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从减少冷热负荷、提高冷热源效率、利用自然冷源、减少水泵电耗、减少风机电耗、改进气流组织、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为改善控制方面分析了空调节能的措施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
  0引前
  空调系统的出现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空调环境,但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节能降耗成为空调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然气,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
  1 建筑空调节能运行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主要采用水蓄冷或冰蓄冷的方式。通过降低介质温度或凝固介质,将冷能以显热和潜热的形式储存在介质中。必要时,被储存的冷能可以通过升高介质温度,或熔化介质再次被利用。蓄冷系统的主要设备有冷水主机、蓄冷装置、板式换热器、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泵阀等。系统的流程主要是针对冷水主机和蓄冷装置的相互关系,有串连和并联之分,串连又有主机上游和主机下游两种方式。其关键在于冷水主机容量的选定。
  1.1蓄热技术
  关于蓄热技术,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电锅炉蓄热式系统且以水作为蓄热介质。所谓电力蓄热系统,就是以电锅炉为热源,利用低谷廉价电力,对水加热,并将其储存在蓄热水箱中,在电网高峰时段关闭电锅炉,由储存在蓄热水箱中的热水供热。其优点是不择出有害气体,无污染、无噪声,比煤锅炉、油锅炉的热效率高,又能充分利用低谷电,运行费用低。
  1.2热回收技术
  中央空调热回收技术,充分利用热回收技术,充分利用空调系统的废热,如冷凝热、锅炉烟气排热或发电机排气废热等,将低晶位热量有效地利用起来,结合蓄能技术,为用户免费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3排风余热回收
  一般的空调系统都要设计新风系统来稀释室内的有害物,以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为了保证室内的风量平衡.使新风顺利进入室内,同时还要设计排风系统。夏季,白天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新风温度,室内含湿量也低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利用热回收对排风和新风进行热交换,可以降低新风温度和湿度。冬季,拷风温度高于室外新风温度,排风含湿量高于室外新风含湿量,全热回收可以利用排风热量预热和加湿新风。具体做法为,在排风出口安装热交换器,排风和新风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道进行间接接触换热;利用排风余热来预热新风(或者利用余冷宋预冷新风)从而达到回收排风余热的目的。目前可以采用的热回收设备分为显热回收型和全热回收型两种。热回收设备可大致分为转轮全热交换器、板式显热交换器、板翘式全热交换器、中间热媒式热交换器和热管式换热器等等。
  1.4制冷机组的冷凝热回收
  传统的空调模式只是单方面关注能够为室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忽略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空调制冷机组在制冷工况运行时,需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的冷凝热。制冷机排放的冷凝热量为其吸热与其输入功之和。即冷凝热量为制冷量的(1+l/COP)倍。一般地,压缩式制冷机的冷凝热量约为制冷量的1.15…1,30倍,吸收式约为2.5倍。大量的冷凝热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这部分热量的散失,使得周围的环境温度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热污染。如果,把这部分冷凝热回收,用来加热诸如宾馆、住宅的生活热水,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节约能源,变废为宝。
  在制冷剂循环中串联板式换热器,使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嚣之前先进入板式换热器,生活用热水通过热交换器的另一侧由于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只要设计合理,所提供的热量可以将水加热到65℃左右,储存在蓄热水箱中,满足人们的需要当采用冷凝热回收方式加热的生活热水达不到温度的要求时可以加设水源热泵作为辅助热源来进行循环加热。在夏季制冷供热水时,因为冷凝器侧回收冷凝热的同时,蒸发器侧仍在供冷,因此可以说,这种供热水方案运行费用几乎为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冬季制热供热水时,虽然暂时不能供暖,要等蓄热水箱达到温度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暖,但通过程序控制,制热水时间大多可以避开供暖时间,这样可减少对供暖的影响。过渡季节供热水时,只需单独一台制热水机组,其他机组和相关的水泵都停止运行,不存在匹配难的问题。这样四季都能吸收包括高温显热、液化潜热和过冷热量的全部冷凝热量,热回收效果明显。
  1.5变频技术
  在空调器中,变频技术是通过变频器改变电源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运转转速的一种技术。一般多用于家用空调器。分直流变频空调和交流变频空调器。
  不同类型的冷水机组都有较完善的自动控制调节装置,能随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运行状况,保持高效率运行。空调机组、末端设备和水泵等设备采用变频控制,可以使该部分设备的能耗减少30%以上。
  1.6减少冷热负荷技术
  冷热负荷是空调系统最基础的数据,制冷机、供热锅炉、冷热水循环泵以及给房间送冷、送热的空调箱、风机盘管等规格型号的选择都是以冷热负荷为依据的。如果能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不仅可以减小制冷机、供热锅炉、冷热水循环泵、空调箱、风机盘管等的型号,降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而且这些设备型号减小后,所需的配电功率也会减少,这会造成变配电设备初投资减少以及上述空调设备日常运行耗电量减少,运行费用降低。所以减少冷热负荷是商业建筑节能量根本的措施.可以通过采取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的措施来达到减少冷热负荷的目的。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屋顶、外墙、外门宙等)使用保温隔热材料;②节能门窗、遮阳与通风设施等。
