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持续的改革动力机制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_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人们对改革的热情又开始高涨,各种版本的方案也应时而生,而猜测哪些方案是真正代表的中央意图,则成了时髦的“智力游戏”。
  人们希望在一些事关改革的深水区议题或敏感议题上出现“突破”,是因为对某些领域的改革长期裹足不前的失望。然而,这种对于顶层设计的热盼,可能一方面会使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好的蓝图并非第一次被写就;另一方面则会令人们轻忽构建改革可持续动力机制的扎实努力。
  近年来的事实表明,我们所缺的并不是方案,而是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及使方案落地的上下合力。
  有些方案对目标的描述过于宽泛,屡屡画出美好的彼岸,却没有指出过河的路径。有些则充斥谓语和宾语,而主语付之阙如。比如人们经常念兹在兹的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涉及主语缺失的问题:谁来厘清?政府主动厘清与市场的关系吗?市场主动厘清与政府的关系吗?上级政府替下级政府厘清吗?
  历史经验表明,相对于大而无当拿目標当手段的方案,凡是主语比较明确的改革,一般进行得都比较顺遂,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主语是中央,决心一定,一令风行。
  有些方案有明确的主语,但问题在于如若主语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人们有什么反制的手段。比如涉及向民营经济开放投资领域的非公经济新老36条,主语很明确,就是相关部委办,然而相关配套细则一直迁延难产,各方也束手无策。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吁求的“壮士断腕”,则遭遇不少阻力,各“壮士”缩手亦不愿为,遑论“断腕”。
  而有的改革涉及面较广,比如土地制度变革,牵涉的利益主体较多,一时找不到或不宜找到明确的主语,不妨预留一定的空间,让未来的主语能够成长。有时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而不限制人们做什么也同样重要。
  眼下人们对改革号令的期待,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思维的惰性,也更折射出面对改革停滞时人们的无能为力,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改革内生驱动力的不足。也因此,即便三中全会号令一出,也不意味着相关领域的改革就瓜熟蒂落。
  归根结底,比推出改革方案更重要的是改革动力机制。历史上成功的改革模式值得我们再次翻检并借鉴。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比较成功的改革,有小岗村式农民自发承包土地和回城知青自发当个体户等自下而上,由群众发挥自己首创精神而后经高层加以事后确认的模式;也有自上而下由顶层设计和发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推进的国企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模式。
  对比这两种路径,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既有自下而上自发性和自上而下主动性不足的主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为下者“敦促”相关部门推进改革的手段匮乏和为上者利用群众热情借势推进改革的能力不足的客观层面的问题。
  当然,有论者认为无论是小岗村模式还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模式,都有着浓厚的危机倒逼的色彩,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当前改革动力不足是因为承平日久,各方危机意识不足。也有论者认为改革已超越帕累托改进阶段,很难形成共识,更难形成合力。
  把改革动力过多归结于危机倒逼,或多或少失之偏颇,而且以危机状态倒逼改革终究不是可复制、不可持续的推动模式。我们需要研究的更多是如何在改革已告别普惠模式的常态下构建可持续的改革动力机制。
  这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如何有效凝聚社会各阶层关于改革的主流共识,如何形成朝野上下的改革合力,如何形成有效的试错和纠偏机制,如何建立对不改革者的问责机制,如何在后帕累托改进阶段,让各利益相关方公平公开良性博弈,进而持续推进改革,等等。
  如果不纠结于到底哪些版本曾“上达天听”的政治八卦情结,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各种版本的改革方案借各种平台的推出,是个令人耳目一新且欢欣鼓舞的政坛新现象。这一方面表明中央广开言路、兼听则明的决心,另一方面折射出我们汇聚民意、形成共识的平台日渐完善,渠道日趋畅通。
  有了集思广益、汇聚民意的平台和保障人们参政议政的渠道,接下来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让顶层设计与草根自发形成合力。这既需要给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首创性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弹性,又需要一俟时机成熟,顶层应有排除阻力、锐意革新的决心和能力。
  而壮大市场主体和民间社会,使之能够长缨在手,缚住“壮士”之腕,则不啻为顶层减负,是对改革最雄厚也最可依恃的助力,如此方可形成可持续的内生驱动的改革动力。
其他文献
有人说,上海女人久居北京,或北京男人称赞上海都值得围观,也有上海人说,他们在北京得到的最好评价是“你一点都不像上海人”。  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形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行为方式、地域文化和全球口碑,这增进了他们的优越感,也让他们背负了被妖魔化的标签。就拿在北京的上海人来说,这两个城市的恩怨情仇、微妙关系或许只有经历过双城生活的人们最能言说。中国人VS外国人  北京是一个典型的
期刊
