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做终端促销投入之前,除了选择时机,还需要企业把握两个重点问题:
我应该往哪个区域投入终端促销?
我应该往哪类终端投入促销?
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与否,实际上决定着终端促销计划很大一部分投入的成本和最终绩效--如果把促销费用,也就是珍贵的企业现金流投入到了错误的区域或者终端,那企业就会遭遇双重损失,甚至失去一年的好业绩。
区域市场和终端的分类标准
对区域市场/终端进行分类时,都可以采取客观和主观两种方法:
1.客观分类法:即以行业总体性地域分布或零售行业的单店状况为基准,不去考虑企业自身的销售情况。
如在区域划分上,国内市场可分为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一类市场,以杭州、苏州、青岛等城市为代表的二类市场,其他地区都被列为三类市场。或者以中心城市为代表的一类市场,以中心城市的郊县和其他中小城市为代表的二类市场,以乡镇为代表的三类市场;或者以地理区域分的东北市场、华北市场等。
而对于终端,则可依据营业面积大小和销售额高低,把终端商超分为大店、小店;也可以按销售额排列划分为A、B、C、D店。
2.主观分类法,即以企业在各区域/店的销售表现为基准,不去考虑什么市场或终端的大背景。
如以绝对市场销量和相对市场份额为两个纬度,可以将企业销售的区域市场,分为以下几类(见图1):
相类似的,如以商超的绝对市场销量和相对市场份额两个纬度,来区分企业的终端商超,可以得到以下四类终端(见表2)。
两种分类法各自的适用情形
主观或客观两个分类法,对于企业而言都有重要意义,但需要区分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能找到它们适合的情境。这时,我们就要看自己的企业到底在采取什么成长战略(参考相关链接)。
企业的终端促销活动,肯定是在三种密集型成长战略中的其中一个战略指导下完成的。因此要确定促销活动的实施区域或实施终端,则需按照以下规律:
如果企业实行"市场渗透战略"及"产品开发战略",则其进入的是现有市场,就可以参考以往的销售情况,显然,可采用主观分类法。
企业实行"市场开发战略"(乃至多样化战略),这是进入新市场时,企业没有基础,必须要考量行业背景容量、区域竞争状况或商超单店销售情况等客观信息,因此适用客观分类法。
具体区域市场的确定
当企业实施"市场开发战略"时,按照客观分类法,则需要对行业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仔细盘点竞争者的市场表现,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采取避实就虚的差异化策略,选择一个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区域,进行促销活动--总之,追求的是新字。
比如娃哈哈在早期开拓市场时,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一类市场,选择幅员辽阔的二、三类市场推广,选择新的通路方式(与超大量的二批商合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跨国企业由于缺乏对本土客观情况的把握,初期人市一般都选在中心城市进行大规模终端促销。
当企业实施"市场渗透战略"及"产品开发战略"时,按照主观分类法,就得到图1显示的四类市场。四个区域市场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及相对应的市场竞争策略。(见表1)
根据上表,我们只能确定第三类市场是要被抛弃的。但是对于其他三个市场,还有一个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要素包括:
促销活动的目的(为品牌量,还是为渠道关系?);
企业的的广告宣传资源;
该区域的市场渠道网络和零售网点情况,能否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前期铺货;
经销商的实力及合作意愿,能否在活动期间提供相应支持;。终端市场基础情况,区域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具体终端商超的确定
当企业实施"市场开发战略"时,按照客观分类法,首先需要对行业商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盘点竞争者的市场表现,然后避实就虚,选择一个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终端商超,进行促销活动。
同样拿娃哈哈举例,它开拓市场时,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KA店,而选择数量众多的B、C、D店,乃至农村的夫妻老婆店进行市场推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跨国企业初期人市则只能选择在KA进行推广,这已经成为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映式和序曲。
当企业实施"市场渗透战略"及"产品开发战略"时,按照主观分类法,如图2划分的四类终端商超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及相对应的市场竞争策略。
根据上表,我们只能确定C、D店是要被抛弃的。但是对于其他三种终端,还有一个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要素包括:
促销活动的目的(为品牌?销量?为终端关系?);
企业的广告宣传资源;单店人流量、形象、地理位置等基础条件;
商超定位及其商圈的顾客群,与促销产品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一致,即消费品促销要以社区、家庭零散购买为主;
店方有较好的合作意愿,能够提供(有偿)较大较好的陈列位置,愿意配合厂方促销、备货、陈列、让利、宣传、定价等。
H公司错在哪里
