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方法有:音像造势导入、温故知新导入、诗词警句导入、作者简评法导入、悬念法导入、图画法导入。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 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辟出一個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火辣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教材中那些文质俱佳的作品,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在设计导入语时,应该充分虑及课文的类型和特点,同时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兼顾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找准切入点,力求导出重点、导出情趣、导出新意。下面我对语文课导入技巧做简单归纳。
一、音像造势导入
音像造势导入是指采用放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引渡新篇目新知识。音像本身具有的新鲜、生动、趣味,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讲《口技》一课,我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播放口技演员模拟各种声响的录音,有北风呼啸、海浪拍击、列车飞驰、机器轰鸣、战场厮杀、婴儿诞生的啼哭等,先让学生辨别,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口技表演,学生当然大为折服,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二、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而知新”,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把内容相关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串联起来,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习鲁迅《故乡》,可用小学学的《少年闰土》导入;学习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用小学学的《示儿》诗导入。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地读文章。
三、诗词警句导入
诗词警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有深刻的哲理,对于学生的学习不无启迪,同时还可以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思古幽情,创造出绝佳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可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来引入。
四、作者简评法导入
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多为名家手笔,作者中不乏光耀文坛的巨匠,初露头角的新秀,也有为人类、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其中的优秀者其探求人生真谛及真理的勇气,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人们所景仰。教师在授课之初,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我的叔叔于勒》
师: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从事创作都十分认真刻苦。他们的创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思考,不断地提高语言技巧,才取得惊人的成就,法国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1850—1893)就是杰出的例子。他早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来在政府里担任过文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一开始学写小说,就虚心地向当时的文学前辈求教,给他帮助最大的是法国的大作家福楼拜。这位名师首先指导莫泊桑要从练习观察入手,不但要求写形,还要求传神。莫泊桑在语言上也刻苦磨炼,他无论描写什么,都要去寻找那“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
莫泊桑在初学写作的头7年里,严格遵照老师的教导,苦练本领,默默无闻。到了30岁时(1880),他写出的稿子堆起来已有一人高了。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震动了文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此他从一人高的稿子堆中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代文学巨人。
勤奋写作,呕心沥血,莫泊桑一生共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珍品,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阅读它,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把它作为观察生活,描写人物的借鉴。
五、悬念法导入
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去。
例:《孔乙己》
本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六、图画法导入
利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并以这些挂图作为导入工具,或者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名画作为导入手段。这种导入能迅速调集学生的注意。
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个高个子同学帮助老师把十幅挂图张挂在黑板上方,几个人七手八脚,十幅画挂得既不整齐,又没有先后顺序。有的同学准备自读。)
师:请大家不要看书!
师: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十幅浮雕,展现了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画面。这就是那十幅浮雕的挂图。图下的标题已经遮去,刚才张挂的同学又把次序搞乱了,现在要请你们仔细观察,要求根据每幅图的背景人物,分别说出它们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说明自己判断的根据是什么;然后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并按时间先后重排一下。
生:这太难了。
生:老师,可以看语文书吗?
师:不,不能看书。
生:这么难,马马虎虎,让我们看看吧!
师:不行。
生:(讨价还价)我们只看一会儿,就合拢,怎样?
生:(“哀求”)老师行行好嘛。
师:(看时机已经成熟)唉,真拿你们没办法!不过,最多只能让你们看十分钟,时间一到就自觉把课本合上,能办到吗?
生:(齐声)能!
(学生打开课本,边观察,边阅读,边做记号。)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 技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就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辟出一個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用新鲜火辣吸引学生,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自然衔接,天衣无缝。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教材中那些文质俱佳的作品,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在设计导入语时,应该充分虑及课文的类型和特点,同时顾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兼顾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找准切入点,力求导出重点、导出情趣、导出新意。下面我对语文课导入技巧做简单归纳。
一、音像造势导入
音像造势导入是指采用放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引渡新篇目新知识。音像本身具有的新鲜、生动、趣味,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讲《口技》一课,我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播放口技演员模拟各种声响的录音,有北风呼啸、海浪拍击、列车飞驰、机器轰鸣、战场厮杀、婴儿诞生的啼哭等,先让学生辨别,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口技表演,学生当然大为折服,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二、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而知新”,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把内容相关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串联起来,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学习鲁迅《故乡》,可用小学学的《少年闰土》导入;学习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用小学学的《示儿》诗导入。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认真地读文章。
三、诗词警句导入
诗词警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有深刻的哲理,对于学生的学习不无启迪,同时还可以横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思古幽情,创造出绝佳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可用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来引入。
四、作者简评法导入
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多为名家手笔,作者中不乏光耀文坛的巨匠,初露头角的新秀,也有为人类、国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其中的优秀者其探求人生真谛及真理的勇气,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人们所景仰。教师在授课之初,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我的叔叔于勒》
师: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从事创作都十分认真刻苦。他们的创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思考,不断地提高语言技巧,才取得惊人的成就,法国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1850—1893)就是杰出的例子。他早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后来在政府里担任过文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一开始学写小说,就虚心地向当时的文学前辈求教,给他帮助最大的是法国的大作家福楼拜。这位名师首先指导莫泊桑要从练习观察入手,不但要求写形,还要求传神。莫泊桑在语言上也刻苦磨炼,他无论描写什么,都要去寻找那“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
莫泊桑在初学写作的头7年里,严格遵照老师的教导,苦练本领,默默无闻。到了30岁时(1880),他写出的稿子堆起来已有一人高了。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震动了文坛。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此他从一人高的稿子堆中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代文学巨人。
勤奋写作,呕心沥血,莫泊桑一生共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珍品,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阅读它,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把它作为观察生活,描写人物的借鉴。
五、悬念法导入
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去。
例:《孔乙己》
本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六、图画法导入
利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并以这些挂图作为导入工具,或者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名画作为导入手段。这种导入能迅速调集学生的注意。
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个高个子同学帮助老师把十幅挂图张挂在黑板上方,几个人七手八脚,十幅画挂得既不整齐,又没有先后顺序。有的同学准备自读。)
师:请大家不要看书!
师: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十幅浮雕,展现了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画面。这就是那十幅浮雕的挂图。图下的标题已经遮去,刚才张挂的同学又把次序搞乱了,现在要请你们仔细观察,要求根据每幅图的背景人物,分别说出它们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说明自己判断的根据是什么;然后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并按时间先后重排一下。
生:这太难了。
生:老师,可以看语文书吗?
师:不,不能看书。
生:这么难,马马虎虎,让我们看看吧!
师:不行。
生:(讨价还价)我们只看一会儿,就合拢,怎样?
生:(“哀求”)老师行行好嘛。
师:(看时机已经成熟)唉,真拿你们没办法!不过,最多只能让你们看十分钟,时间一到就自觉把课本合上,能办到吗?
生:(齐声)能!
(学生打开课本,边观察,边阅读,边做记号。)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还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学生的特点自由创新,灵活运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