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自能读书好习惯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e063006300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能读书,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关键词】 语文;自能读书;作用
  
  一、自能读书的意义
  1、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钟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
  第二,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第三,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3、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
  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4、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如何训练自能读书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應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一般来讲,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应在1/2-2/3之间。这1/2-2/3的时间(不宜一次性集中)应该完全由学生来自己支配,包括确定读书形式,进行圈点色画、攻克理解难点、向老师和同学质疑等等。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第二,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包括学习潜能)上下功夫,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异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第三,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主动地把握理解的契同。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之下,老师能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这将能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其他文献
【摘要】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今社会,写作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许多文化发达国家都把写作看成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我国的作文教学,有数百年的良好传统,但现在却困扰着许多人,特别是从事作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感到极其头疼,苦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的太慢,虽然训练多年,但许多学生连起码的常识也不具备,例如,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太多,卷面不整洁等等。于是,作文教改愈来愈显得迫切,许多有识之士撰
期刊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点    一、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现行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
期刊
【摘要】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只有师生在“交涉”中营造的和谐、公平、愉悦、开放的环境,才能更好地生成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一)运用语言提示与非语言暗示相结合的方式干预和制止个体行为;(二)通过新奇的教学设计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三)以热情感染学生,以期望激励学生。  【关键词】 语文;有效教学;环境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
期刊
【摘要】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为历史教学增添“情”“趣”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它要求我们教师都应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使教学趣
期刊
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鉴于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吃透新课程标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把新的理念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传统的教学理念应怎样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呢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  【关键词】 写作兴趣;写作教学;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内驱力    作文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本文拟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保留传统教学精华,进行创新教学  创新,对一个墨守陈规的老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但在思想活跃的教学改革者眼里,其不过是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敢于尝试的勇气,永不放弃的决心。在创新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情激趣,以情
期刊
【摘要】 语文教育的理论前沿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文理互渗,人与自然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共处登。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也是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和人文积淀的。  【关键词】 阅读;培养;能力    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毫无疑问是启发式原则。它既是总体的指导思想,又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正确的方向。启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基础则是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语言的发展总是有赖于思维的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往往不单纯在语言本身,而是直接与思维能力有关.  【关键词】 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语文能力;语言能力    中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认识能力训练中,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认识能力
期刊
【摘要】 创造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达,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力;素质教育    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才能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盲目走向科学,从而充分发挥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