H公司(其基本情况请参见本刊上期专题介绍)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他本身是处于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渗透战略的实施阶段,但对于促销却采用"市场开发战略"的促销计划方法。
促销区域方面
H公司以往的促销活动,一般分为"从上到下"的促销活动,和"从下至上"的促销活动两种类型。
"从上到下"指的是企业市场部统一安排(实际上是老总直接授意安排)的促销活动,但在具体运用中,却没有对不同区域市场进行分析,往往是一套方案打遍全国。
而"从下至上"是指各区域主管(经销商)向H企业总部提报促销申请,然后由总部进行审批。这必然导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最需要促销资源的区域,一年到头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
H公司现阶段的促销活动,均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渗透战略。所以采取主观分类法,根据企业营销现状从各区域市场排出相应的分类。
同时,由于H公司该阶段的推广活动,是在区域市场有限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推广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少有广告配合,很难在处于相对劣势的区域获得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将促销区域选择在了"一类区域市场",即绝对销售额、相对市场份额与邻近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做得相对成熟的区域。一类市场的选择,实际上是为以促销活动为核心的推广计划顺利执行,提供销量增长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资源的外部保障。
促销终端方面
分析H公司销售报表,可发现每次促销几乎都会涵盖所有终端,无论是大店、还是小店,无论是H公司强势的终端,还是弱势终端。比如,在"强生"非常强势的某地家乐福店,H公司硬是投入大量促销资源,一个阶段下来,销售额几乎没有一点上升的迹象。而还有很多本应在商超投放的"炮弹",在进入没有受控的农村市场后,变成供给渠道的"黑血"。
H公司处于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渗透战略阶段,所以我们在对目标市场的分类选择上,采取了主观分类法,根据企业在商超的销售情况进行梳理,对商超分类。
由于H公司准备开展的推广活动,核心目的是要保证新产品的顺利启动,所以衡量活动成功的标准是产品销售额,而不是品牌影响力。据此,当选择在那些具有较大销量成长空间的单店,即两类"B店",而不是销量增长有限的A、C、D店;
同时,H公司在B店(高占有率)开展促销活动,能加强与商超紧密的合作关系,且能在提高销量的同时,有效提高竞争壁垒;在另一类B店(高销售额)开展促销活动,预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编辑:张斌yamantaka@vip.sina.com
在做终端促销投入之前,除了选择时机,还需要企业把握两个重点问题:
我应该往哪个区域投入终端促销?
我应该往哪类终端投入促销?
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与否,实际上决定着终端促销计划很大一部分投入的成本和最终绩效--如果把促销费用,也就是珍贵的企业现金流投入到了错误的区域或者终端,那企业就会遭遇双重损失,甚至失去一年的好业绩。
区域市场和终端的分类标准
对区域市场/终端进行分类时,都可以采取客观和主观两种方法:
1.客观分类法:即以行业总体性地域分布或零售行业的单店状况为基准,不去考虑企业自身的销售情况。
如在区域划分上,国内市场可分为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一类市场,以杭州、苏州、青岛等城市为代表的二类市场,其他地区都被列为三类市场。或者以中心城市为代表的一类市场,以中心城市的郊县和其他中小城市为代表的二类市场,以乡镇为代表的三类市场;或者以地理区域分的东北市场、华北市场等。
而对于终端,则可依据营业面积大小和销售额高低,把终端商超分为大店、小店;也可以按销售额排列划分为A、B、C、D店。
2.主观分类法,即以企业在各区域/店的销售表现为基准,不去考虑什么市场或终端的大背景。
如以绝对市场销量和相对市场份额为两个纬度,可以将企业销售的区域市场,分为以下几类(见图1):
相类似的,如以商超的绝对市场销量和相对市场份额两个纬度,来区分企业的终端商超,可以得到以下四类终端(见表2)。
两种分类法各自的适用情形
主观或客观两个分类法,对于企业而言都有重要意义,但需要区分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能找到它们适合的情境。这时,我们就要看自己的企业到底在采取什么成长战略(参考相关链接)。
企业的终端促销活动,肯定是在三种密集型成长战略中的其中一个战略指导下完成的。因此要确定促销活动的实施区域或实施终端,则需按照以下规律:
如果企业实行"市场渗透战略"及"产品开发战略",则其进入的是现有市场,就可以参考以往的销售情况,显然,可采用主观分类法。
企业实行"市场开发战略"(乃至多样化战略),这是进入新市场时,企业没有基础,必须要考量行业背景容量、区域竞争状况或商超单店销售情况等客观信息,因此适用客观分类法。
具体区域市场的确定
当企业实施"市场开发战略"时,按照客观分类法,则需要对行业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仔细盘点竞争者的市场表现,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采取避实就虚的差异化策略,选择一个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区域,进行促销活动--总之,追求的是新字。