  目前在建筑中应用的保温工艺主要有三种: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外墙夹芯保温与其他建筑节能技术相比较,外墙外保温不会产生“热桥”、“冷桥”现象,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冬季,当室内的热量经过墙体保温材料时会被隔绝保存下来,而当室内温度降下来墙体内的热量又会释放出来.调节室内的温度。在夏季外墙外保温同样会阻止太阳的辐射和外部热量传入室内,从而使建筑物室内环境。冬暖夏凉“,四季怡人,住宅的室呐环境和物理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2 空调系统能源利用的节能技术
  2.1自然冷源免费供冷技术
  新风免费供冷:有些建筑的空调系统中,需要大量引入新风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根据其新风引入方式,还可以通过在过渡季节和冬季直接引入室外的温湿度相对较低的新风来带走房间内所产生的各项热湿负荷,无需使用集中制冷系统,达到免费”供冷的节能效果。在夏季时,利用夜间相对低温的新风,何以在非营运时间预先冷却室内空气,带走部分室内热量,减少旧天工作时间的室内冷负荷,实现间歇性的免费预冷。
  2.2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技术
  2.2.1水源热泵
  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或者人工再生水源(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既可供热又町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热泵机组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将蓄能水体分别在冬,夏季作为供暖的热源,和空凋的冷源,即在冬季,把水体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中法.同一系统可实现三大功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和提供日常生活用热水.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一般为10~25"C,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夏季比环境空气温度低,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水源热泵消耗lkW·h的电量,用户可以得到4.3-5.OkW·h的热量或5.4~6.2kW·L的冷量。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其运行效率要高出20-60%,运行费用仅为普遁中央空调的40-60%.系统运行过程中,无燃烧,无任何固态、液态或气态污染物排放。
  水源热泵是目前空调系统中能效比(COP值)最高的制冷、制热方式,理论计算可达到?,实际运行为4-6。
  2.2.2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土壤的热资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位能源(如电能)将低温位能向高温位Q6转移,以实现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利用地能一年,四季温度稳定的特点,冬季把地能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即把高于环境温度的地能中的热能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地能作为空调的冷源,即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释放到低于环境温度的地源中。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地源热泵机组的电力消耗,与空气源热泵相比也可以减少40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可以减少70%以上,它的制热系统比燃气锅炉的效率平均提高近50%,比燃气锅炉的效率高’出了75%。具有显著的环保节能效益。
  3 太阳能在建筑空调节能中的利用
  太阳能的热利用是目前建筑中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它包括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形式。被动式太阳能房的结构相对简单、造价低、不需要任何辅助能源,通过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以自然热交换方式来利用太阳能。它是太阳能建筑发展的主流。主动式太阳房结构较为复杂,造价较高,需要用电作为辅助能源。采暖降温系统由太阳集热器、风机、泵、散热器及储热器等组成。此外,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还可采用太阳能集热墙,利用太阳能采暖。
  夏季,天气越热,空调的负荷越大,需要的制冷量就越大,而此时太阳幅射最强,提供的热能最多,太阳能空调提供的冷量也就最高。
  冬季,太阳能辐射减弱,但所需的制热循环水温度不高(65"C11p可),在满足制冷工况的集热面积下,同样能满足制热负荷要求。
  中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有2/3的地区年日照时数达2000h。太阳能空调利用免费的阳光,因此运行成本极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收回设备投资。用户可近乎奢侈地享受空调.具有运行无污染;减少社会污染整体排放的优点,太阳能空调可提供制冷、制热和卫生用热水,基本可以满足一般建筑需求是最有效、最经济、最节能、最环保的空调。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评价中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中考虑节能控制是实现节能环保的第一步,各种节能措施应用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应结合不同的工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使系统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木工程施工在城市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限制了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就此现象进行相关分析,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提高其水平有所裨益。  关键词:土木工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施工过程中的存在安全问题:众所周知,只有安全合理的施工才能有效的保障人们
期刊
