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尊严的式微与重构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尊严是社会及其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教师职业自身所形成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1]是社会外在价值与个人内在生命价值的综合体现。文章分析我国教师尊严式微的原因,为新时代教师尊严建构做出相应思考,推动教师获得自尊,赢得社会的尊重;从而回归教育初心,重拾教师尊严。
  关键词:教师尊严;式微;重构
  一、我国教师尊严的发展
  (一)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
  “尊师重教”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指出为学过程中,只有尊重教师,知识才能获得尊敬,人们才能重视学习,潜心学习。《荀子·大略》中:“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国家兴盛,必定要尊重教师、重视有技能之人,方使法规制度存在并推行。将教师地位与作用与国家前途命运相联系。《白虎通义》中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与孟子云:“师者,父兄也。”将教师与君王,父兄相提并论,凸显出教师在古代社会关系、社会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二)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思想影响下的教师地位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处,西方先进思想打开旧中国的大门。民众受到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启蒙,人的理性精神、理性尊严成为了主流。欧洲的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盛行对我国几千年的师道尊严的师生观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关注儿童,追求师生间的平等成为关键词。蔡元培摒弃传统教育的专制与等级,倡导对人的尊重,聘任具有真才实学、品行高尚,热心教学的教师在北大教学;创设研究所,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使大学真正成为潜心研究,师生共育的场所。陶行知在接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师在教学中扮演指导者,朋友的角色,尊重学生的天性,帮助学生学习,并且倡导教师要成为“一流的教育家”,勇担教育责任、社会责任,“教人求真”,成为真正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尊严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理论借鉴苏联的经验,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在学校里面,对儿童发生教育影响的力量,再也没有比教师的人格影响更大的了”,“教育教學的效果首先还要看教师怎样教学,看他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看他在整个教导工作中的意图合理、真诚和坚持到什么程度”[2]这一时期教师具有主导性的地位。之后文革期间错误的教育指导思想,不尊重教育、不尊重教师之风肆虐,教师地位一落千丈,教师尊严甚至受到踩踏。
  改革开放之后,重视教育,教师地位慢慢回归,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985年,确立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94年,《教师法》颁布实施,保障了教师的生活,教学权益。一系列的政策保障重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得教师职业重新焕发光芒,尊师重教逐渐回归。
  新课程改革以来,受人本主义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转变以往教师占有知识,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需要与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更多的目光转向对学生的尊重,强调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行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倡师生间,例如引导者,朋友,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并存。
  一、我国教师尊严式微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的冲击致使教育价值迷失
  “学而优则仕”是我国历来的传统,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功利主义更是无处不在,导致过分追求教育的实效性与实际利益,导致教育价值的迷失。人们紧盯着教育来带何种“好处”,如何带来“好处”,更倾向于选择对提高成绩有用的课程。然而教育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有益于人为来生活的社会活动,一味追求成绩,会是人的发展片面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反映出我们教育之前的生命教育,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缺失。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师职业地位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认为教师行业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过分追求效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偏于狭隘,使得教育价值失落。一部分人仅将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甚至将教师行业作为自己不得已,最为保险的职业选择,教师不再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消极教学,却在课后搞起了课外辅导班,遭到社会的诟病,教师形象大打折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情怀与和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责任感被减弱。
  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教育关系产生一定异化。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和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负全部责任,使得教师带有“保姆”性质,人与人之间缺乏一定的理解与关爱,一些家长或者学生对教师期望过高或者理解存在偏差,发生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发生矛盾,损害传统尊师重教的美德。
  (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挑战传统教师角色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可以快速、便捷地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的信息、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有些学生在知识面的广度上堪比教师,甚至超越教师。地域与时间不再成为限制,学生可以学习和观看世界各地教师的课程。如此一来,学生对自己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产生部分质疑或批判性看法,一定程度上削弱教师的权威性。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支持,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如何制作教学视频都是教师所必备的技能,也是为重新思考教师角色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一次对教师角色的新一轮冲击。当前对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探讨主要有三种:一是拒绝人工智能替代教师的任何职能,教师作为主体人在育人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属性;二是认为以智能导师为代表的机器导师将会取代教师的部分角色,共同承担教育功能;三是未来智能导师会完全取代人类教师,教师这一职业最终会消失。