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蒙特利尔的地标性建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前,当地人多数会展现出一种“负能量”,我的向导比尔,一个在蒙特利尔出生,并生活了63年的老先生也是如此,在他口中滔滔不绝讲述出的,完全是一段辛酸与苦难的历史,经济萧条、预算超支、管理不善,各种原因使得1976年在这个城市举办的奥运会不仅没有赚钱,反而亏空近10亿美元。15天的奥运让市民付出沉重代价,人民勒紧腰带度日,到上世纪末才还清所有贷款。比尔先生陈述这番话时并没有带着深深的怨气与憎恶,而是平静而客观,“那(他指举办奥运会)是个错误,这不是我的个人观点,而是客观事实和来全蒙特利尔市民的集体意见。”有了这样的旁白,眼前这个被称为“高跟鞋”的地标建筑登时蒙上了灰暗的色彩,尽管它原本就并不美丽。“还好,我们还有个让人骄傲的精神地标,若干年来,它源源不断输出快乐,让我们能开心度日。”
让家乡人满意了,才有资格进剧场
比尔口中的精神地标指的是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这个如今享誉世界,在很多城市一掷千金兴建梦幻剧场的品牌,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然而,它的起源,却仅仅是蒙特利尔街头一个不起眼的杂耍班子。
1984年,在欧洲做过几年流浪艺人、学得满身本领的盖·拉利伯特(Guy Laliberte)与高跷队的搭档一起,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马戏团,从在广场扔瓶子、吐火、变戏法、高空飞人开始,太阳马戏团不断包装与创新,以一年一部大制作的速度逐渐打开知名度。
近20年过去,当年居无定所的马戏团成为如今享誉世界的娱乐帝国。虽然在大剧场中再想欣赏他们的表演已经需要支付昂贵的门票,但来到了他们的老巢,我们却仍能幸运地看到太阳马戏团最原汁原味的街头表演,并且完全免费。
在比尔的带领下,我们在天黑前来到了一处立交桥下的空旷广场,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一处临时剧场,所有设施依照地形摆放,灯光就搭建在立交桥的下方。舞台、灯光、各种高难度道具……尽管是夏天的临时剧场,但设施看起来一丝不苟。
“每年此刻,我们都会回到太阳马戏团的发源地,为市民免费表演一个月。很多年轻演员都是在经过练习后在这里首次登台。我们想让每个人都不要忘记,我们起源于街头,只有让家乡人满意了,才有资格进剧场。”在舞台上一处狭窄的环形楼梯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演出准备,但还是颇为耐心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
夜幕降临,随着舞台上的灯光越来越炫,全城似乎都聚焦到了这里。灯光暗下,一只彩色巨鸟突然从观众头顶飞过,在舞台上停住,演出梦幻般的基调就此铺开。吐火黑衣人、小丑组合、空中飞人、蒙古大力士轮番登场,他们或搞笑功夫一流,或者身怀绝技,每一次出场,都让台下笑声不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城市空气中都是快乐的味道。
夜晚的城市被太阳马戏团渲染得一片欢乐,这样的情绪在白天也总是被延续。第二天,当我置身一片经过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的城市新区时,又一次与它不期而遇,“这是我们魁北克省的快乐之源。”当我正猜测眼前这幢建筑的作用时,一个热情的路人上来告诉我。“这栋大楼是太阳马戏团的总部,那些让人炫目的魔术、杂技,就是在这里被‘密谋’出来。”
没点创意,做生意混不下去
哪怕是在没有马戏团的日子里。这里从来不缺欢笑,无论是遍地餐馆和脱衣舞酒吧的圣安德鲁大街(St-Andre)还是各种艺人出没的节日广场(Place des festivals)。
圣安德鲁大街紧邻蒙城最前卫的拉丁区(Quartier Latin),这个身处美洲大陆腹地,却洋溢著欧洲风情和波希米亚氛围的地方浓缩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蒙特利尔虽以法国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但这里从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多年来大量移民的不断涌入为这一点奠定了深厚基础。
我今天光顾这家名为L’Avenue的餐馆总是生意兴隆,炫酷的环境、狂野的音乐和店家招牌的血红色Sangria酒是这里吸引人的关键。窗外还是阳光明媚,餐厅内却用昏暗的灯光营造出让人想喝一杯的氛围,几个黑衣的男招待戴着墨镜穿梭如流:帮客人点单,麻利地上菜、送上账单,迎接等待在门口的熟客们,给她们端上利口酒,与她们干杯、一饮而尽后还不忘给每人一个拥抱。即便如此,我也并没觉得一丝怠慢,他们总能抽出时间和你开上几句玩笑,很酷很巧妙的那种——这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有失点滴尊敬,他们让人高兴,拿捏分寸游刃有余。
