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在学校听了一节中年级的数学试验课,至今还记忆尤深,教者执教的内容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堂上,当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时,满教室立刻响起嗡嗡的声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都在说话。讨论几分钟之后,反馈交流自己的意见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一个劲叫:“老师,我!我!我!”待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另外同学则唉声叹气,在一部分学生的唉声叹气中,指名的同学开始发言了:“我是……”“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没等这同学说完,另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叫嚷着。“我也有不同意见,我是……”另外的学生也叫了起来。整节课,自始至终,课堂上充满了议论声、掌声,气氛可谓热烈。课后,我对该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测试,一共5个题目,让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结果如下:
(良好中含优秀学生人数,及格中含优秀、良好人数)
这个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这么热闹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反差这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数学课堂需要安静
安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没有声音,没有吵闹与喧哗。数学课堂中的“安静”是指学生在安静的环境、心境下,冷静观察、深入思考、多元交流,从而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多一份静静地思考,多一点自我内心的独立反省,多一些对数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从而绽放出独特的思维魅力。
1.安静使数学本质更突显。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还原数学本质,让数学成为思维的体操?为思考创设一个安静的氛围,是不可或缺的。数学课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就会变得肤浅与浮躁;缺少了一些传统教育特有的朴实和扎实,就会变得低效;过分追求形式,数学课的魅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展现。
2.安静使学生思考更深入。热热闹闹的场景,会让学生增强表现欲,但急于表现自己,就会无暇顾及自己的思考是否全面、深入。久而久之,思维品质就会下降。即使是思维比较敏捷的孩子,由于经常仓促的思考,没有有序的整理,也会降低思维品质。
3.安静使课堂更充满智慧
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正所谓亲历思考,体验深刻,“厚积薄发”。 这样的课堂是安静的,更是充满智慧的。
基于以上分析,给数学课堂创设一种“静”界,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安静,是热闹之后的理性思维,是浮躁之后的沉淀积累。教师要注重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重视师生间的静态互动,突出冷静地数学思考。
二、创设安静的数学课堂
(一)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
安静的课堂氛围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温床,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力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学方法要吸引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学习者是否投入,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安静下来是比较容易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中的“不安静因素”有时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有关,比如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法缺乏变化,教学节奏不当等等,这些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首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做好表率,课前准备要充分,不慌不忙开始课堂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必需的学习用品。有些学生开始计算了,才从书包里找出草稿本。要作图了,才拿出三角尺。翻书包、打开文具盒、铅笔的掉落等,都会影响课堂的安静、学生的安静。课堂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生动的情境、精彩的故事、富有感染力的组织性语言等方法,尽快吸引学生,让学生静下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其次,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策略。当学生坐不住“开小差”时,当学生交头接耳时,教师就要静静观察,随机应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解决问题“一个长方形花园长18米,宽10米,绕花园四周走一圈,一共走了多少米?”教师的思路是先求出长与宽的和,再乘2,但学生似乎不领情,有的是把四条边加到一起来,有的是用长的2倍再加上宽的2倍,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算法最简单。这时,教室内就不安静起来了,教师要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观点,而且实现了多种解法的融会贯通。
2.教学评价要恰如其分。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是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保证,要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首先,评价不能没有针对性。克服让学生用“拍着手齐声喊”等形式评价的现象,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评价不能只给少数人。因为“好学生”发言机会多,评价总被他们占有,那些“差生”就会不自觉地用“捣乱”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以此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再次,评价要恰当。小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瞧,某某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某某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某某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重视师生间的“静”态互动
完整的教学互动既有动态的或显性的,又有静态的、隐性的,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往往被忽视。要重视静态的师生互动,实现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流、精神的领会与思想的碰撞过程。
1.静心倾听。安静的课堂是以倾听为基础的。教师的倾听与讲课同等重要,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学生话语背后表达的意思,是不可能产生心领神会的感受的。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尤其重要,要防止按教师的思路来曲解学生的意见,只顾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
倾听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静地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在很多“热闹”的课堂,经常会看到发言学生的声音被淹没于七嘴八舌之中,结果大家都各说各的,一无所获,这样的交流其实是没有效果的。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别的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倾听发言学生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
2.静观“冷场”。“冷场”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言和学生的无语现象。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冷场”。首先,教师的无言是一种延迟判断。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方案时,当学生发表有代表性错误观点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随机应变,延迟判断,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引发新的思索。其次,对学生的“冷场”要静观其变。如果真的被难住了,那么就要进行及时引导;而往往更多时候,是学生在静心思考,那么就要十分珍惜学生宝贵的投入,这样的“冷场”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产出!例如,解决问题:“学生去离学校3200米的公园春游,去时用了30分钟,回来时用了50分钟,求来回时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出现“冷场”,但当学生引导学生画图、对比等冷静思考后,经过交流,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
3.静心作业。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埋头做练习,教师在巡视中会不停地说:“某某的字写得很端正”、“大家要注意认真计算”……其实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是纠正某些错误,却忽视了学生需要安静的作业时间。我们可以用行动或悄声说话来提醒学生的学习习惯,即使是要辅导个别学生,也要尽量的压低声音。作业是学生整理知识、补充一些知识空白的一个重要思维过程,安静的作业,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更能促进蕴涵在作业过程中的思维训练。随意打断这时的思维,是非常不利的。
(三)突出冷静地数学思考
教师要善于创设“愤”与“悱”的数学情境,造成学生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愤”“悱”状态,并在此状态中加以引领,促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在学生处于当“悱”未悱,当“愤”未愤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静静地思考。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数学经验、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等正处在杂乱无序中,唯有历经静静地思索才会豁然开朗,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成功感,心智随之得到提升。过早的启发和引领,只会适得其反。