[3]社会中也有不少家长与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人工智能教师进行学习。对于人工智能教师教学有效性与传统教师何去何从的讨论对传统教师角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教师的地位与尊严受到一定的冲击,使得教师尊严面对新的挑战。   (三)个别教师的素质偏差降低教育公信力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成长发展的专业人员,获得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具有良好的素质与品质。但是社会中屡有一些教师专业能力薄弱,道德素质滑坡,行为方式偏激等,发生一些影响恶劣的事件,降低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削弱教师公信力,甚至激发出民众对教师的仇视心态。例如一些教师过分针对学生或者体罚学生的现象,与学生、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还有一些年轻教师公然在课堂上带领全班同学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应援,错误引导学生价值判断,全然无视将自己的教师尊严。更有一些披着教师的外衣,道德沦丧,做出侵害学生的的事情,给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伤害,为教师行业抹黑,使得社会对教师职业产生极大的偏见、甚至对教育产生怀疑,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二、新时代教师尊严重塑的路径
  (一)构建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尊严的本质要求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时代教师尊严的本质内涵,尊严是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内在价值,陈刚认为,尊严是个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在人道主义者看来,人的尊严在于动物式盲目生活的超越,在于能自觉地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由,創造价值,树立主体意识,确立人格思想。[4]尊严的获得激发着人们的道德品质,促使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使之努力践行更高尚的事情。教师尊严的建立与师生双方自尊与相互尊重是分不开的。“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同样机械服从的学生,也不是尊重的应有之意,违背了教师尊严的内涵要求,因而新时代的教师尊严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建构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与需求,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近了。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养成,尊重学生的合理选择与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再次,教师也应有选择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消除一些“神秘感”,与学生在生活的一些方面产生合理的交集,比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学生讨论、分享游览过的地方,看过的有意思的影片,分享做家务的经验等。在人格平等,氛围友善的环境中,师生自尊且互相尊重,这便是新时代教师尊严所追求的。
  (二)营造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教师尊严的发展动力
  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育人内涵与精神价值的体现,是学校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师生体悟着文化的润泽,品德的养成,。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责任与爱的象征,因此其在本质上是具有“道德性”的。关注“人”,关注“伦理道德”,构建具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校园文化是对教育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理性反思。同时,伦理道德精神的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道德精神的提高有助于社会道德更好形成。
  营造良好合理的伦理道德文化,首先要求学校建构合理可行的校园伦理道德规范,在学校制度的规范下,强调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成为校园伦理道德的制定者与践行者,形成共同体意识。其次,学校加强道德精神建设,开展相关的活动,例如主题班会,集体劳动日等,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并且树立学校,班级的道德“小标兵”,彰显榜样的力量。
  (三)建构教师道德为主线的教师队伍准入规范是教师尊严的现实要求
  教师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应必备的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与尊严的关键,保障与体现着学生尊严和教育尊严。教师道德作为教师尊严的基础与保障,在新时代有着更高的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强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5]
  只有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规范教师职业要求,促进教师道德成长,才能守住教师队伍的第一道防线。教育作为“治心”的活动,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主要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因此应关注教师作为人的本质与价值,加大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调适其生命与生活世界,例如在学校及时帮助在生活与教学中有困难的教师,合理正确疏导教师的负面情绪,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教师道德观;从而激发教师的内在自觉,使教师在充满人文精神的师德氛围中履行工作职责,践行道德义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不断发展中体悟教生命的幸福与生活的意义。
  (四)形成正确社会舆论为导向的宣传机制是教师尊严的必要保障
  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与渠道多种多样,内容五花八门,信息的甄别与选择成为首要问题,社会媒体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媒体要承担传播教育、教师正能量,客观准确地评价教育发生的实践的重要责任,不刻意为博人眼球而进行夸张或者片面的报道,应该让民众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进行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舆论导向,建立合理有效的舆论宣传机制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监督与合理保障,同时引导人们正确且较为全面地认识教师。
  家长是除教师与学生又一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的庞大群体,社会中有一部分对于教师的评价来源于家长,因此家庭教育的协助引领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于合理教师尊严建构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客观理解教师职业,不再以收益不够丰厚的缘由阻止学生选择教师行业的可能性。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尊重教师,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既不受制于教师,也不诋毁教师,主动与教师发展为朋友,为学生的发展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孙自强,彭正文.教师尊严的意蕴、沦落与重塑[J].教学与管理,2017(03):10-12.
