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在线上课堂历史教学的应用问题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翻转课堂、微课新課程形式的出现,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很大冲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模式,课程建模也逐渐提上日程。建立目标导学也应用于笔者的教学之中——“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该模式以落实课时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建构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持目标科学性、学习自主性、达标基础性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达到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又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  目标导学 历史课堂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24-02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的课标提出,究竟该如何把握,又该如何与现有的课本紧密结合?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对目标把握的问题,在天河区教研室的牵头下,区各校历史老师的努力下,成功出版《初中历史目标导学》一书,而在课堂中的应用也让我对目标导学这种课堂模式有更多的认识。
  一、目标导学案的必要性
  1.新课标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十载,初中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经过不断的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中历史教学多注重记忆和背诵,教师上课以单纯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和发挥,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与体验,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目标的达成,使我们明确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价值体现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服务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这些理念和要求的落实,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钱源伟在《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提到,“教学模式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实现程度。不少国家在改革课程的同时往往也进行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使两者能相互促进,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事求是地说,比之教学论的其他领域(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还是一个尚未成熟的领域,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目前也处在探索阶段。《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这表明,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构建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因此,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构建学科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目标导学模式的优势
  目标导学又是如何构建的,有何优势呢?据字意来看,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我国古代的“道”就是指目标,《尔雅》:“一达之谓道”,“道”就是“达”,头考虑走的地方,发展方向。这里的目标指教学目标体系。导学,这里指引导、指导、导控学习的意思,学习即成长。目标导学,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引导学习者的科学发展。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活动教学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先进教学理论,吸取了中西方教育家的“导学”思想和目标教学的成功经验而建构。
  目标导学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运用素质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主体生成,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按照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建立目标导学基本思想,抓住教和学目标落实这个关键,按照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构建“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导控、达成策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
  “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综合了当今先进教学理念和成功的课堂教学成果,提出以落实教学目标、转变教与学方式为主要任务,构建“生命、个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效果明显。
  二、目标导学的主要建构
  通过不断的摸索,我们主要将目标导学分解为以下步骤:
  1.目标定位
  根据课程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具体分解到每一课。整合三维目标,不再细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价值观”,而是三者合而为一。为了对课程内容有更准确的理解和追求,提炼重点难点,并将其与学习过程的时间、资源和检测相匹配。
  2.问题导学
  根据每节课的目标定位,利用思维导图,分别设计十个程度不同的问题。带着学生发现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帮助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服务。问题、方法、激励是思维的助跑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发现是引导学生深刻思维的主要策略,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同时要坚持限时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学习过程
  首先为基础落实。基本的历史因素是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本部分主要以记忆为主,将每课的子母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以简单有效的提纲方式展现,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科课程目标细化成具体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目标导控教师的教、导向学生的学,目标将成为师生发展的自觉意识。
  其次为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这部分是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也是展示历史课堂魅力的集中所在。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如图片、视频、漫画、史料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根据感性材料的补充,让学生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4.思维拓展
  作为对目标定位的补充和完善,在每节课的最后环節,我会设计一个比较开放,能够引起学生深刻思考的历史拓展问题。但在这个设计中,给学生提供思维方向,并对每个问题给出标准的“参考答案”。这一环节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掌握方法、发展能力。这一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多维互动,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意义建构”(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个性发展”。
  5.练习巩固
  在“达标检测”环节,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检测题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分必做和选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达标结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馈交流,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三、目标导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该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取和使用
  目标确定的依据既要参照课程标准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生活视野。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和训练,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意义构建”做准备。不同阶段的学生呈现不同的思维特点,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说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生动形象具体的材料刺激其历史思维能力,创设故事情景的模式更能激发此阶段的学习兴趣。而初三的学生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目标导学的使用效果更好。
  2.根据课程内容,可侧重不同的功能目标
  在多堂课程的尝试下,我认为,目标导学模式不应该一成不变。可根据自己课堂的实际需要侧重不同的功能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相机适时地调整目标,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目标的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达到意义建构,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比如在《洋务运动》课文中,目标导学案主要解决重点内容,而在《大变革时代》中,目标导学案又将思维拓展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教师不应该固有模式,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运用,才能将此模式发挥到最大功效。
  3.目标导学案应该与现代技术整合利用
  目标导学案不应该脱离教师课件而使用。如果课件与导学案想背离,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的制作中,应将导学案的内容融入到课件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导学课堂模式还在不断的完善。美国教育家BruceJoyce,Marsha Well和Emily Calhoun合著的《教学模式(第七版)》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的进行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过程。”所以我认为,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最终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而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孙亚玲,裴娣娜.《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余文森,黄国才,陈敬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齐健等.《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BruceJoyce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并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审视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加强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历史知识的来源,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核
期刊
【摘要】 核心素养的发布使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要用核心素养来统领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尝试将核心素养与课堂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从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供给对象三个方面说明如何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来推动课堂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
期刊
【摘要】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生物教学的重心发生转移。以往生物教学重视知识的传输,如今要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要想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将高效教学手段搬进课堂。微课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为此,本文探讨如何在生物课堂有效运用微课,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微课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期刊
【摘要】 高三学生已经进入数学科目的关键复习阶段,数学复习课的课堂实效性将会给高三学生应对全国卷测试的成绩带来明显的影响,因而体现了有效展开高三数学复习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复习课上,高三学生需要应对数学科目的复杂知识点,导致高三数学复习呈现较大的课程复习难度。为了达到帮助高三学生顺利应对数学全国卷高考的目的,那么数学教师应当运用正确方式来引导高三学生有效完成高三数学复习,增强高三学生应对数学高考的水
期刊
【摘要】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显著提高,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的学生,除了发挥智力因素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外,还可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功能,协同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充分揭示知识发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行知识分层教学,通过交流加强群体学习效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效益   【中
期刊
【摘要】英语自主学习对于初中英语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展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那么,着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 英语 自主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 英语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课堂互动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应式教育,整节课以讲知识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的互动环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做出改变,创建更好的高中英语课堂。下面,就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
期刊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 高中 历史课堂 逻辑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38-0
期刊
【摘要】 在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语文为王的时代逐渐到来,尤其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由于即将面对高考的到来,因此更应该不断增加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为高考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教师而言,教师也应该不断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创新自身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成绩得以提升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促
期刊
【摘要】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对学生 “授之以渔”,学生是很难找到窍门的。   【关键词】 概念教学 关键词 几何语言 类比   【中图分类號】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3-036-01  数学概念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