小学课堂教学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但同时也应还课堂一份安静,回归数学教学的本位,让学生在安静中更好地学习。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静地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一个孩子收获甚丰。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江苏】
(良好中含优秀学生人数,及格中含优秀、良好人数)
这个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这么热闹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反差这么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数学课堂需要安静
安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没有声音,没有吵闹与喧哗。数学课堂中的“安静”是指学生在安静的环境、心境下,冷静观察、深入思考、多元交流,从而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数学课堂应该让学生多一份静静地思考,多一点自我内心的独立反省,多一些对数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从而绽放出独特的思维魅力。
1.安静使数学本质更突显。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何还原数学本质,让数学成为思维的体操?为思考创设一个安静的氛围,是不可或缺的。数学课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就会变得肤浅与浮躁;缺少了一些传统教育特有的朴实和扎实,就会变得低效;过分追求形式,数学课的魅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展现。
2.安静使学生思考更深入。热热闹闹的场景,会让学生增强表现欲,但急于表现自己,就会无暇顾及自己的思考是否全面、深入。久而久之,思维品质就会下降。即使是思维比较敏捷的孩子,由于经常仓促的思考,没有有序的整理,也会降低思维品质。
3.安静使课堂更充满智慧
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体验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正所谓亲历思考,体验深刻,“厚积薄发”。 这样的课堂是安静的,更是充满智慧的。
基于以上分析,给数学课堂创设一种“静”界,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安静,是热闹之后的理性思维,是浮躁之后的沉淀积累。教师要注重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重视师生间的静态互动,突出冷静地数学思考。
二、创设安静的数学课堂
(一)营造安静的课堂氛围
安静的课堂氛围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温床,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力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教学方法要吸引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学习者是否投入,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安静下来是比较容易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中的“不安静因素”有时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有关,比如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法缺乏变化,教学节奏不当等等,这些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首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做好表率,课前准备要充分,不慌不忙开始课堂教学,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必需的学习用品。有些学生开始计算了,才从书包里找出草稿本。要作图了,才拿出三角尺。翻书包、打开文具盒、铅笔的掉落等,都会影响课堂的安静、学生的安静。课堂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生动的情境、精彩的故事、富有感染力的组织性语言等方法,尽快吸引学生,让学生静下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其次,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策略。当学生坐不住“开小差”时,当学生交头接耳时,教师就要静静观察,随机应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解决问题“一个长方形花园长18米,宽10米,绕花园四周走一圈,一共走了多少米?”教师的思路是先求出长与宽的和,再乘2,但学生似乎不领情,有的是把四条边加到一起来,有的是用长的2倍再加上宽的2倍,而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算法最简单。这时,教室内就不安静起来了,教师要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观点,而且实现了多种解法的融会贯通。
2.教学评价要恰如其分。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是创设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保证,要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首先,评价不能没有针对性。克服让学生用“拍着手齐声喊”等形式评价的现象,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评价不能只给少数人。因为“好学生”发言机会多,评价总被他们占有,那些“差生”就会不自觉地用“捣乱”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以此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再次,评价要恰当。小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瞧,某某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某某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某某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重视师生间的“静”态互动
完整的教学互动既有动态的或显性的,又有静态的、隐性的,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往往被忽视。要重视静态的师生互动,实现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流、精神的领会与思想的碰撞过程。
1.静心倾听。安静的课堂是以倾听为基础的。教师的倾听与讲课同等重要,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学生话语背后表达的意思,是不可能产生心领神会的感受的。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尤其重要,要防止按教师的思路来曲解学生的意见,只顾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
倾听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静地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能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萌发灵感。在很多“热闹”的课堂,经常会看到发言学生的声音被淹没于七嘴八舌之中,结果大家都各说各的,一无所获,这样的交流其实是没有效果的。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别的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倾听发言学生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
2.静观“冷场”。“冷场”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言和学生的无语现象。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冷场”。首先,教师的无言是一种延迟判断。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方案时,当学生发表有代表性错误观点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随机应变,延迟判断,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引发新的思索。其次,对学生的“冷场”要静观其变。如果真的被难住了,那么就要进行及时引导;而往往更多时候,是学生在静心思考,那么就要十分珍惜学生宝贵的投入,这样的“冷场”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产出!例如,解决问题:“学生去离学校3200米的公园春游,去时用了30分钟,回来时用了50分钟,求来回时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出现“冷场”,但当学生引导学生画图、对比等冷静思考后,经过交流,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
3.静心作业。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埋头做练习,教师在巡视中会不停地说:“某某的字写得很端正”、“大家要注意认真计算”……其实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是纠正某些错误,却忽视了学生需要安静的作业时间。我们可以用行动或悄声说话来提醒学生的学习习惯,即使是要辅导个别学生,也要尽量的压低声音。作业是学生整理知识、补充一些知识空白的一个重要思维过程,安静的作业,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更能促进蕴涵在作业过程中的思维训练。随意打断这时的思维,是非常不利的。
(三)突出冷静地数学思考
教师要善于创设“愤”与“悱”的数学情境,造成学生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愤”“悱”状态,并在此状态中加以引领,促使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在学生处于当“悱”未悱,当“愤”未愤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静静地思考。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激烈撞击的阶段,原有的数学经验、新的数学问题、问题的解决策略等正处在杂乱无序中,唯有历经静静地思索才会豁然开朗,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成功感,心智随之得到提升。过早的启发和引领,只会适得其反。
小学课堂教学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但同时也应还课堂一份安静,回归数学教学的本位,让学生在安静中更好地学习。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静地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一个孩子收获甚丰。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