  [2][苏]伊·阿·凯洛夫.教育学[M].陈侠,朱志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70.130.
  [3]逯行,沈阳,曾海军,黄荣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本体、认识与价值[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21-27.
  [4]陈刚.人的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179.
  [5]周治华.新时代的教育伦理、立德树人与教师发展—“全国第六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理论观点述评[J].教育伦理研究,2019(00):431-444.
  作者简介:陈丽菡(1995-),女 ,汉族,甘肃兰州,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馆是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传递着社会文化的精神。而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们被称为艺术工作者,这些人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角,正是这些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培养出了一大批艺术骨干以及优秀的文艺人才,这些人才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人才的支撑。本篇文章从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出发,论述充分发挥文化馆作用的措施。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活动;重要性  前言:近年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动力,又使农村经济发展上升了一个阶段,进而实现了农民的小康生活。同时只有党组织强大才能更容易的将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障集体经济的基本利益。因此本文从农村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出发,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基层党建;农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党已经百年有余,但红色基因依然奔涌在共产党人的血液中。在新的时代,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分析普遍着手于功能分析,而红色基因不仅是对文化记忆的塑造过程,更是对交往记忆的实现过程。因此,本文在记忆维度看待红色基因的传承,分析红色基因在传承中面临身份认同、信念确立、注意分配这三大挑战,并据此提出了方向引导、发展途径、记忆维序、唤醒回忆与制度依赖这几方面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隨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精神文化不仅能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还能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文化 新风向  精神文化需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构建其思维模式、规范其社会行为、进行价值判断的意识要素、观念形式,和追求、拥有精神文化成果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是人们维持、满足自我精神世界存在
期刊
摘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在民族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共同体意识,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拓展民族团結进步教育网络空间,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期刊
摘要:在生产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最大的可能在新常态经济下走出一条改革之路,此外中国企业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自身的文化建设相结合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国有企业所具备的企业特色。借此,本文以两者结合为主要核心对其实施政策以及实施机制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  引言: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期刊
摘要: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传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谁,说什么,传播渠道,对谁说以及传播效果。传播具有循环和互动性,无论是哪一种传播方式都离不开满足受众需要的最终结果,人们利用传播的信息满足需要,都是以不同社会为背景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每个社会它所具有的、唯一的多种因素(历史、地理、人文、信仰、传统等)都将为在此所做传播的每一个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对学生学习提出的最新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元素化合物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确保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探究化学知识,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为现代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综合探究初中化学阶段进行元素化合物学习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探究性学习  引言: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元素化合物是其非常重要的
期刊
摘要:群众舞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大的价值,已经成为了群众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在生活之中,群众舞蹈已经逐渐融入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本文重点以群众舞蹈作为文化功能开展深入剖析,从而对群众舞蹈的艺术创编开展探究,为推动我国群众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群文舞蹈 文化功能  前言:社会生活在不断朝前发展,民众的日常生活也越发多样化,其中群众舞蹈是民众娱乐活动中关键的一类
期刊
摘要:试卷讲评是巩固所学、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但如何上好讲评课?本文从讲评课常见误区入手,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探讨讲评前、讲评时、讲评后的有效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教学效度的提升。  关键词:试卷讲评 有效性 历史与社会  试卷讲评课是巩固、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學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关系教学质量。但是,很多教师对其重视不够,试卷改完就讲,始终无法提高学生能力。本人尝试通过课前、课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