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2-173-01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啦啦操核心力量概念、训练解剖、生理机制,最后再提出了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及教学建议,为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啦啦操 核心力量 训练方法
一、引言
随着啦啦操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普及,我国高校啦啦操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核心力量培养。啦啦操运动分为技巧类啦啦操运动和舞蹈类啦啦操运动,其中前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后者则主要是以舞蹈为主,在技术动作难度上要较低一些。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都将舞蹈啦啦操当做一种对外宣传手段,同时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舞蹈啦啦操教学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对此,本文将在下文中深入探讨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二、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
啦啦操的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部落社会,在早期部落社会中,为了鼓舞为部落带来生活来源的勇敢战士,部落族群在战士们外出打猎前都会通过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方式来对战士进行激励,同时也寄托了族人们对战士们凯旋归来的期望。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啦啦操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当今时代,人们把啦啦操当做一种运动方式,并将其分为技巧类啦啦操和舞蹈类啦啦操两个大类。而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主要还是以舞蹈类啦啦操为主。相对于技巧类啦啦操来说,舞蹈类啦啦操在技术动作难度上较低,其重点在于整体编排以及动作风格的个性化。而在近几年问,随着一些年度啦啦舞大赛的举行,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注重舞蹈啦啦操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舞蹈啦啦操缺乏了解,同时在身体素质上也达不到舞蹈啦啦操运动员的要求。而这也导致了舞蹈啦啦操在我国高校课程中并没有广泛普及,但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的舞蹈啦啦操赛事的开展,舞蹈啦啦操开始作为高校自我宣传的重要手段,从而在提高高校社会影响力方面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另外,舞蹈啦啦操在技术动作上至始至终都需要运动员抬头、挺胸、收腹、提臀,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概念、训练解剖、以及生理机制分析
“桥梁”区域的肌肉也被称为核心肌肉。核心肌肉又包含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腹横肌,它是人体腹部肌肉中最深层的肌肉,与其它肌肉组织不同的是,腹横肌的肌肉纤维是横向的,腹横肌在收缩过程中,通过压缩内脏,可以实现为人体背部力量予以支持,有效地锻炼腹横肌可以预防许多腰背疾病,同时也可以强化人体的运动能力。腹横肌的位置其实是可以自我感知的,当人们在大笑时,通常都会感到下腹部肌肉会向内收缩震动,而这一部位的肌肉就是腹横肌;二是骨盆底部肌肉,这一部分的肌肉主要与人体骨盆底部联结,它由多层肌肉相互交错构造而成,当人体进行骨盆底部肌肉收缩时,会使人体腹腔内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腹横肌进行收缩,有助于维持人体躯干的稳定。
四、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稳定状态训练
稳定状态训练是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的最基本方法,在稳定状态训练方法中,要求运动员坚持沉肩拔背,大腿内收,从而塑造良好的气质和形态。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借助把杆进行训练,同时伴随合适的音乐,让运动员沉浸在音乐的丰富情感中。此外,在稳定状态训练方法下,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的训练应该重点突出动作的力度、以及对身体重心的把握,从而强化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
(二)上肢训练
上肢训练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运动员上肢动作从静到动、从动到静的收展變化进行体现。在实际上肢训练过程中,教练可通过重复动作或动作定位等方式强化运动员对上肢运动的力度、运动幅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运动员的上肢训练实况给予适当的言语提示或指导,其重点在于帮助运动员感知手臂远伸、手指肌肉发力、上肢运动多重波浪的内在感觉。
(三)下肢训练
下肢训练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弓步跳、扎马步、原地纵跳、收腹跳等等。上述下肢训练方法对于男女运动员都比较适用,但在女性运动员中间,更多的是采用重复“燕式平衡”和“金鸡独立”等方式进行下肢训练。当然,在实际的下肢训练中,也可要求运动员进行负重训练,比如:让运动员肩负杠铃做提踵运动等。
(四)舞蹈啦啦操教学建议
在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教学或训练中,教练应注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教学,强化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难度或计划,从而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运动需求。另外,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还应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并注意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对学生的核心肌肉造成损伤。
五、结束语
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营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同时注重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的协调。同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应将训练过程与音乐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气质和身体形态。此外,在实际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对训练方法和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确保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啦啦操核心力量概念、训练解剖、生理机制,最后再提出了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及教学建议,为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舞蹈教学 啦啦操 核心力量 训练方法
