要的语言知识。例如:设定在医院,一患者到门诊就诊。患者为流行感冒,伴随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医生对其进行检查,并开具处方。患者到药房购买所需药物。在这一些列过程中,学生做好进行交际的准备,收集整理出所需要语句。
2.2 “任务”的设计—— 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设计“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在医学院校中,求医问药、临床就诊这样的语句对于学生今后的实践应用尤为重要,可以针对学生医学学习的特点,着重设计“求医问药”的环节,充实教学内容,结合实践需求,来为学生设计实用、通用的语句。设计出符合医疗实践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医院、诊所、药店这样的环境中,面对一个个“任务”,来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逐一解决。
(1)分析语境。
(2)读课本,整理所需语言材料,让学生熟悉常用句式。
(3)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分析“求医问药”的语句特点。
(4)设定场景,医院、诊所、药店。 (5)将学生分组,布置具体任务。
(6)设计交际语言,设定人物细节,任务分工。
2.2.1 任务(task)—— 学生执行任务。
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分析,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层深入地完成任务。
(1)学生畅谈,熟悉情境,收集材料,交际练习。
(2)教师进行指导,指出学生语言使用中的错误。
(3)学生分组,根据具体语言情境,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再次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诸如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细节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学生表达不当的地方指点出来,等于是对新授知识点的巩固。
2.2.2 计划(planning)—— 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以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口语句子的结构安排及具体内容,由组长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各组总结的结果,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相互取长补短,加深对“求医问药”语句结构和内容的理解。
2.2.3 报告(reporting)—— 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任务后,教师和学生自己还要清楚任务完成质量如何,即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各式各样的评价中,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比如:可以先由个别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设计的句子,情境,由其他同学来评价;也可以在组内互相检测评价,推选代表汇报本组的完成情况,让其他同学评价。
2.3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2.3.1 分析(analysis)—— 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错误、难点,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比,找出其他各组的错误,学习其他各组所使用的典型句子,补充自己的知识。
2.3.2 操练(practice)——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操练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对整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复习,加深印象。改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在操练过程中,可以单组循环,也可以各组交叉循环。
3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笔者就执教的2012级(35人)和2013级学生(33人)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前后参与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具体数据见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比较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可见,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个别汇报、学生互评等多个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学生不能全部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在课堂中得到锻炼。一个35人的教学班级,在口语实践课上,只能有不到10人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限制,人数更少。而通过任务分组,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可以进行朗读,讨论,并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问题进行回答,积极提出质疑的机会也增加,71.1%的学生能积极提问,探讨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巩固知识点,提升个人能力。
4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众多教育学家的关注,国内外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大量深入而又详尽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供我們借鉴。任务型教学法中,小组活动和任务的设置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掌握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绮贞,冯剑军.大学英语阅读策略实践性研究及其启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2):125-128.
[2] 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3] 黄家红.如何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质量—— 毕节学院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09(11):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