墙上的涂鸦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冲击路人的眼球,炫惑夺目的色彩、抽象夸张的造型图案、极富感染力的笔触,传递着热情、诙谐、不羁、愤怒和幽默。这些作品早已不是城市的“伤疤”,却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作品遮掩了城市建筑中的伤疤、街角的呆板的空白、展示着艺术才华和非凡的创意。当地人说,最初的拙劣作品引起了其他艺术家的不满,他们就改造它——这可需要绝非一般的艺术才能,当然还有人不服气,就再次修改。于是一场“涂鸦暗战”开始了,其结果当然是良性的——涂鸦变得越来越好看,甚至成了这里艺术气氛的标签。
涂鸦尚且如此,在这里开店做生意的要没点创意简直混不下去,而要在创意的基础上再博人一笑,那就是艺术了。当然,更上一层楼的人甚至可以竞选市长,据说嬉笑节(Just for laugh festival)的创始人Gilbert Rozon表示他有意在2013年参选蒙特利尔市长。听听他的理由——他对现任市政府在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工作感到不满。他说,“我们需要一个创意的城市。”
虽然没赶上七月份这位胸怀远大的先生主办的蒙特利尔国际嬉笑节,但我却没有错过从圣丹尼街(St. Deni Street)到节日广场的各种街头艺人表演。事实上,即便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他们也不曾离开。
独角滑稽戏、魔术表演和脱口秀等常规节目外,总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演”随时随地在身边发生,每看到人群,我都要想法钻进去,不错过一个看热闹的机会。这些表演者总是用尽浑身解数聚拢观众,同时上演的节目只要看看捧场的人数,输赢立现。这边,穿戴夸张鲜艳,戴着大鼻子的小丑阿姨将手中的气球任意捏成不同形状,小朋友被牢牢吸引住走不动,直到他们的父母掏钱为止;另一边一个老头穿着极其普通,却吸引了更多的人驻足,他手中的瓶子里装满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倒过来,用一根棍插进去,让人感到其与水接触的质感,但那瓶子中的水,就像是地球引力失灵了般,一滴也没有要往下流的意思。
行走者语
因为是法国风情,法国大餐在这里当然不可错过。此外,北大西洋离这里不远,那里出产的海产品也是不错的季节,其中龙虾又是上选,个头大的龙虾,一只就够你吃一顿。
位于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老城早年是繁忙的港口,现在是蒙特利尔最热闹的地方,老房子和迷宫般的街巷法国风情十足,各种时尚店铺和深藏美味的餐厅都集中于此。
蒙特利尔冬日漫长而寒冷,但即便那时到达,也不会妨碍你漫步城市,因为有广大的地下城等你光临。蒙特利尔地下城(Montreal’s Underground City)绵延全市,书店、咖啡馆、餐厅、精品店一应俱全。冬天的时候,甚至连街头艺人也移师地下。
奥林匹克体育馆平日里除了大型棒球比赛与足球比赛外,还有许多音乐会也在此体育馆举行。在此看一场音乐会或者感受一次冰球的冲撞,都比仅仅看看它的外观要有趣得多。
让家乡人满意了,才有资格进剧场
比尔口中的精神地标指的是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这个如今享誉世界,在很多城市一掷千金兴建梦幻剧场的品牌,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然而,它的起源,却仅仅是蒙特利尔街头一个不起眼的杂耍班子。
1984年,在欧洲做过几年流浪艺人、学得满身本领的盖·拉利伯特(Guy Laliberte)与高跷队的搭档一起,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马戏团,从在广场扔瓶子、吐火、变戏法、高空飞人开始,太阳马戏团不断包装与创新,以一年一部大制作的速度逐渐打开知名度。
近20年过去,当年居无定所的马戏团成为如今享誉世界的娱乐帝国。虽然在大剧场中再想欣赏他们的表演已经需要支付昂贵的门票,但来到了他们的老巢,我们却仍能幸运地看到太阳马戏团最原汁原味的街头表演,并且完全免费。
在比尔的带领下,我们在天黑前来到了一处立交桥下的空旷广场,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一处临时剧场,所有设施依照地形摆放,灯光就搭建在立交桥的下方。舞台、灯光、各种高难度道具……尽管是夏天的临时剧场,但设施看起来一丝不苟。
“每年此刻,我们都会回到太阳马戏团的发源地,为市民免费表演一个月。很多年轻演员都是在经过练习后在这里首次登台。我们想让每个人都不要忘记,我们起源于街头,只有让家乡人满意了,才有资格进剧场。”在舞台上一处狭窄的环形楼梯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演出准备,但还是颇为耐心地回答我的各种问题。
夜幕降临,随着舞台上的灯光越来越炫,全城似乎都聚焦到了这里。灯光暗下,一只彩色巨鸟突然从观众头顶飞过,在舞台上停住,演出梦幻般的基调就此铺开。吐火黑衣人、小丑组合、空中飞人、蒙古大力士轮番登场,他们或搞笑功夫一流,或者身怀绝技,每一次出场,都让台下笑声不断,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城市空气中都是快乐的味道。
