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作用,地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构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为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法;地理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47-02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指在学生对概念和原理进行学习后,教师只需给予相应的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听讲和实验等途径对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进行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和加强掌握的方法。此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进行主动探索、认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规律的理解、内部联系的发现、概念形成的探究等,加强自己认知模型架构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上述的一系列优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该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课程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升[1]。
一、结合实际生活,适度把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适度把握其实也可称得上一门艺术,其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教材把握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需要利用良好的适度把握策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教师应当对相应的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让学生所学习的材料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因此,在提前设计课程时,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结合点,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其次,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许多经典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若是能够从生活中选择教学材料,那么就能够在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不断拉近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生活实际为结合点,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开展教学。
如对“水资源”进行讲解时,首先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调查和探究自己家乡的水资源情况,对自己家里水资源的整体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其次,在此次调查当中,教师可以让组长自行为组员分配调查任务,在学生实际考察水资源的类型、补给和农作物灌溉形式之后,还需要让学生对农作物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展开研
究[2]。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调查和研究中,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整体情况,并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撰写小组调查报告。再次,教师可以选择具备相应难度和深度的材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和其他小组开展交流沟通,分享自己小组的调研成果。如此就能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以点带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开发利用状况。而学生通过对水资源知识的学习了解,能够明白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其树立节约用水的责任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浪费水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增强学生探究兴趣和实际探索乐趣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探究时事热点,重视课堂提问
部分地理教师认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所教授的地理知识不存在相应的关系,因而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几乎不会结合时事热点,更没有指导学生对社会上的时事热点展开思考探究。这样会弱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导致学生在脱离生活的地理学习中无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同时事实证明,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社会上的时事热点事件,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地理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时事热点事件[3]。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灌输知识,还要通过课堂提问增强和学生的互动。如此就能够在师生互动的增强、学生思维的拓宽中,拓宽学生的胸怀,拓展其思路视野。
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网络也越来越完善,在各大时事新闻网站中都可以看到各种有关高铁的新闻。因而初中地理教师在对此部分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就可以交通运输网络的时事热点为主题,让学生针对主题展开积极探讨。教师可以在学生探讨主题后,以其探讨想法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如我国的铁路分布格局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铁路线?为什么我国铁路存在东密西疏现象?”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据,尝试猜测未来几年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方向,并充分表达自己对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意见想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探究“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变化?”等。在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意见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小组成员提出的观点意见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逆向思维
众所周知,瓦特是在观察火炉上的壶盖儿之后,才改良了蒸汽机;牛顿是在疑惑苹果为何会砸在自己头上后,才论证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更是因为对“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一学习原则的坚持,才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说明,质疑能力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4]。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不断质疑,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有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的勇气。其次,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听到有价值的疑问时大力表扬学生,并引导学生顺着这些疑问继续思考;而对于不太成熟或者是没有参考价值的疑问,教师也需要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指出学生思路中的不足,并科学地指导学生完善思维。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虽然用得最多的就是正向思维,但是学生的逆向思维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对此,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应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在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个问题答案时,让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答案”“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是否真的正确”“其依据又是什么”等。这样能够在突破常规教学模式束缚的情况下,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七年级中东地区气候的知识时,首先可以先对中东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介绍,其次对学生展开提问,如“中东和印度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都是被北回归线穿过,那么中东和印度的气候是否也为一致”。或者在讲解“地球自转”知识时,因为学生都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若是地球不是自西向东自转,而是自东向西自转,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5]。然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对答案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再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分析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大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思考和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忠栋.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
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
[2]王娇.探究式教學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
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5).
[3]曼则热·外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
魅力中国,2019(47).
[4]孔越.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8).
[5]殷黎荣,谢洁伟.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8).
【作者简介】
李聪聪(199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2018年级在读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法;地理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47-02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指在学生对概念和原理进行学习后,教师只需给予相应的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听讲和实验等途径对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进行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和加强掌握的方法。此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进行主动探索、认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规律的理解、内部联系的发现、概念形成的探究等,加强自己认知模型架构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促进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上述的一系列优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该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课程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实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升[1]。
一、结合实际生活,适度把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适度把握其实也可称得上一门艺术,其对地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教材把握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需要利用良好的适度把握策略,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教师应当对相应的学习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让学生所学习的材料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因此,在提前设计课程时,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结合点,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考虑。其次,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许多经典教学案例来源于生活,若是能够从生活中选择教学材料,那么就能够在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不断拉近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生活实际为结合点,选取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开展教学。
如对“水资源”进行讲解时,首先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调查和探究自己家乡的水资源情况,对自己家里水资源的整体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其次,在此次调查当中,教师可以让组长自行为组员分配调查任务,在学生实际考察水资源的类型、补给和农作物灌溉形式之后,还需要让学生对农作物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展开研
究[2]。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调查和研究中,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整体情况,并以调查数据为依据,撰写小组调查报告。再次,教师可以选择具备相应难度和深度的材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和其他小组开展交流沟通,分享自己小组的调研成果。如此就能在提高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的同时,以点带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和开发利用状况。而学生通过对水资源知识的学习了解,能够明白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其树立节约用水的责任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浪费水资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增强学生探究兴趣和实际探索乐趣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探究时事热点,重视课堂提问
部分地理教师认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所教授的地理知识不存在相应的关系,因而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几乎不会结合时事热点,更没有指导学生对社会上的时事热点展开思考探究。这样会弱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导致学生在脱离生活的地理学习中无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同时事实证明,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社会上的时事热点事件,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地理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关注社会上的时事热点事件[3]。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灌输知识,还要通过课堂提问增强和学生的互动。如此就能够在师生互动的增强、学生思维的拓宽中,拓宽学生的胸怀,拓展其思路视野。
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网络也越来越完善,在各大时事新闻网站中都可以看到各种有关高铁的新闻。因而初中地理教师在对此部分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就可以交通运输网络的时事热点为主题,让学生针对主题展开积极探讨。教师可以在学生探讨主题后,以其探讨想法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如我国的铁路分布格局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到铁路线?为什么我国铁路存在东密西疏现象?”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据,尝试猜测未来几年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方向,并充分表达自己对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意见想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探究“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变化?”等。在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意见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对小组成员提出的观点意见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促使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逆向思维
众所周知,瓦特是在观察火炉上的壶盖儿之后,才改良了蒸汽机;牛顿是在疑惑苹果为何会砸在自己头上后,才论证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更是因为对“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一学习原则的坚持,才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说明,质疑能力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4]。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不断质疑,发展自身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有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的勇气。其次,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听到有价值的疑问时大力表扬学生,并引导学生顺着这些疑问继续思考;而对于不太成熟或者是没有参考价值的疑问,教师也需要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指出学生思路中的不足,并科学地指导学生完善思维。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虽然用得最多的就是正向思维,但是学生的逆向思维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对此,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应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在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个问题答案时,让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答案”“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是否真的正确”“其依据又是什么”等。这样能够在突破常规教学模式束缚的情况下,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七年级中东地区气候的知识时,首先可以先对中东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介绍,其次对学生展开提问,如“中东和印度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都是被北回归线穿过,那么中东和印度的气候是否也为一致”。或者在讲解“地球自转”知识时,因为学生都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此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若是地球不是自西向东自转,而是自东向西自转,那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5]。然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对答案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挖掘。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再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分析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大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力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思考和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忠栋.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
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5).
[2]王娇.探究式教學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
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5).
[3]曼则热·外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
魅力中国,2019(47).
[4]孔越.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8).
[5]殷黎荣,谢洁伟.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8).
【作者简介】
李聪聪(1996~),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2018年级在读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