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中旬的山东大地赤日炎炎,一位来自日本的91岁老人冒着三十五六度的酷暑奔波在鲁中鲁南大地上。
这次艰难的旅行,他要寻找60多年前作为八路军战士抗日时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要在恩人的墓前磕头,或者向他们的子女鞠躬道谢,他也要重新走走当年战斗时走过的路……一路上,他十数次流下热泪,对山东大地的深情感天动地。
这位老人就是日本八路新四军战友协会会长、当年反战同盟成员小林宽澄。
69周年的重生纪念
6月9日下午6点。济南火车站。小林宽澄携带大量历史资料和礼物下车,与前来接站的老战友子女们含泪相见。与他同行的还有三位日本友人,分别是日本八路新四军战友会的老战士、731部队细菌战研究专家等。
经历了长途旅行的小林精神饱满,一开口就是胶东味的山东话,令人们感到十分亲切。小林这口胶东话就是当年被俘后跟胶东老八路学的。
小林为何选择6月重游山东?他回答,因为6月20日是我的重生日。我要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重游山东。
策划这次以山东为目的地的私人自费旅行,小林宽澄耗费了很多年,花费了他近半退休金积蓄。此时,他家中还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伴靠子女照顾,因此外出并不容易。此外,更耗费了他无法丈量的思念之情,和对山东大地深入骨髓的爱。
这次旅行,是小林的一次“探亲之旅”。他要在济南、新泰、蒙阴、沂南等地,寻找并会见自己60多年前的老战友,为牺牲的战友扫墓,感谢抗日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掩护他的山东老百姓的后代。
他说,这是他人生最后阶段必须实现的夙愿。
对于小林宽澄来说,在山东的13年,是他人生最波澜壮阔、最有价值的岁月。13年里,他经历过从战俘到济南特别市高级干部的变迁。一路走来,他与无数山东人结下了深厚的、超越生死的感情。
济南旧居的追忆
走出车站赴宾馆途中,小林从车窗看着雨幕中的济南,口中呐呐自语变了,济南变了。纬二路变得太宽了,不认识了。怎么这么多高楼啊。
车过经三路,小林突然指着远处那栋建筑物喊道那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经三纬三?
91岁的小林就这样在小雨中步步走进这条老商埠的道路,转着看着:这里原来是那样的,那个夹道还在。原来这里是中苏友好馆,我就在对面的这个房子里工作。那时候我可是济南特别市政府的高官啊,待遇很高,吃饭要吃小灶,跟市长一起吃的。
雨雾夜色中,老人家的目光似乎透过60多年的岁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从1948年到1953年,小林主要工作是在市政府外事处主管日侨,使用的名字是“高云”。建市初期政府人手少,工作非常繁忙,有大批日侨和战俘等要遣返日本。小林通晓中文日文,又工作积极,因此非常受欢迎。
1951年夏季,济南黄河发大水,泺口一带黄河大堤受到严峻考验。刚成立的济南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全力抗洪抢险。小林在抗洪一线上非常勇猛,后来被评为抗洪抢险二等功臣。
抵达济南,小林就有立刻会见老战友的愿望,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旅途疲劳,就安排第二天老战友相见。
“见到了,终于见到你了”6月10日,济南山大路家酒店大厅,9l岁的东京人小林宽澄与88岁的杨守先和87岁的张慧民满含热泪颤颤巍巍拥抱在一起。三位耄耋老人相隔68年后跨过大海再度相会。
小林挺直身躯,以标准的八路军军礼向老战友致敬。泪水在飞,哽咽的话语传递不完思念之苦。
三位老人的手久久地握在一起不肯松开。
不尽的回忆
小林宽澄是在1942年秋天侵华日军发起蚕食根据地的战术时,由山东军区敌工部带领下来到了当时的新沂县(现在的新泰、蒙阴)龙廷区做瓦解日军的工作的。当时的我方区委书记就是杨守先,张慧民是区妇救会长,由他们负责保护小林的安全,照顾小林的生活。当地的土门村向西的村庄都有日本鬼子的炮楼。小林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晚上向日军喊话,瓦解敌人的斗志。
