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中美苏“战略三角”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止于1991年苏联解体。此间近20年中,虽然强弱不同、实力不等,但中美苏三国却因其对全球政治特别是对亚太地区国际政治的重大影响,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战略三角”。
  1977年第三次复出之后,邓小平立足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牢牢抓住美苏矛盾这个当时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适时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美、对苏政策,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做出了卓越历史贡献。
  历史转折期的“战略三角”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虽然中美在一些领域展开了合作,但双方合作的基础很不牢固,到1975年,中美关系陷入踟蹰不前的境地。但是,随着美国和苏联国力的消长,世界格局及美苏关系均发生重大变化,愈来愈呈现出一种“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这使美苏各自的对华政策发生明显分野:处“守”势的美国认为,为了扭转在与苏联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局面,美国需要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处“攻”势的苏联则继续其以往的对华政策,一面继续向中国施加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强大压力,一面竭力防止中美结成反苏的战略联盟。
  在此背景下,“战略三角”的基本态势是:美苏争夺加剧,中苏继续对立,中美则出现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机遇。
  邓小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新动向,在对美外交上明确提出了“最重要的是不要错过机会”。经过努力,1978年7月中美建交谈判启动。六个月后,中美正式建交。这意味着,虽然在台湾问题上依然分歧严重,但是这些分歧并没有妨碍中美两国在反对苏联扩张这一共同战略利益上取得共识,并寻求合作。
  然而,“战略三角”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中美即便能够“联手抗苏”,双方之间的矛盾也不可能消除。建交后不久,围绕着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出笼,中美之间便爆发了严重的外交争端。
  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有着清醒的认识。基于对“战略三角”的历史认知,早在访美之后他就明确提出:在改善中美关系的同时有必要调整“大三角”中的中苏关系,以便造成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中苏谈判于1979年10月正式开始。然而,由于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六次正式会谈均未能取得共识。不久,随着苏联出兵阿富汗,中国随即宣布中断谈判。可见,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末期“战略三角”的力量评估,邓小平认为,在中苏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中美矛盾虽然有所升级,但仍然小于中苏矛盾。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美苏矛盾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的对苏外交要短暂地服从于对美外交。
  美苏攻守形势逆转中的“危”与“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苏争夺加剧,而且美苏争霸的态势也于同期经历着逆转。在此背景下,在“战略三角”中力量较弱的中国一方,“危”与“机”并存。
  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美国重新夺回其优势地位和战略主动。面对美国的强硬政策,苏联由于军备竞赛的沉重负担、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降、领导人的频繁变更等原因,其扩张势头已渐成强弩之末。为挽回战略颓势,苏联开始不断调适它在“战略三角”中的地位,并为此不断释放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
  就在中苏关系改善出现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中美关系却迭起波澜。随着对苏优势的重新确立,一些美国人开始冀图挟持中国的对苏立场,且幻想能“逼迫”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对美让步。
  对“战略三角”出现的这些新动态,特别是对美苏攻守形势逆转中所蕴含的“危”与“机”,邓小平看得十分深刻。他指出:“对外政策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判断国际形势、如何看待三个世界的划分、如何对待美国和苏联。这三个问题,需要好好议一议。”他强调,中国不会高估自己的价值,也不会低估自己的价值,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不是无足轻重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苏攻守形势的渐次逆转,为防止“战略三角”出现失衡,邓小平开始更多地从中国外交战略全局、国家根本利益以及中苏关系的历史渊源去重新估量中苏关系。当然,表现在行动上,这种“估量”在起初仍旧显得比较谨慎。就此,他曾一再表示:“现在不存在中国和苏联合作的问题。”
  但是,进入1982年以后,这种情况为之一变。1982年3月24日,正当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矛盾急剧升级之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却在中亚传递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的明确信号。对苏联这一举动,中方迅即作出了这样的分析:在美苏争夺中,苏联已经力不从心,不得不实行战略调整,而缓解对华关系正是其中一个重大步骤;这一步骤,在客观上为中国调整对苏关系提供了机会。
  基于这一分析,邓小平果断加快了调整对苏关系的步伐。在一系列外交举措的有力推动下,8月10日外交部派员去莫斯科向苏方口头转达了中国将认真谋求中苏关系正常化的立场和条件。10天之后,苏方作出正式答复,表示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任何级别上同中方讨论苏中双边关系问题。至此,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得以开启。此时,距党的十二大召开还有10天。
