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诸城市地处鲁东南,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23处乡镇(街道),106万人口,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诸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舜帝、公冶长、张择端、刘墉、王统照、臧克家、王愿坚、王尽美等都是诸城人。诸城又称“龙城”,地下恐龙化石蕴藏丰富,被誉为“世界之最”的鸭嘴龙化石就出土并陈列于诸城。
诸城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近日,记者来到诸城市,采访了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书记刘德成。
记者:刘书记您好,诸城市的城市建设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惊喜,但今天我们想请您谈谈诸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历程。
刘德成:这个提议好。回顾总结诸城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从1984年到1987年,在全面推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围绕农业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了商品经济大合唱,产业化的理念初步形成。二是起步阶段。从1987年到1992年,全面推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体系初步建起。三是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正式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把农业的主要产业纳入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提高阶段。从2001年至今,适应经济国际化的新形势,加快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产业化内涵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近年来,诸城在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抓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刘德成: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四化”战略,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狠抓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记者:您阐释一下诸城实施“四化”战略的概念。
刘德成:从2003年开始,我们提出并深入实施了工业化、民营化、国际化和城镇化“四化”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财政总收入16亿元,其中地方收入9.5亿元,分别增长36%和4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3元,分别增长31.4%和8%,被山东省政府表彰为“农民增收先进市”。成功实现了“全国进百强”的奋斗目标,综合发展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76位,两年前移了106个位次。经过三年的发展,全市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发展。2005年,新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94家,总数达到420家;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79.1亿元,利税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1%和36%;有63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有56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其中7家过亿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2005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50.7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4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57.1%。投资1亿多元进行旧城改造。建起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9.6%。
记者:诸城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德成:首先,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构建产业化经营有效载体。目前,全市现有各类龙头企业12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近40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外贸公司、得利斯集团被列入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次,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诸城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市共有35个基地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认定总面积达到了52.3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2.7%。每年新建和改建畜禽标准化饲养场舍5000多栋,全市标准化饲养场出栏畜禽占总出栏量的85%以上。到目前,全市已有1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我们加强了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被确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承担单位。再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截至2005年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量达到1455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个行业,平均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民达到9.8万户。合作经济组织成为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的重要链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记者: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这方面诸城做了哪些工作?
刘德成: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我们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有效转移途径。近几年,全市每年有2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目前,共有26.2万名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9%。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靠四动”:一靠发展工业经济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实施工业化战略,全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培植起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三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全市14万名企业在职职工中,有9万名来自农村,人均年工资收入过万元。二靠加强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中规划建设了4个中心镇、7个重点镇,并建起了一批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市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达6.5万人。三靠发展职业教育促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每年培训农村初、高中毕业生6000多名。每年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被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省级试点市。四靠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筹资750万元建成了2200平方米现代化综合性的山东诸城人力资源市场,每年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和招聘洽谈会实现就业的农民工超过万人。
记者:怎样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刘德成:通过狠抓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重点组织实施了“五大工程”:(1)“村村通油路”工程。该工程自2003年启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近3亿元用于修建新油路、改造老油路,城乡油路总里程达到1160公里,全市90%的村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投资3000多万元,更新高档客运车辆212部,新增出租车100部,使城乡油路通车率达到100%。(2)“治水惠民”工程。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年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1亿元。去年市里陆续投资1.6亿元搞的潍河开发系列工程,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目前已解决414个村、28.4万人吃水难问题。去年起,着手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3)“兴教富农”工程。我们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中小学公用经费、困难学生就学“四个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4)“文明创建”工程 。连续五年在全市组织了以“十比十赛”为主要内容的十佳文明乡镇、百佳文明村庄、千优十星级文明户“十百千”创评竞赛活动,在全市农村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诸城去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5)“农村保障”工程。2005年,全市有637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8万人受到社会临时救济,共发放钱物140多万元。稳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75.6万农民参加,参与率达87.7%。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市政府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两个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提高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诸城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近日,记者来到诸城市,采访了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书记刘德成。
记者:刘书记您好,诸城市的城市建设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惊喜,但今天我们想请您谈谈诸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历程。
刘德成:这个提议好。回顾总结诸城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从1984年到1987年,在全面推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围绕农业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了商品经济大合唱,产业化的理念初步形成。二是起步阶段。从1987年到1992年,全面推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体系初步建起。三是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正式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把农业的主要产业纳入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提高阶段。从2001年至今,适应经济国际化的新形势,加快发展外向型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产业化内涵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记者:近年来,诸城在加快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抓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刘德成: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实施“四化”战略,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狠抓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记者:您阐释一下诸城实施“四化”战略的概念。
刘德成:从2003年开始,我们提出并深入实施了工业化、民营化、国际化和城镇化“四化”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财政总收入16亿元,其中地方收入9.5亿元,分别增长36%和46%;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3元,分别增长31.4%和8%,被山东省政府表彰为“农民增收先进市”。成功实现了“全国进百强”的奋斗目标,综合发展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76位,两年前移了106个位次。经过三年的发展,全市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发展。2005年,新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94家,总数达到420家;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79.1亿元,利税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1%和36%;有63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有56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其中7家过亿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2005年,全市完成招商引资50.7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4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57.1%。投资1亿多元进行旧城改造。建起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9.6%。
记者:诸城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德成:首先,狠抓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构建产业化经营有效载体。目前,全市现有各类龙头企业12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近40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5家,外贸公司、得利斯集团被列入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次,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诸城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市共有35个基地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认定总面积达到了52.3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2.7%。每年新建和改建畜禽标准化饲养场舍5000多栋,全市标准化饲养场出栏畜禽占总出栏量的85%以上。到目前,全市已有1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我们加强了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被确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承担单位。再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截至2005年底,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量达到1455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个行业,平均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社农民达到9.8万户。合作经济组织成为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的重要链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记者: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这方面诸城做了哪些工作?
刘德成: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我们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积极探索有效转移途径。近几年,全市每年有2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目前,共有26.2万名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4.9%。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靠四动”:一靠发展工业经济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实施工业化战略,全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培植起了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三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全市14万名企业在职职工中,有9万名来自农村,人均年工资收入过万元。二靠加强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集中规划建设了4个中心镇、7个重点镇,并建起了一批大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市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达6.5万人。三靠发展职业教育促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每年培训农村初、高中毕业生6000多名。每年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被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省级试点市。四靠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筹资750万元建成了2200平方米现代化综合性的山东诸城人力资源市场,每年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和招聘洽谈会实现就业的农民工超过万人。
记者:怎样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刘德成:通过狠抓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重点组织实施了“五大工程”:(1)“村村通油路”工程。该工程自2003年启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近3亿元用于修建新油路、改造老油路,城乡油路总里程达到1160公里,全市90%的村庄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投资3000多万元,更新高档客运车辆212部,新增出租车100部,使城乡油路通车率达到100%。(2)“治水惠民”工程。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每年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1亿元。去年市里陆续投资1.6亿元搞的潍河开发系列工程,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目前已解决414个村、28.4万人吃水难问题。去年起,着手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3)“兴教富农”工程。我们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中小学公用经费、困难学生就学“四个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4)“文明创建”工程 。连续五年在全市组织了以“十比十赛”为主要内容的十佳文明乡镇、百佳文明村庄、千优十星级文明户“十百千”创评竞赛活动,在全市农村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诸城去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5)“农村保障”工程。2005年,全市有637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8万人受到社会临时救济,共发放钱物140多万元。稳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75.6万农民参加,参与率达87.7%。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市政府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两个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提高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