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创新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潜能,我们所谈的创新教育不是让学生一定要发明创造什么新东西,而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受过教育的人,是掌握新科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人力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最宝贵的资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学会自学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认识活动,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能和个性的过程。然而,现在在许多地理教师的课上仍然充斥着大量的讲解,他们认为讲解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减少“无用功”。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讲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必须的,精辟、透彻的讲解往往也能使学生恍然大悟。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依靠讲解所得到的“高效率”,往往是以牺牲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其实,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功”里正孕育着创新的萌芽。我们每位地理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这一点,要努力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藏着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利因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从搞好预习到独立思考,从积极质疑到主动进取,可以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比如,在课前可以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自己的探索,最后感到“学有所获”。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授以学法,使学生“以法求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自学习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同时,应该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学和问从今天的教育观点来看,是学习不断深化,不断优化的两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环节: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质疑索解,有的放矢的学习越深入,疑问越多,而疑问的不断索解,学习收获愈大,学习质量渐趋优化,学习就更深入。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环境,凡是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口中说出。我们要多问一些“您想知道什么?”“(还)有那些问题不懂?”这样的问题。如在教学《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东西。接着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地壳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地壳各处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吗?花岗岩是侵入岩,为何地表上层是由花岗岩类组成?玄武岩是喷出岩,为何地壳下层是由玄武岩类组成?地壳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等。总结时问:“同学们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生活在大千世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可引导学生对于观察到的事物常常提出问题。
2.让学生学会探索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索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析疑解难,主动探索是创造教育的重要原则。
在学会探索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机会。如:制作、实验、绘图等,教学这些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地完成本项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如讲“地球运动”这一节内容后,可引导学生用球状物(乒乓球等)和代表太阳的一种光源(灯光或手电筒等)自制教具,通过演示来弄懂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3.让学生学会想象
想象能力是指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可以说是智力活动的关键,是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想象,我们才能认识到现实中不存在的(或者对于想象者来说不存在着的)事物,人们才能提出假设,进而创造出新的事物来。尽量让学生想象,首先要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4.让学生学会应用
当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理学概念,切实地掌握了地理学知识体系、地理学实验和地理学原理后,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这是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以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过程。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之后,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查漏补缺,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时,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获取成功,他们必然开动脑筋,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条件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成为继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也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探讨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蕴含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教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创新素材和内容,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探索,鼓励学生思维,主张学生动脑多想,动口多问,动手多做,总结应用。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发散思维,注重创新,使地理教学能够真正地为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服务。
收稿日期:2012-02-18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受过教育的人,是掌握新科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人力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最宝贵的资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学会自学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认识活动,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于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能和个性的过程。然而,现在在许多地理教师的课上仍然充斥着大量的讲解,他们认为讲解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减少“无用功”。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讲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必须的,精辟、透彻的讲解往往也能使学生恍然大悟。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依靠讲解所得到的“高效率”,往往是以牺牲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的机会为代价的。其实,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功”里正孕育着创新的萌芽。我们每位地理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这一点,要努力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藏着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利因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从搞好预习到独立思考,从积极质疑到主动进取,可以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比如,在课前可以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自己的探索,最后感到“学有所获”。在课堂上,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授以学法,使学生“以法求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自学习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
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自学的同时,应该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学和问从今天的教育观点来看,是学习不断深化,不断优化的两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环节: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质疑索解,有的放矢的学习越深入,疑问越多,而疑问的不断索解,学习收获愈大,学习质量渐趋优化,学习就更深入。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环境,凡是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口中说出。我们要多问一些“您想知道什么?”“(还)有那些问题不懂?”这样的问题。如在教学《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东西。接着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地壳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地壳各处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吗?花岗岩是侵入岩,为何地表上层是由花岗岩类组成?玄武岩是喷出岩,为何地壳下层是由玄武岩类组成?地壳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等。总结时问:“同学们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生活在大千世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可引导学生对于观察到的事物常常提出问题。
2.让学生学会探索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索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析疑解难,主动探索是创造教育的重要原则。
在学会探索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机会。如:制作、实验、绘图等,教学这些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独立地完成本项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如讲“地球运动”这一节内容后,可引导学生用球状物(乒乓球等)和代表太阳的一种光源(灯光或手电筒等)自制教具,通过演示来弄懂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3.让学生学会想象
想象能力是指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可以说是智力活动的关键,是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想象,我们才能认识到现实中不存在的(或者对于想象者来说不存在着的)事物,人们才能提出假设,进而创造出新的事物来。尽量让学生想象,首先要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4.让学生学会应用
当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理学概念,切实地掌握了地理学知识体系、地理学实验和地理学原理后,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这是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以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过程。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之后,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查漏补缺,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解答问题时,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获取成功,他们必然开动脑筋,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条件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成为继续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也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探讨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蕴含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教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创新素材和内容,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探索,鼓励学生思维,主张学生动脑多想,动口多问,动手多做,总结应用。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发散思维,注重创新,使地理教学能够真正地为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服务。
收稿日期:201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