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我发现了盘龙城遗址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今年是盘龙城遗址发现 51周年。在经过多年的发掘勘探所得的资料基础上,人们对盘龙城遗址的认知和研究也逐步地走向深入。2001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主编出版了《盘龙城——1963-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这是1963年到1994 年这段时期在盘龙城所做田野发掘工作的收获成果。这些成果,具体地说明了盘龙城遗址对武汉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意
其他文献
中国雕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艺术之一,有着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战国以后中国的雕塑有很大的发展,我们看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人惊叹的雕塑艺术:魏晋以后佛教艺术兴起,敦
1965年9月20日.我的刑期满了。队长叫我填一张留场就业申请表.表上印好是:“我无家可归,无业可就,自愿申请留场就业。”我心想以前吃过“主动”的亏了.我不填。申辩说:“我不是无家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所以,新史料的发现,新观点的提出,总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近读《武汉通史&#183;中华民国卷》上册,“唐生智第八军首入武昌城”的标题,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作者开
人们有可能想到,在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倒台以后,会有一批“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老干部、老学者向邓小平递交申诉求助信,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恢复工作,但恐怕不会有人能想到我这位北京大学的支持聂元梓的“造反派”也向邓小平递交申诉信求助,问题同样很快得到解决,恢复工作,并且这件事情还是在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给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是1965年北大哲学系毕业留
用毛笔写字。当下谓之书法,在半个世纪前。却是国人书写的一种极平常方式。下至幼童。上至老叟,只要读书学习,就少不了提笔蘸墨、上下挥舞的功夫。执笔端坐于案头成为那个时候读
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姐姐是在杭州。父亲由成都到祁阳时把姐姐留在了老家三堂街读书.此前的我太小,对她没印象。抗战胜利后父亲把她接到杭州来读书,这时她初中已经毕业了.以同等学
吴先铭先生生前曾任武汉文史研究馆馆员、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市民革成员。我与吴先生相识于1980年初冬,那时,他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一个街道小工厂
杂技厅由演出厅、观众休息厅、演员化妆室、排练厅、动物房、进出候场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通畅,空间处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