摘要:由于目前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正处于全面快速的发展建设时期,建筑安装工程遍布华夏大地,而从事于建筑安装工程的建筑工人就更是数千万之众。同时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安全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来由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关键词: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现状  一般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由建筑施工安全决定,所以,施工安全对社会稳定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立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水平的提高上,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做好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要于贯穿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同时还包括施工工作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施工。本文就以某一具体的建筑工程为例,谈谈如何加强建工程的结构设计以及如何提高施工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  引言  施工管理要于贯穿施工
期刊
摘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与稳固能够保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与使用,保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在风蚀、地震等外在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建筑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并优化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案,科学的进行加固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加固方案的设计,以及加固施工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加固施工  建筑结构的稳固与安全
期刊
摘要:自从采用钢筋混凝土,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构筑物的重要材料结构。其中,混凝土强度一直以来都是衡量相应构筑物的重要指标,在特定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唯一的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混凝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被研发出来。如超大跨度架构桥梁、超大体积混凝土以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等。混凝土技术难度开始加大,在具体工程中,怎样合理选择水泥混凝土的设备、工艺以及先进技术是现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
期刊
摘要:为了降低尾矿库发生事故对下游人员、财产安全等带来危害,所以采用了计算机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上游地尾矿库的某尾矿库溃坝事件进行了模拟,研究包括了发生事故时的溃口宽度、溃坝历时、溃坝砂流流量、下游群众撤离的安全等重要参数还有地尾矿库上游河水尾矿浆的流量。在这个基础上,得到下游群众撤离的范围、时间和安全高程,提出有关针对地尾矿库的应急处理工程措施,例如砂流进入水域之前的拦截措施,进入水域后拦截和吸附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中,造价控制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而造价控制属于一项技术性和经济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我们必须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造价控制的含义和重要性,分析了造价控制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完善造价控制的一些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工程管理:造价控制  一、工程管理造价控制的含义和重要性  工程管理中的造价控制属于一项有序的工程,而且造价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整个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输电线路属于连接电网的主要电力元件,是整个电网的筋脉所在,发挥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500kV;输电线路;检修技术  1.500kV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重要性  1.1传统的电网输电线路检修就以时间为基础的周期性的检修工作,这种检修方式是在输电设备少、科技水平低以及对供电效率要求不高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该方法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也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幢幢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型民用建筑因功能多样化,因此人们对供配电照明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建筑配电向多功能综合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建筑低压配电设计规范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低压配电;标准规范  中图分类号:TG50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压配电是由配电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线路以及
期刊
摘要:结构上的转换层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合理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单元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上下两层的结构不一样,必须设置一个转换层来“承上启下”。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模板及支撑体系的计算。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计算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十七层,建筑面积28000m2,层高分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