  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总结新中国成立30多年的外交经验,从根本上讲,涉及到这样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二是如何处理中国同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两个阵营的关系。围绕这两个问题,十二大在对外政策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在十二大上,邓小平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这就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指明了外交政策调整的方向。
  十二大之后,立足于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国适时调整了“一条线”战略,果断抛弃了“以苏划线”和“以美划线”的倾向,并纠正了单纯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论亲疏远近的偏向,进而确立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参加任何集团的“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由对抗转向缓和,国际形势亦趋向缓和,“战略三角”的重要性随之大大下降。此后,在稳步发展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全面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许多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于1989年同苏联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摘自《党的文献》)
其他文献
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毕业时,校长威廉·布罗迪在毕业典礼上讲了运气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虽然时过境迁,但他所讲的内容我仍然记忆犹新。红脖子的运气  我们从小被告知,每个人日后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我想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今天我要和你们讲的是运气的重要性。  人一辈子总有走运的时候和不走运的时候。今天我讲的这个人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一个不走运的人。  他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农村,出生在那里的人,
“二战”以后,由于遭受當时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失业人数增加了很多,各家工厂的经营状况都非常不好。其中,有一家食品公司也濒临着倒闭,为了起死回生,该公司的经理决定裁掉三分之一的员工,包括司机、清洁工和没有专业技术的库管。  于是,公司经理开始找这些人谈话,告诉了他们目前公司的困境。清洁工们回答:“经理,其实我们对于公司而言真的很重要,假如没有了我们,谁来打扫卫生呢?如果没有了清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嗅到豪华车的商机,经过六年潜心研究,终于打造出一款性能好、外型独特的高档汽车品牌——雷克萨斯。  雷克萨斯汽车推向市场后得到广泛好评,丰田汽车公司迅速打开其所在欧美的市场。不过,在进军美国市场时,他们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碍。此时,奔驰的高档形象已经在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雷克萨斯挤不进去。丰田公司的总裁丰田章一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广告公司在美国宣传时,将雷克萨斯的图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后,接班人竟然不是他的长子蒋经国,而是“外姓人”严家淦。  1  大陆民众鲜有人知道严家淦这个人。严家淦被看成是蒋氏父子权力的“交接棒”,被人们戏称为“过渡总统”,然而这个“过渡总统”取得蒋氏父子的信任担任地区领导人达三年时间,为自己平淡的一生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到管制台湾的地区领导人,同蒋介石的提携是分不开的。然而,蒋介石任用严家淦也
在苏东坡的诸多友人中,王诜算是与他交往最密切的人之一。王诜,字晋卿,北宋最重要的画家、收藏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煙江叠嶂图》,绢本水墨,现藏上海博物馆,是国宝级的珍品。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驸马都尉,皇帝的女婿。妻子是宋英宗的女儿。正因为身份特殊,他的日子肯定要比苏东坡好过得多。因此苏东坡生活中常常得到他的接济。  王诜爱好收藏,也因他的特殊身份,有条件结交当时顶级的艺术大家和收藏家,获得艺术珍品的渠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十,司马懿只用了五天就把曹魏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曹爽给办了。在之后的几个月内,有五千多人因受到“曹爽谋反案”的牵连而命丧黄泉。顷刻间,曹魏的政治格局遭到大洗牌。  曹爽一党歇菜了,而原本“命不久矣”的司马懿则摇身一变,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两年后,司马懿去世,其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就这样,在司马氏父子的经营下,曹魏上下已尽为司马氏所把持。  魏、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性节点上。靠外延式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共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创新包含两个阶段的工作,一个是基础研究,另一个是应用研究。前者的目标不是盈利,而是创造知识,因而具有强烈的公共品性质
当地时间7月23日中午,英国保守党点算完16万张党员选票,宣布由鲍里斯·约翰逊接替特蕾莎·梅,当选新任保守党领袖。  对于从小胸怀大志、又曾经几次错失良机的约翰逊来说,可算是多年夙愿得以达成。对于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来说,约翰逊差不多是另一个“特朗普”,其乖张行为必将为国际政坛带来新的“色彩”和观赏性。  迄今为止,脱欧已经终结了两任英国首相的政治生涯,英国社会也因为脱欧问题而严重分裂、元气大伤,
袁枚《随园食单》中,有一条目“戒目食”。何为目食?贪多之谓也。每开席飨客,必垒盘叠碗,哪里是为口食,为的只是排场、好看,这也是面子工程。他曾去一商家赴宴,肴菜三撤席,點心十六道,盘碗三十六,主人犹以数量之巨而欣欣有得意之色。而袁枚席散归家,还得熬粥充饥,席虽丰而菜不洁,几无可食,苦也。  目下文化圈亦有“目食”之病,书必卷帙浩繁,画必“清明上河图”,也是好大贪多,荒疏杂乱,令人生厌,哪里谈得上悦目
中国文字含意丰富,在特定情景下,单个字眼有些看着听到想到就令人不爽,组合起来更令人打颤发怵心有余悸。“玩”“阴”“术”三字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玩。这个字用在休闲娱乐的时候,话一出口立马给人一种喜上眉梢赏心悦目之感,清脆明亮,虽戛然而止而余味绵长:“去玩!”“好玩!”“来玩!”……仿佛看见一个大大的笑脸正挂在那人嘴角。但如果用在“整人”“耍人”的时候,语调骤然下沉,而且拐弯抹角,透出丝丝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