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研究及调适对策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帮助医学生调适就业期心理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对于医学专业大学生来讲,近年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大背景下,考研与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渐增。就业,是每一名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就业心理问题也贯穿大学生活始终,如何引导医学生合理认识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正确调适就业期心理,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特点
  就业目标的单一性。医学专业学生从进入校门,甚至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就对未来的就业目标十分明确,即从事医疗卫生行业。这也是大多数医学生毕业的选择。
  就业观念的传统性。在单一的就业目标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将就业出路限定在考研或考公立医院两种,对于与医学有关的保险行业、医药公司、第三方检验公司等就业单位很少考虑,甚至不予考虑。医学生的就业观念过于传统。
  就业定位的盲目性。大多数医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身就业期望,仅仅是跟随身边同学,或听从父母、朋友的建议进行选择,就业定位具有盲目性,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就业选择,造成就业期心理矛盾或压力增大。
  就业选择的矛盾性。在进行就业选择时,父母家人的意见对于毕业生来讲很重要。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期望和体验,表达出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方向或意向单位,而忽视毕业生自己的意愿。加之,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就业期望,往往会产生何去何从的矛盾、焦躁的心理。
  就业不顺的落差感。毕业生从未接触过社会,作为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优越感,但进入就业期,遇到用人单位或报考院校的拒绝是很正常的,这时的挫败感和之前的优越感相互冲撞,往往不能正视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心理负担逐步加重。有的毕业生能够坦然面对,有的毕业生选择逃避甚至消极等待[1]。
  二、医学生就业心理消极表现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是影响医学生就业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医学生供需呈不平衡状态。在东部沿海地区,医学院校较多,培养的医学生数量较大,而且中西部地区,医学院校数量较少,导致医学生总量也少。因此,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学人才需求与供应不平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也不平衡。由此导致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社会需求呈错位状态,医学生对自己工资待遇期望过高,产生心理落差。
  医疗卫生行业改革背景下带来的医学生就业适应期延长。近几年,从规范化医师培训政策推行,到专业型硕士招生改革,再到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每一项改革动向都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因此,医学生在面临就业时,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接踵而至,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等的状态下,部分毕业生不能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导致就业心理调适期延长。
  (二)学校及专业设置原因
  医学教育特点导致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在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下,经过三年的基础学习阶段,每一名医学生都要进入见习、实习期,即进入医院进行临床知识的学习。在见习、实习期间,医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医院为主,而就业指导工作是由学校主导进行,因此,在关键的就业期,毕业生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就业指导建议。
  校内就业心理指导体系不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业已收到高校的重视,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来说尚有不完善之处[2]。一方面,醫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在前三年进行,到了就业期,不能惠及到每位有需要的毕业生,也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重视。在就业期间,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资,不能及时疏导就业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心理辅导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不能主动进行倾诉和接受指导。
  (三)家庭原因
  父母期望过高,不能正视社会现实。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就业方面的建议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而父母普遍认为经过大学学习,自己的孩子必然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往往不能客观分析就业形势,也不能充分考虑到毕业生自己的意愿和需求,盲目制定就业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也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水平,要么随大流要么听父母的,盲目选择过高的就业目标,增加失败可能性。而父母在子女就职失利后的焦虑、担忧等情绪,容易导致毕业生挫败感加重,造成就业心理障碍。
  (四)毕业生自身原因
  缺乏对社会就业形势的充分了解。大部分医学生面对林林总总的招聘信息往往无所适从。总体而言,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基层医院给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毕业生往往心气较高,不能准确把握就业形势脉搏,容易错失良机。就业应聘时信息搜集、考试准备、着装礼仪、单位情况等方面都是毕业生难以避免的挑战,是每一名毕业生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缺乏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的问题,从眼高手低到越挫越怂,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一开始求职时的自视过高到后期被动接受,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就业挫折,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心理落差的出现。所以,当就业机会与心理期待失衡时,大学生往往出现矛盾心理,影响求职结果。
  三、医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对策
  完善就业市场,增强毕业生就业心理保障。大学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求职的有力平台。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能够帮助毕业生获得满意的就职机会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首先,政府要调整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扩大就业机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政策,吸引医学毕业生到西部以及中小城市就业。其次,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信息对等。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增加就业信息、就业市场情况分析,增强供求双发信息交流,提供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
  完善高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体系,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辅助。高校要建立就业心理咨询指导中心,配备专门的心理指导师资,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毕业生建立起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挑战。针对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院校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辟系统性的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高校要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做好就业形势预估,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指导形式,及时传达给毕业生,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同时,做好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在注重对全体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谈心、单独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并树立科学的求职观念。
  重视家庭心理教育,做好家庭引导工作。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正视子女的能力水平,关心子女的实际需求。要注重侧面引导,帮助毕业生舒缓紧张情绪,用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子女,不要用消极悲观的情绪压抑子女。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使其易于接受和信服。
  加强毕业生自身心理建设,积极提高就业心理应对力。医学毕业生要客观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方向,明确自身的优势,正视自己的劣势,主动调整自我期望值以适应社会需求,用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正确看待就业挫折,提高抗压能力,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以平和、理性的心态面对就业。
  参考文献:
  [1] 江滨,王兴国,高原璐.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及调适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
  [2]刘和忠,马东薇.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作者简介:马婷(1983-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以河南省内近年建成投运的87条220k V架空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质、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差异划分典型区域,运用统计学原理及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工程本体费用(含价差)和其他
报道了新型激光上转换材料Ba2 ErCl7的单晶生长方法 .用“一步合成法”直接将Er2 O3 ,BaCl2 ·2H2 O和NH4Cl合成Ba2 ErCl7多晶料 ,并分别用提拉法和坩埚下降法得到 4mm× 8mm
在房地产市场格局中,购房者、开发商、地方政府三方都承受着挤出压力,本文通过分析住宅市场边界与购买力消长,土地市场寡头化和政府角色分化趋势,梳理土地供应相对短缺与住宅
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及时、合理诊治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1综合治疗1.1维持生命体征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期应保证气道通畅,及时吸氧,
目的:回顾性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夜间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降压治疗.方法:选取国防科技大学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
通过与佳林兄相识接触和拜读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的《佳林书作》等作品,其人其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有文化涵养。佳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喜爱有加,博采众长,在其灵
2003/04年度世界主要农产品产量将恢复性增长;受消费稳定上升的影响,需求大于产量;期末库存仍将持续大幅下降.预计世界谷物、棉花和油料产量分别增长3.6%、9.8%和5.4%;谷物和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 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中晚期肝癌80例患者,分别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水文地质勘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工程是否能够安全施工,对工程质量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确保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实现安全
<正>1前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茶的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和进步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