杨守先回忆:小林在自己的带领下潜近敌人炮楼,用铁皮喇叭在沟里藏着喊话,最近距离日军的碉堡只有60米左右,喊完就跑。一开始敌军听见喊话就开炮,打枪、骂人,后来就静静的听着。他们还一起制作了送给日军的宣传袋,里面放上香烟等礼品,写上反战的标语和图画,慢慢地反战工作起了作用,有的据点再也不出来扫荡祸害附近村庄。
张慧民回忆:作为妇教会长,当时主要工作是组织百姓照顾小林的生活,协助区长保护小林的安全。自己想尽办法做点好吃的给小林送去,有时为了找一个鸡蛋要转遍全村。深秋了,小林藏到山洞里很冷,张慧民就给小林做了一件蓝色粗布斜襟大棉袄。为了保密小林的日本人身份,她一直喊他林大哥。
小林回忆:我晚上出去喊话,主要是以一个曾经的侵华日军身份,劝说据点里的日军不要再继续这场侵略战争。有时还会给据点里的日军唱起日本民歌,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放弃在中国的罪恶。白天则藏进山村百姓家,或者山洞里翻译书籍。张慧民给做的大棉袄一辈子也忘不了,腰里扎上根草绳后这下可像中国老百姓了,更加安全,
老友见面会异常激动,子女们担心老人们太累,不得不中止这场见面会。临别之时,杨守先送给小林根自己亲手制作的干佛山酸枣木拐棍,上边雕刻着“历尽磨难”的字迹。而张慧民又送给小林一件新做的对襟中式夹袄,小林忙不迭穿上,重温68年前的温馨一刻。
墓碑前的诉说
6月11日,小林行开始了新的旅程:赶赴长清为自己的战友、著名烈士宫川英男扫墓。长清区政府为此举行了一个小型扫墓仪式。
小林手举花圈来到自己战友的墓前。他在墓碑前诉说了自己的怀念之情,告诉战友日本老家亲友等情况。然后他拿出一瓶专门从日本富士山带来的水,缓缓浇在宫川英男的墓碑和坟墓上。
小林还完成了日本老战友的嘱托:到长清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看看。拍下图像资料,好带回去。因为有不少在济南战斗过的日本老战友没法来山东,只好拜托小林来看看,捎回去一份思念。
作为日本共产党员的宫川英男,1943年由驻延安“反战同盟会”派来山东长清县作敌伪工作,为“津浦铁路对日军工作队”的主要成员。他当时的任务是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瓦解日军。
由于宫川英男的出色工作,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1945年6月9日夜晚,工作队在万德西官庄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发现派重兵包围,因敌众我寡,无法突出重围。他毅然举枪自尽,时年仅25岁。
宫川英男牺牲后,日军把他的尸体抢走,津浦铁路对日军工作队在区武工队的配合下,冒着倾盆大雨,冲破敌人的封锁,把他的尸体抢了回来,安葬在孙家土村附近。1980年清明节前夕,宫川英男被迁移到长清石麟山革命烈士公墓。
难忘恩人老房东
之后,小林先后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和五三惨案纪念馆,到黄河回忆自己的抗洪经历,游览自己工作过5年多的济南市,13日下午,小林一行赶赴泰沂山区,那里有他念念不忘的土门村,有当年掩护过他的百姓。
14日上午,新泰市龙庭镇龙溪庄,小林一行见到了老房东徐秀亭和宫佃芝的儿子徐勤军、徐勤泰。老人家与他们拥抱,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谢。老徐家在1942年负责照顾掩护小林等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战士。
小林要到他当年住过的老屋去看看。
68年过去,隐藏在山根的老屋早已经坍塌,仅剩下一片废墟,家门口老核桃树已经枯死,发出的新芽已经长成新树。小林记忆中的门前小河也干枯了。他坐存废墟上断裂的石磙子上,静静地环望四周,努力回忆在这里生活的一个个细节。
他对老徐家的儿子说:“对了我想起来了,你妈妈很高,我跟她要饺子吃我最喜欢她包的饺子!”
