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初中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鲜空气,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填鸭式”式课堂模式,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纷纷出现,可谓众星闪烁、百家争鸣。然而在大家纷纷在课堂上搞活动、做讨论,费尽心思花样翻新地使课堂变得越来越新颖、美观的背后却出现了一些不足和缺憾。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 老师 学生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听课活动,听了几位初中部语文老师们的公开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在这几位老师的课上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组织功能而淡化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育者过去那种单纯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知识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变知识的灌输着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过去那种死板的宣讲式教育方法确实式禁锢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现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此理解偏颇,过分地追求课堂组织者这一时尚角色的表现,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学生自主活动,以求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然而,教师只靠组织活动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还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自古以来就占重要地位。唐朝的韩愈曾在《师说》中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和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其知识传授功能不可缺失。“学生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结果所获得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等等,都不可能是主观、自发、先验的东西,必须而且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接受、吸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东西。
二、学生活动过多削减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几位初中老师的课堂上都出现了小组讨论、自由讨论等一系列让学生活动的课堂设计。我认为,讨论设计的太多,特别是一些不是太难回答的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就会减少他们思考的时间,很容易养成在课堂上只大声吆喝而不肯动脑的坏习惯。
现在课堂上老师有问题就让学生自由回答或讨论回答。大家可能回答的比较热烈,讨论的也比较热闹,但是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却比较短甚至有的不思考只在那里乱说一通,影响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正如有人所指出的:“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学)的逻辑顺序和心理方面”。
三、师生的交流与对话还只停留在面上没能够深入启迪
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注重创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如课堂问题讨论、学生疑难问题解析等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本来是应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的,不过在课堂上,老师怕问题深了学生处理不了而影响教学进度,只是提一些简单容易或不难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活动的进行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的积极踊跃,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但是仔细想想让学生花费这么多的课堂时间来讨论这些简单的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一位老师在教《三峡》这篇课文时就曾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三峡”指哪三峡,位于哪里?
2.三峡的山是什么样的?三峡的水是什么样的?
3.你喜欢三峡吗?谈谈你的理由。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还没几分钟学生就嚷着要回答问题,小手都争先恐后地举的高高的。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很热闹,大家齐声共答很有气势。然而如果将这些问题再来斟酌一下就会发现,第一个问题书上就有;第二个问题也是课文里的;第三个问题喜欢与不喜欢对理解文章意义不大。
四、课堂上的一刀切满足不了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要求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设计上还只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的,还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有差异性地来组织课堂学习。失去教师期待的学生便会对语文课堂产生厌恶感,“教师期望比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影响更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一刀切”满足不了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要求,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资源性浪费。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出现的不足和缺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1.重视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尽量在深度层次上开展与学生对话和交流;
4.因材施教,做好课堂上的难易教学。
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适应新时代教育培养要求,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就会逐步走向完善。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新课程改革 老师 学生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听课活动,听了几位初中部语文老师们的公开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在这几位老师的课上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组织功能而淡化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育者过去那种单纯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知识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变知识的灌输着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过去那种死板的宣讲式教育方法确实式禁锢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现在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对此理解偏颇,过分地追求课堂组织者这一时尚角色的表现,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学生自主活动,以求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然而,教师只靠组织活动来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还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自古以来就占重要地位。唐朝的韩愈曾在《师说》中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和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其知识传授功能不可缺失。“学生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结果所获得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等等,都不可能是主观、自发、先验的东西,必须而且是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接受、吸收来自外部环境的东西。
二、学生活动过多削减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几位初中老师的课堂上都出现了小组讨论、自由讨论等一系列让学生活动的课堂设计。我认为,讨论设计的太多,特别是一些不是太难回答的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就会减少他们思考的时间,很容易养成在课堂上只大声吆喝而不肯动脑的坏习惯。
现在课堂上老师有问题就让学生自由回答或讨论回答。大家可能回答的比较热烈,讨论的也比较热闹,但是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却比较短甚至有的不思考只在那里乱说一通,影响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正如有人所指出的:“教学方法的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习)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学)的逻辑顺序和心理方面”。
三、师生的交流与对话还只停留在面上没能够深入启迪
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注重创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与对话的平台,如课堂问题讨论、学生疑难问题解析等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本来是应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的,不过在课堂上,老师怕问题深了学生处理不了而影响教学进度,只是提一些简单容易或不难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活动的进行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的积极踊跃,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但是仔细想想让学生花费这么多的课堂时间来讨论这些简单的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一位老师在教《三峡》这篇课文时就曾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三峡”指哪三峡,位于哪里?
2.三峡的山是什么样的?三峡的水是什么样的?
3.你喜欢三峡吗?谈谈你的理由。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还没几分钟学生就嚷着要回答问题,小手都争先恐后地举的高高的。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很热闹,大家齐声共答很有气势。然而如果将这些问题再来斟酌一下就会发现,第一个问题书上就有;第二个问题也是课文里的;第三个问题喜欢与不喜欢对理解文章意义不大。
四、课堂上的一刀切满足不了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要求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设计上还只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的,还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有差异性地来组织课堂学习。失去教师期待的学生便会对语文课堂产生厌恶感,“教师期望比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影响更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一刀切”满足不了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要求,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资源性浪费。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出现的不足和缺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我们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1.重视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尽量在深度层次上开展与学生对话和交流;
4.因材施教,做好课堂上的难易教学。
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适应新时代教育培养要求,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也就会逐步走向完善。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