夜晚的城市被太阳马戏团渲染得一片欢乐,这样的情绪在白天也总是被延续。第二天,当我置身一片经过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的城市新区时,又一次与它不期而遇,“这是我们魁北克省的快乐之源。”当我正猜测眼前这幢建筑的作用时,一个热情的路人上来告诉我。“这栋大楼是太阳马戏团的总部,那些让人炫目的魔术、杂技,就是在这里被‘密谋’出来。”
没点创意,做生意混不下去
哪怕是在没有马戏团的日子里。这里从来不缺欢笑,无论是遍地餐馆和脱衣舞酒吧的圣安德鲁大街(St-Andre)还是各种艺人出没的节日广场(Place des festivals)。
圣安德鲁大街紧邻蒙城最前卫的拉丁区(Quartier Latin),这个身处美洲大陆腹地,却洋溢著欧洲风情和波希米亚氛围的地方浓缩地体现了多元文化——蒙特利尔虽以法国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但这里从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多年来大量移民的不断涌入为这一点奠定了深厚基础。
我今天光顾这家名为L’Avenue的餐馆总是生意兴隆,炫酷的环境、狂野的音乐和店家招牌的血红色Sangria酒是这里吸引人的关键。窗外还是阳光明媚,餐厅内却用昏暗的灯光营造出让人想喝一杯的氛围,几个黑衣的男招待戴着墨镜穿梭如流:帮客人点单,麻利地上菜、送上账单,迎接等待在门口的熟客们,给她们端上利口酒,与她们干杯、一饮而尽后还不忘给每人一个拥抱。即便如此,我也并没觉得一丝怠慢,他们总能抽出时间和你开上几句玩笑,很酷很巧妙的那种——这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有失点滴尊敬,他们让人高兴,拿捏分寸游刃有余。
墙上的涂鸦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冲击路人的眼球,炫惑夺目的色彩、抽象夸张的造型图案、极富感染力的笔触,传递着热情、诙谐、不羁、愤怒和幽默。这些作品早已不是城市的“伤疤”,却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作品遮掩了城市建筑中的伤疤、街角的呆板的空白、展示着艺术才华和非凡的创意。当地人说,最初的拙劣作品引起了其他艺术家的不满,他们就改造它——这可需要绝非一般的艺术才能,当然还有人不服气,就再次修改。于是一场“涂鸦暗战”开始了,其结果当然是良性的——涂鸦变得越来越好看,甚至成了这里艺术气氛的标签。
涂鸦尚且如此,在这里开店做生意的要没点创意简直混不下去,而要在创意的基础上再博人一笑,那就是艺术了。当然,更上一层楼的人甚至可以竞选市长,据说嬉笑节(Just for laugh festival)的创始人Gilbert Rozon表示他有意在2013年参选蒙特利尔市长。听听他的理由——他对现任市政府在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工作感到不满。他说,“我们需要一个创意的城市。”
虽然没赶上七月份这位胸怀远大的先生主办的蒙特利尔国际嬉笑节,但我却没有错过从圣丹尼街(St. Deni Street)到节日广场的各种街头艺人表演。事实上,即便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他们也不曾离开。
独角滑稽戏、魔术表演和脱口秀等常规节目外,总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表演”随时随地在身边发生,每看到人群,我都要想法钻进去,不错过一个看热闹的机会。这些表演者总是用尽浑身解数聚拢观众,同时上演的节目只要看看捧场的人数,输赢立现。这边,穿戴夸张鲜艳,戴着大鼻子的小丑阿姨将手中的气球任意捏成不同形状,小朋友被牢牢吸引住走不动,直到他们的父母掏钱为止;另一边一个老头穿着极其普通,却吸引了更多的人驻足,他手中的瓶子里装满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倒过来,用一根棍插进去,让人感到其与水接触的质感,但那瓶子中的水,就像是地球引力失灵了般,一滴也没有要往下流的意思。
行走者语
因为是法国风情,法国大餐在这里当然不可错过。此外,北大西洋离这里不远,那里出产的海产品也是不错的季节,其中龙虾又是上选,个头大的龙虾,一只就够你吃一顿。
位于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老城早年是繁忙的港口,现在是蒙特利尔最热闹的地方,老房子和迷宫般的街巷法国风情十足,各种时尚店铺和深藏美味的餐厅都集中于此。
蒙特利尔冬日漫长而寒冷,但即便那时到达,也不会妨碍你漫步城市,因为有广大的地下城等你光临。蒙特利尔地下城(Montreal’s Underground City)绵延全市,书店、咖啡馆、餐厅、精品店一应俱全。冬天的时候,甚至连街头艺人也移师地下。
奥林匹克体育馆平日里除了大型棒球比赛与足球比赛外,还有许多音乐会也在此体育馆举行。在此看一场音乐会或者感受一次冰球的冲撞,都比仅仅看看它的外观要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