在已经故去许多年的老房东坟前,年迈的小林双腿艰难地越过山丘和一垄垄田地,按照日本的风俗为老人墓碑敬酒鞠躬,然后双膝跪地,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给老房东磕头
小林说,磕头是应该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表达完自己的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在土门战斗遗址,小林抚摸着纪念碑,心潮开始澎湃。这里是泰沂山区的西缘,地形复杂适合作战,当年日本鬼子占领区与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就在这一带呈犬牙交错的状态,有众多日军据点。士门村有一个附近最大的碉堡,是小林等人瓦解敌军的主阵地。夜间,小林等人在杨守先带领的武工队掩护下,潜近据点喊话,最近只有60米,极为危险。
当年日军非常痛恨他们这些反战同盟会员,发起了扫荡,要置他们于死地。小林被武工队转移到土门村的东山隐藏,一户姓李的村民冒著生命危险把他藏到东山山坳的一个土洞里,每天来给他送饭吃。这是一段小林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当年,为了掩护他们,许多八路军战士和武工队员献出了生命。土门村是小林进入老年后天天念叨的地方,是这次山东之旅的主要目的地。
小林的夙愿今日终于得到实现。
这次艰难的旅行,他要寻找60多年前作为八路军战士抗日时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要在恩人的墓前磕头,或者向他们的子女鞠躬道谢,他也要重新走走当年战斗时走过的路……一路上,他十数次流下热泪,对山东大地的深情感天动地。
这位老人就是日本八路新四军战友协会会长、当年反战同盟成员小林宽澄。
69周年的重生纪念
6月9日下午6点。济南火车站。小林宽澄携带大量历史资料和礼物下车,与前来接站的老战友子女们含泪相见。与他同行的还有三位日本友人,分别是日本八路新四军战友会的老战士、731部队细菌战研究专家等。
经历了长途旅行的小林精神饱满,一开口就是胶东味的山东话,令人们感到十分亲切。小林这口胶东话就是当年被俘后跟胶东老八路学的。
小林为何选择6月重游山东?他回答,因为6月20日是我的重生日。我要在这个日子到来之际重游山东。
策划这次以山东为目的地的私人自费旅行,小林宽澄耗费了很多年,花费了他近半退休金积蓄。此时,他家中还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伴靠子女照顾,因此外出并不容易。此外,更耗费了他无法丈量的思念之情,和对山东大地深入骨髓的爱。
这次旅行,是小林的一次“探亲之旅”。他要在济南、新泰、蒙阴、沂南等地,寻找并会见自己60多年前的老战友,为牺牲的战友扫墓,感谢抗日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掩护他的山东老百姓的后代。
他说,这是他人生最后阶段必须实现的夙愿。
对于小林宽澄来说,在山东的13年,是他人生最波澜壮阔、最有价值的岁月。13年里,他经历过从战俘到济南特别市高级干部的变迁。一路走来,他与无数山东人结下了深厚的、超越生死的感情。
济南旧居的追忆
走出车站赴宾馆途中,小林从车窗看着雨幕中的济南,口中呐呐自语变了,济南变了。纬二路变得太宽了,不认识了。怎么这么多高楼啊。
车过经三路,小林突然指着远处那栋建筑物喊道那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经三纬三?
91岁的小林就这样在小雨中步步走进这条老商埠的道路,转着看着:这里原来是那样的,那个夹道还在。原来这里是中苏友好馆,我就在对面的这个房子里工作。那时候我可是济南特别市政府的高官啊,待遇很高,吃饭要吃小灶,跟市长一起吃的。
雨雾夜色中,老人家的目光似乎透过60多年的岁月,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
从1948年到1953年,小林主要工作是在市政府外事处主管日侨,使用的名字是“高云”。建市初期政府人手少,工作非常繁忙,有大批日侨和战俘等要遣返日本。小林通晓中文日文,又工作积极,因此非常受欢迎。
1951年夏季,济南黄河发大水,泺口一带黄河大堤受到严峻考验。刚成立的济南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全力抗洪抢险。小林在抗洪一线上非常勇猛,后来被评为抗洪抢险二等功臣。
抵达济南,小林就有立刻会见老战友的愿望,考虑到他年事已高旅途疲劳,就安排第二天老战友相见。
“见到了,终于见到你了”6月10日,济南山大路家酒店大厅,9l岁的东京人小林宽澄与88岁的杨守先和87岁的张慧民满含热泪颤颤巍巍拥抱在一起。三位耄耋老人相隔68年后跨过大海再度相会。
小林挺直身躯,以标准的八路军军礼向老战友致敬。泪水在飞,哽咽的话语传递不完思念之苦。
三位老人的手久久地握在一起不肯松开。
不尽的回忆
小林宽澄是在1942年秋天侵华日军发起蚕食根据地的战术时,由山东军区敌工部带领下来到了当时的新沂县(现在的新泰、蒙阴)龙廷区做瓦解日军的工作的。当时的我方区委书记就是杨守先,张慧民是区妇救会长,由他们负责保护小林的安全,照顾小林的生活。当地的土门村向西的村庄都有日本鬼子的炮楼。小林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晚上向日军喊话,瓦解敌人的斗志。
