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不少高一的同学跑来问我高二文理分科的事,劈头盖脸地问我学文科有什么用,学理科又有什么用。也听到很多参加高考后的学生在填志愿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大学学这个专业没用,学那个专业没用。
对这些高中学生来说,未必分得清有用无用的哲学之辩。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能考更高分数的有用,能更容易升上大学的有用,大学毕业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简单一点,就是“成功”二字。至于其他,统统划为“无用”之列。
学文科无用还是学理科有用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其实文理融合的必要性和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早就做过分析:“文科之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则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乃文科学生,因与理科隔绝之故,直视自然科学为无用,遂不免流于空疏。理科各学,均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之归宿。乃理科学生,以与文科学生隔绝之故,遂视哲学为无用,而陷于机械的世界观。”得出“故建议沟通文、理,合为一科”的结论。
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用“砖”形容理科,用“水泥”来形容文科,共同构成基础知识,人的文化素养就像盖房子,是一块块的砖和着一层层的水泥给垒起来的,我们当然不能说这砖有用,这水泥无用。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有用,在基础教育上至少不应该有这种功利的想法。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无独有偶,在去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王安忆作了题为“教育的意义”的报告,提出了一个“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她建议同学们“不要尽去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在这里我想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庄子的故事: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的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做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做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做柱子,则容易被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所以,作为青少年不要太急功近利,别总想着为分数,为文凭,为工作,为财富去读所谓“有用”的书。知识这东西是需要博与专的不断累积,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才能上升为才能。或许到了那种境界,此时的“无用”会演变成人生的“大用”。
责任编校 彭 琳
对这些高中学生来说,未必分得清有用无用的哲学之辩。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能考更高分数的有用,能更容易升上大学的有用,大学毕业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简单一点,就是“成功”二字。至于其他,统统划为“无用”之列。
学文科无用还是学理科有用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其实文理融合的必要性和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早就做过分析:“文科之史学、文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则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乃文科学生,因与理科隔绝之故,直视自然科学为无用,遂不免流于空疏。理科各学,均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之归宿。乃理科学生,以与文科学生隔绝之故,遂视哲学为无用,而陷于机械的世界观。”得出“故建议沟通文、理,合为一科”的结论。
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用“砖”形容理科,用“水泥”来形容文科,共同构成基础知识,人的文化素养就像盖房子,是一块块的砖和着一层层的水泥给垒起来的,我们当然不能说这砖有用,这水泥无用。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有用,在基础教育上至少不应该有这种功利的想法。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无独有偶,在去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王安忆作了题为“教育的意义”的报告,提出了一个“有用与无用”的问题,她建议同学们“不要尽去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
在这里我想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庄子的故事: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的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做舟船,则沉于水;用来做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做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做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做柱子,则容易被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
所以,作为青少年不要太急功近利,别总想着为分数,为文凭,为工作,为财富去读所谓“有用”的书。知识这东西是需要博与专的不断累积,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才能上升为才能。或许到了那种境界,此时的“无用”会演变成人生的“大用”。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