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国书法“品·智”之源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研究历程、馆藏情况等方面入手,论述甲骨文“惊天下”的价值源起,更从“品性”和“智慧”两个视角深刻诠释甲骨文的书法价值.甲骨文字里行间的书法之美和精神之美揭示了其在记载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甲骨文的造字缘起不只是汉字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国书法的智慧之源.
其他文献
我将近40年学习与研究民国史的生涯,与阅读、利用档案密不可分.不仅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写论著,也曾整理、编辑与出版过原始档案资料.在地域范围上,不仅有利用海峡两岸档案的经历,还多次赴外国查阅档案资料.rn在此,将阅读利用海内外档案,进行民国史研究的体会写下来,与学界朋友们分享.我深知,鉴于学术训练、学术背景、知识结构与学术旨趣各异,每位学者的个体经验或教训均有特殊性,难以复制,但史学研究的基础训练与方法终归有共通性,个人浅见,或能对年轻学者、学生有点启发.rn本文拟分享四点体会,分别用四句改动过的古诗词句为标
期刊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的繁荣阶段,晚唐五代作为这一时期的尾声,在文化艺术上有独特的时代性发展.这一时期的画家延续中唐的审美“法度”以及对世事生活的偏好,在绘画中注入了文人对社会的态度,进而促使此时的人物画拓展出全新的审美形式与意趣.本文从人物画的衣褶表现这一视角,以周文矩、王齐翰、孙位、贯休5位画家为例,探讨晚唐五代的绘画形式,并根据晚唐绘画风格中的幽婉与野逸,考证晚唐五代展现出的全新审美取向.
中国版画家在探索与实践中将传统书法的笔墨精神与篆刻的刀法布局融入版画创作中,使版画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的品位格调,形体和着色上具有了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的写意性.中国版画也从早期一味地模仿西方写实主义逐步发展为中国写意风格,日益彰显出民族特色.书法、篆刻与蕴含于书法之中的哲学理念极大地拓展了版画的艺术语言与审美内涵,为当代版画的创作表达开辟了新的方向.
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品是美术鉴赏的主体,不同的作品对学生鉴赏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美术鉴赏中对中西方艺术进行对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艺术思维对比、心理特征对比、表现手法对比三个方面入手,对美术鉴赏中的中西方艺术对比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水彩艺术在当代中国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水彩画创作者自身认识上的局限性造成了创作上的趋同与滞后.本文试图从当代性这个角度探讨水彩艺术取得进一步拓展的可能性.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机械主义的影响,荷兰风格派曾力图寻求能够解决新时代危机的艺术哲学,其代表人物里特维尔德通过对杜斯伯格与蒙德里安思想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从二维平面拓展至三维空间,为现代主义奠定了基础.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在历史的洪流中,中华文化形成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学说、流派、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它们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早已“规划”好了人们创作和创新的方向.
“踪迹学”是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两江学者、世界实验书法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当代水墨艺术的实践先驱与艺术理论家张强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试图通过“踪迹学”这个概念建立一个有关艺术本体与跨文化的独特视角,巧妙地化解中西方文化的对立,找到一条文化起源与审美意识的通衢大道.张强用实验水墨行为艺术创作给“踪迹”作出了实践意义上的定义,也给理论话语打开了多向的活力场.其中,张强对行为艺术中女性合作者的选取、在作品中的互动作用以及行为艺术作品呈现的视觉形式带来了一系列女性主义的视角.本文将对这种女性主义视角与精神分
说起20世纪西方美术,就不得不提到瓦西里·康定斯基.作为德国“青骑士”的创始人之一,他推动了20世纪西方美术的重要变革,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的先行者.阿诺尔德·勋伯格则是引发20世纪现代音乐重要变革的伟大作曲家,他先后开创了自由无调性音乐与十二音序列作曲法,被誉为表现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和现代音乐之父.笔者通过了解和分析康定斯基的生平、大致的艺术风格阶段及其与勋伯格的关系,发现在艺术风格和理论上,康定斯基得到了勋伯格的积极回应,且深受其音乐的影响,这两位艺术家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在探索音乐与美术共通性的过
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转型既包括中国画本体规律下对传统的研究与挖掘,也包括在应对西方艺术影响的过程中秉持的不同立场和经历.在学习、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对文化主体的不断反思,在看似不同的观念主导下,最终回归中华文化的自觉,进而发展出多元的当代中国画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