杨守先回忆:小林在自己的带领下潜近敌人炮楼,用铁皮喇叭在沟里藏着喊话,最近距离日军的碉堡只有60米左右,喊完就跑。一开始敌军听见喊话就开炮,打枪、骂人,后来就静静的听着。他们还一起制作了送给日军的宣传袋,里面放上香烟等礼品,写上反战的标语和图画,慢慢地反战工作起了作用,有的据点再也不出来扫荡祸害附近村庄。
张慧民回忆:作为妇教会长,当时主要工作是组织百姓照顾小林的生活,协助区长保护小林的安全。自己想尽办法做点好吃的给小林送去,有时为了找一个鸡蛋要转遍全村。深秋了,小林藏到山洞里很冷,张慧民就给小林做了一件蓝色粗布斜襟大棉袄。为了保密小林的日本人身份,她一直喊他林大哥。
小林回忆:我晚上出去喊话,主要是以一个曾经的侵华日军身份,劝说据点里的日军不要再继续这场侵略战争。有时还会给据点里的日军唱起日本民歌,唤起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放弃在中国的罪恶。白天则藏进山村百姓家,或者山洞里翻译书籍。张慧民给做的大棉袄一辈子也忘不了,腰里扎上根草绳后这下可像中国老百姓了,更加安全,
老友见面会异常激动,子女们担心老人们太累,不得不中止这场见面会。临别之时,杨守先送给小林根自己亲手制作的干佛山酸枣木拐棍,上边雕刻着“历尽磨难”的字迹。而张慧民又送给小林一件新做的对襟中式夹袄,小林忙不迭穿上,重温68年前的温馨一刻。
墓碑前的诉说
6月11日,小林行开始了新的旅程:赶赴长清为自己的战友、著名烈士宫川英男扫墓。长清区政府为此举行了一个小型扫墓仪式。
小林手举花圈来到自己战友的墓前。他在墓碑前诉说了自己的怀念之情,告诉战友日本老家亲友等情况。然后他拿出一瓶专门从日本富士山带来的水,缓缓浇在宫川英男的墓碑和坟墓上。
小林还完成了日本老战友的嘱托:到长清大峰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看看。拍下图像资料,好带回去。因为有不少在济南战斗过的日本老战友没法来山东,只好拜托小林来看看,捎回去一份思念。
作为日本共产党员的宫川英男,1943年由驻延安“反战同盟会”派来山东长清县作敌伪工作,为“津浦铁路对日军工作队”的主要成员。他当时的任务是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瓦解日军。
由于宫川英男的出色工作,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1945年6月9日夜晚,工作队在万德西官庄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发现派重兵包围,因敌众我寡,无法突出重围。他毅然举枪自尽,时年仅25岁。
宫川英男牺牲后,日军把他的尸体抢走,津浦铁路对日军工作队在区武工队的配合下,冒着倾盆大雨,冲破敌人的封锁,把他的尸体抢了回来,安葬在孙家土村附近。1980年清明节前夕,宫川英男被迁移到长清石麟山革命烈士公墓。
难忘恩人老房东
之后,小林先后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和五三惨案纪念馆,到黄河回忆自己的抗洪经历,游览自己工作过5年多的济南市,13日下午,小林一行赶赴泰沂山区,那里有他念念不忘的土门村,有当年掩护过他的百姓。
14日上午,新泰市龙庭镇龙溪庄,小林一行见到了老房东徐秀亭和宫佃芝的儿子徐勤军、徐勤泰。老人家与他们拥抱,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谢。老徐家在1942年负责照顾掩护小林等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战士。
小林要到他当年住过的老屋去看看。
68年过去,隐藏在山根的老屋早已经坍塌,仅剩下一片废墟,家门口老核桃树已经枯死,发出的新芽已经长成新树。小林记忆中的门前小河也干枯了。他坐存废墟上断裂的石磙子上,静静地环望四周,努力回忆在这里生活的一个个细节。
他对老徐家的儿子说:“对了我想起来了,你妈妈很高,我跟她要饺子吃我最喜欢她包的饺子!”
在已经故去许多年的老房东坟前,年迈的小林双腿艰难地越过山丘和一垄垄田地,按照日本的风俗为老人墓碑敬酒鞠躬,然后双膝跪地,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给老房东磕头
小林说,磕头是应该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表达完自己的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在土门战斗遗址,小林抚摸着纪念碑,心潮开始澎湃。这里是泰沂山区的西缘,地形复杂适合作战,当年日本鬼子占领区与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就在这一带呈犬牙交错的状态,有众多日军据点。士门村有一个附近最大的碉堡,是小林等人瓦解敌军的主阵地。夜间,小林等人在杨守先带领的武工队掩护下,潜近据点喊话,最近只有60米,极为危险。
当年日军非常痛恨他们这些反战同盟会员,发起了扫荡,要置他们于死地。小林被武工队转移到土门村的东山隐藏,一户姓李的村民冒著生命危险把他藏到东山山坳的一个土洞里,每天来给他送饭吃。这是一段小林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当年,为了掩护他们,许多八路军战士和武工队员献出了生命。土门村是小林进入老年后天天念叨的地方,是这次山东之旅的主要目的地。
小林的夙愿今日终于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