比如娃哈哈在早期开拓市场时,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一类市场,选择幅员辽阔的二、三类市场推广,选择新的通路方式(与超大量的二批商合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跨国企业由于缺乏对本土客观情况的把握,初期人市一般都选在中心城市进行大规模终端促销。
当企业实施"市场渗透战略"及"产品开发战略"时,按照主观分类法,就得到图1显示的四类市场。四个区域市场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及相对应的市场竞争策略。(见表1)
根据上表,我们只能确定第三类市场是要被抛弃的。但是对于其他三个市场,还有一个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要素包括:
促销活动的目的(为品牌量,还是为渠道关系?);
企业的的广告宣传资源;
该区域的市场渠道网络和零售网点情况,能否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前期铺货;
经销商的实力及合作意愿,能否在活动期间提供相应支持;。终端市场基础情况,区域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具体终端商超的确定
当企业实施"市场开发战略"时,按照客观分类法,首先需要对行业商超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盘点竞争者的市场表现,然后避实就虚,选择一个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终端商超,进行促销活动。
同样拿娃哈哈举例,它开拓市场时,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KA店,而选择数量众多的B、C、D店,乃至农村的夫妻老婆店进行市场推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跨国企业初期人市则只能选择在KA进行推广,这已经成为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映式和序曲。
当企业实施"市场渗透战略"及"产品开发战略"时,按照主观分类法,如图2划分的四类终端商超各自有不同的特性,及相对应的市场竞争策略。
根据上表,我们只能确定C、D店是要被抛弃的。但是对于其他三种终端,还有一个选择过程。这些选择要素包括:
促销活动的目的(为品牌?销量?为终端关系?);
企业的广告宣传资源;单店人流量、形象、地理位置等基础条件;
商超定位及其商圈的顾客群,与促销产品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一致,即消费品促销要以社区、家庭零散购买为主;
店方有较好的合作意愿,能够提供(有偿)较大较好的陈列位置,愿意配合厂方促销、备货、陈列、让利、宣传、定价等。
H公司错在哪里
H公司(其基本情况请参见本刊上期专题介绍)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他本身是处于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渗透战略的实施阶段,但对于促销却采用"市场开发战略"的促销计划方法。
促销区域方面
H公司以往的促销活动,一般分为"从上到下"的促销活动,和"从下至上"的促销活动两种类型。
"从上到下"指的是企业市场部统一安排(实际上是老总直接授意安排)的促销活动,但在具体运用中,却没有对不同区域市场进行分析,往往是一套方案打遍全国。
而"从下至上"是指各区域主管(经销商)向H企业总部提报促销申请,然后由总部进行审批。这必然导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最需要促销资源的区域,一年到头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
H公司现阶段的促销活动,均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渗透战略。所以采取主观分类法,根据企业营销现状从各区域市场排出相应的分类。
同时,由于H公司该阶段的推广活动,是在区域市场有限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推广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少有广告配合,很难在处于相对劣势的区域获得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将促销区域选择在了"一类区域市场",即绝对销售额、相对市场份额与邻近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做得相对成熟的区域。一类市场的选择,实际上是为以促销活动为核心的推广计划顺利执行,提供销量增长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资源的外部保障。
促销终端方面
分析H公司销售报表,可发现每次促销几乎都会涵盖所有终端,无论是大店、还是小店,无论是H公司强势的终端,还是弱势终端。比如,在"强生"非常强势的某地家乐福店,H公司硬是投入大量促销资源,一个阶段下来,销售额几乎没有一点上升的迹象。而还有很多本应在商超投放的"炮弹",在进入没有受控的农村市场后,变成供给渠道的"黑血"。
H公司处于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渗透战略阶段,所以我们在对目标市场的分类选择上,采取了主观分类法,根据企业在商超的销售情况进行梳理,对商超分类。
由于H公司准备开展的推广活动,核心目的是要保证新产品的顺利启动,所以衡量活动成功的标准是产品销售额,而不是品牌影响力。据此,当选择在那些具有较大销量成长空间的单店,即两类"B店",而不是销量增长有限的A、C、D店;
同时,H公司在B店(高占有率)开展促销活动,能加强与商超紧密的合作关系,且能在提高销量的同时,有效提高竞争壁垒;在另一类B店(高销售额)开展促销活动,预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编辑:张斌yamantak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