报告五  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海外农业生产要在土地开发、水利建设、品种繁育、机械购置、道路修建、加工和储运等诸多方面进行多重巨额投入。而在几乎所有方面,中国暂时都还没做好准备  1985年3月,中国一支远洋船队起航开赴西非海岸,是为中国以企业为主的农业走出去的第一次。在此之前,中国农业走出去大多数是承担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走出去回眸  而在经历了2004年国内大豆企业与国际供货商之间的价格风
期刊
2013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这意味着广受外界关注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驗区终于进入实施阶段。  如果仔细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个决定,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决定和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有着细微差别,差别之处并不只是内容的差异。比如此前国务院提交的议案中有关于文物拍
期刊
“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就是把原来的暗债变成明债。” 11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城市中国计划2013年度论坛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这有助于缓解地方筹资压力,更有利于将隐蔽的债务阳光化。  对于即将公布的巨额地方债如何处置,多位研究人员认
期刊
在解释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时,有一个原因经常被提及,就是地方竞争。地方竞争的逻辑是中央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以增强执政合法性,带动地方行政长官追求GDP。于是各地相互竞争,GDP增长快的地方官员获得升迁,同时也促成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这种地方竞争或官员晋升锦标赛效应,至多局限在县及以下的级别中,在更高级别的市区级和省级中则并不明显。更关键的是,中国政治的逻辑决定中央政府必须以任命、轮
期刊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的讲话再一次提振了各界对改革的信心。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公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预期已上升到新的高度,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预期。  对于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优先出台的措施,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有一种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改革其实就是减少政府对各个方面的控制,使投资增速放慢。  这样的看法未免过于片面
期刊
基金会战略集团  约翰·卡尼亚等  “集体影响”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冬季卷  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公共教育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阻碍了各类改革的企图。但KnowledgeWorks旗下的一个非营利子机构Strive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自Strive成立四年来,Strive及其合作伙伴在美国三大公立学区的几十个重要地区里提高了学生学业。尽管经济衰退导致预算削减,Strive追踪
期刊
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是19世纪由欧洲人首先使用的,指的是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后开始形成的欧亚大陆之间的交通孔道。其实,自距今4500年前起,欧洲与东亚之间的交往就已存在,并且先后出现三条不同的路线。  沿着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的一条是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是骑马或赶马车的游牧民族所开辟;公元前7世纪出现在草原上的斯基泰人是最为著名的草原民族。他们推动了欧亚大陆上的贸易,聚积了可观的财富,修建了不少20世纪以
期刊
如何认识和对待国家权力,在当代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严重的分歧。  新左派一些学者认为,今天在我们国家,民族国家的建构是仍然迫切的政治主题,他们呼唤强大的国家权力,特别是所谓国家基础能力的建设,比如说,财政汲取能力。  部分自由主义者也有这样的思路,认为按照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先有民族国家的建构,然后才会有民主和宪政改革;先有强大的权力,然后才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监督。这两种人都认为,从政治发展的
期刊
以“三权分离”求解当前土地问题,方为积极之道。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制度既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平衡后形成的结果,其本身的创新与变革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又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农地制度创新应以使用权为核心  农地产权是一个包含了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多项权利在内的权利束。各项权利如何设置及在不同主体间分配,对农地制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