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自觉积极的教学活动参与者。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性;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主动地改变不良的师生关系。课任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进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
二、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的欲望。如笔者在讲“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首先从学生熟知的圆入手,设置“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轨迹是什么”、“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两颗钉子和一条绳子分组进行操作实验:①绳长大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②绳长等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③绳长小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和积极思考,激发了求知欲,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要注意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概念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①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得两层,对折两次得四层,对折三次得八层。若对折x次所得y层,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②一根1米长的绳子从中间剪一次剩下1/2米,再从中间剪一次剩下1/4米。若这条绳子剪x次剩下y米,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在讲完图像和性质后又布置了下面的思考题: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由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通过教学发现,教师如果能经常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学习中,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积极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他们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评价时,切忌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要看全面、看发展,评价要公正,多鼓励,少批评。否则,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对学习产生反感。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五、要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的美
数学中的美,不是以艺术家所用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的,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方法,都蕴藏着无穷的妙、无穷的美。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全方位地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美。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数学教学;积极性;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主动地改变不良的师生关系。课任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相互熟悉和理解,增进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目的。
二、要注意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的欲望。如笔者在讲“椭圆的标准方程”时,首先从学生熟知的圆入手,设置“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轨迹是什么”、“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两颗钉子和一条绳子分组进行操作实验:①绳长大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②绳长等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③绳长小于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和积极思考,激发了求知欲,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要注意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概念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①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得两层,对折两次得四层,对折三次得八层。若对折x次所得y层,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②一根1米长的绳子从中间剪一次剩下1/2米,再从中间剪一次剩下1/4米。若这条绳子剪x次剩下y米,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在讲完图像和性质后又布置了下面的思考题: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由此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盎然,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通过教学发现,教师如果能经常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数学学习中,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积极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他们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对学生评价时,切忌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要看全面、看发展,评价要公正,多鼓励,少批评。否则,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对学习产生反感。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五、要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的美
数学中的美,不是以艺术家所用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的,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数学图形具有对称美、形态美;数学表达式具有简洁美、有序美、和谐美;数学思维具有清晰、构思巧妙、灵活等独特的美;每一个数学定理、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种数学方法,都蕴藏着无穷的妙、无穷的美。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全方位地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美。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