一、引言
随着啦啦操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普及,我国高校啦啦操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核心力量培养。啦啦操运动分为技巧类啦啦操运动和舞蹈类啦啦操运动,其中前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后者则主要是以舞蹈为主,在技术动作难度上要较低一些。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都将舞蹈啦啦操当做一种对外宣传手段,同时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舞蹈啦啦操教学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对此,本文将在下文中深入探讨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二、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
啦啦操的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部落社会,在早期部落社会中,为了鼓舞为部落带来生活来源的勇敢战士,部落族群在战士们外出打猎前都会通过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方式来对战士进行激励,同时也寄托了族人们对战士们凯旋归来的期望。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啦啦操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当今时代,人们把啦啦操当做一种运动方式,并将其分为技巧类啦啦操和舞蹈类啦啦操两个大类。而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主要还是以舞蹈类啦啦操为主。相对于技巧类啦啦操来说,舞蹈类啦啦操在技术动作难度上较低,其重点在于整体编排以及动作风格的个性化。而在近几年问,随着一些年度啦啦舞大赛的举行,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始注重舞蹈啦啦操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舞蹈啦啦操缺乏了解,同时在身体素质上也达不到舞蹈啦啦操运动员的要求。而这也导致了舞蹈啦啦操在我国高校课程中并没有广泛普及,但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的舞蹈啦啦操赛事的开展,舞蹈啦啦操开始作为高校自我宣传的重要手段,从而在提高高校社会影响力方面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另外,舞蹈啦啦操在技术动作上至始至终都需要运动员抬头、挺胸、收腹、提臀,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概念、训练解剖、以及生理机制分析
“桥梁”区域的肌肉也被称为核心肌肉。核心肌肉又包含两个重要部分:一是腹横肌,它是人体腹部肌肉中最深层的肌肉,与其它肌肉组织不同的是,腹横肌的肌肉纤维是横向的,腹横肌在收缩过程中,通过压缩内脏,可以实现为人体背部力量予以支持,有效地锻炼腹横肌可以预防许多腰背疾病,同时也可以强化人体的运动能力。腹横肌的位置其实是可以自我感知的,当人们在大笑时,通常都会感到下腹部肌肉会向内收缩震动,而这一部位的肌肉就是腹横肌;二是骨盆底部肌肉,这一部分的肌肉主要与人体骨盆底部联结,它由多层肌肉相互交错构造而成,当人体进行骨盆底部肌肉收缩时,会使人体腹腔内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腹横肌进行收缩,有助于维持人体躯干的稳定。
四、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稳定状态训练
稳定状态训练是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的最基本方法,在稳定状态训练方法中,要求运动员坚持沉肩拔背,大腿内收,从而塑造良好的气质和形态。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借助把杆进行训练,同时伴随合适的音乐,让运动员沉浸在音乐的丰富情感中。此外,在稳定状态训练方法下,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的训练应该重点突出动作的力度、以及对身体重心的把握,从而强化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
(二)上肢训练
上肢训练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运动员上肢动作从静到动、从动到静的收展變化进行体现。在实际上肢训练过程中,教练可通过重复动作或动作定位等方式强化运动员对上肢运动的力度、运动幅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运动员的上肢训练实况给予适当的言语提示或指导,其重点在于帮助运动员感知手臂远伸、手指肌肉发力、上肢运动多重波浪的内在感觉。
(三)下肢训练
下肢训练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弓步跳、扎马步、原地纵跳、收腹跳等等。上述下肢训练方法对于男女运动员都比较适用,但在女性运动员中间,更多的是采用重复“燕式平衡”和“金鸡独立”等方式进行下肢训练。当然,在实际的下肢训练中,也可要求运动员进行负重训练,比如:让运动员肩负杠铃做提踵运动等。
(四)舞蹈啦啦操教学建议
在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教学或训练中,教练应注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教学,强化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难度或计划,从而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运动需求。另外,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还应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并注意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对学生的核心肌肉造成损伤。
五、结束语
高校舞蹈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营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同时注重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的协调。同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应将训练过程与音乐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气质和身体形态。此外,在实际教学中,还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对训练方法和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确保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