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回收与储能技术耦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华电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是现有燃煤发电机组节能提效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储能技术在跨时空调节“源-荷”间匹配性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变工况下烟气余热回收(350~400℃)、低温省煤器-暖风器联合运行(122~160℃)和直膨式热泵型烟气余热回收(77~180℃)3种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以及压缩空气储能(200~400℃)、液体空气储能(-200℃)和热能存储(90~200℃)3种储能技术。结合烟气余热回收和储能技术的温度匹配性,提出烟气余热回收分别与压缩空
其他文献
为了充分挖掘柔性负荷的调控潜能,引导海量分散分布的负荷侧资源与电网进行良性互动,更经济、高效、安全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适应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根据空调负荷、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的运行特性,着重挖掘空调负荷与电动汽车充电的虚拟储能能力,进行类似于一般储能设备的建模,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虚拟储能聚合模型特性,得到日前参与调度的可用容量;然后提出了一种可统一用于3类负荷的调控裕度指标,来衡量负荷调度的优先性;最后以实际空调与电动汽车作为算例,根据室外温度变化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计划,得
废塑料污染日益严重,处理困难。为实现热塑性薄膜废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本文将废塑料与无烟煤混合,通过低温热处理粒化制得铁矿含碳球团直接还原用混合还原剂;并进行1050、1100、1150、1200℃下混合还原剂和无烟煤两种球团的还原试验,对比两种还原剂球团在不同温度下还原行为的差异;进一步利用动力学模型分析两种还原球团的控速环节,并计算出还原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还原剂球团的还原行为影响显著,温度与还原度呈正相关;在同一温度下,混合还原剂球团能提前到达铁矿粉的还原终点;两种还原剂球团的控速环节均为碳
近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将高炉炉料结构中熟料比降低,增加天然块矿占比,以达到降本增效、减轻环保压力的目的。但天然块矿在受到热冲击下易发生热爆裂产生大量粉末,从而影响高炉的操作生产。本文以典型的PB块矿为研究对象,以其关键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为线索,采用SEM-EDS、XRD、TG-DSC、全自动压汞仪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系统研究PB块矿的热爆裂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B块矿为典型的赤(褐)铁矿,其孔隙结构较为发达,加热过程的失重主要表现为吸附水和结晶水的汽化脱除;PB块矿在700℃的热爆裂指数达到17
针对传统控制方法无法解决电压波动水平和电网电流总谐波失真(THD)之间存在的相互制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比例积分(PI)控制器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该策略是以能同时降低电压波动水平和电网电流总谐波含量为控制目标,通过使用电流控制回路的动态简化模型来分析执行。所提自适应PI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增益具备自调节能力,在确保快速响应的同时,能降低电压波动水平和电网电流THD。试验表明,相对于传统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使母线电压具备更强的抗扰动能力,且在稳态期间有较低的电网电流THD。
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半波与全波有功注入阻尼控制方法,以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介绍了光伏电站半波与全波阻尼注入控制的基本原理,在光伏电站减载和最大功率跟踪运行工况下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出“增益+滤波+相位补偿”的链式阻尼控制结构,并给出各主要参数的设计原则和取值范围。研究了半波与全波有功注入阻尼控制支路控制增益、光伏与传统电源的电气距离等参数对阻尼效果的影响机理和规律。以含光伏发电的2区4机系统为例,研究半波与全波有功注入阻尼控制对电力系统频率振荡的抑制效果,当振荡频率变化时,系统的控制结构和参数设计原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建筑能耗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而合理构建建筑微网,消纳可再生能源,可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实现清洁、低碳发展。针对建筑光伏系统光伏消纳率低,负荷峰谷差大等问题,构建了考虑相变储能的建筑光伏系统,同时引入需求响应。由相变储能联合空调共同满足建筑内温控负荷需求,并给出系统调度策略,建立储能优化模型,以实现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对系统储能容量进行优化配置,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通过算例分析对5种配置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
某冶炼公司铜冶炼底吹炉系统产出的底吹炉渣,因含铜量为3%~5%难以直接返炉配料,直接售卖价格低廉,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取并回收铜等有价元素。本文以铜冶炼底吹炉渣为原料,采用浮选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筛选捕收剂和活化剂的种类,优化磨矿细度、捕收剂及活化剂用量,系统分析各主要工艺指标对底吹炉渣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比为90%的情况下,以200 g/t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50 g/t硫化钠作为活化剂,采用“一粗一扫”的浮选工艺,可获得精矿铜品位为29.22%,回收率为92.10%,
精炼钢水浇铸结束后,在钢包内残留部分即为铸余渣。钢铁企业每年产生约几十万吨的铸余渣,这些铸余渣在经过破碎磁选后,将尾渣进行外销处理。随着环保政策紧缩,为实现钢铁生产固废的多途径利用,发挥铸余渣的剩余价值,根据某钢铁厂烧结原、辅料及铸余渣的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不同铸余渣、不同配比的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炉铸余渣应用烧结的配比增加,烧结矿利用系数从0.895 t/(m2·h)下降到0.653 t/(m2·h);烧结固体燃料消耗从61.75 kg/t增加至6
在烧结混合工艺中,前馈控制加水效果对稳定烧结混合料水分和烧结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前馈参数自适应算法,该算法模型根据混合工艺过程的滞后性和各个物料流量、配比以及各物料的粒度、亲疏水性、含水量、蒸发量、化学反应等因素的慢时变性,将水分设定值与混合后的水分测量值的差值作为模型的输入,进行前馈控制模型参数的自适应计算及修改,从而使得混合料前馈控制模型参数自动跟踪工况和物料的变化;并利用烧结机生产线的历史运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历史操作记录数据,采用新的控制算法模拟所得的水分平均值
为了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影响路用混凝土抗折强度的砂率、粉煤灰和减水剂掺量3个因素为例,进行正交设计和响应面设计来对比2种方法在试验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正交设计和响应面设计都可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其中正交设计是以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给定水平组合的最优条件,而响应面设计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不再局限于给定水平的组合,准确度也有所提高,而且还能对性能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