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与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然而,在数学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学生接受起来困难,老师教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造成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改革数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执教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方法与广大初中数学教育者进行分享,希望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关键词】 初中数学;基础;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要求,教师要对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案,以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知识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权威,学生不过是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是被动接受。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其次,要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最后,要不断学习,摸索实践,不断地通过反思和比较进行提升,把新理念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的沟通;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分式”时,先提问学生:“关于分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问:“关于分式,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學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达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意见,若回答不完整,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途径。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3)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4)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5)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五、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林素芬.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探讨[J].理论创新,2010(4).
[2]乔玉平.对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2).
[3]李瑾.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一些探索[J].读与学,2012(2).
【关键词】 初中数学;基础;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要求,教师要对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案,以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知识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权威,学生不过是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是被动接受。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其次,要认识到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最后,要不断学习,摸索实践,不断地通过反思和比较进行提升,把新理念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以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转变学习方式,获得新知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的沟通;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分式”时,先提问学生:“关于分式,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问:“关于分式,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和问题自学课本,并把获得的知识在小组、班级中交流,从而增强學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归纳、表达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答,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意见,若回答不完整,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途径。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3)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4)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5)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五、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林素芬.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探讨[J].理论创新,2010(4).
[2]乔玉平.对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2).
[3]李瑾.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一些探索[J].读与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