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个体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发展都离不开家庭这个重要的场所和环境。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家庭也是一个系统,整个社会系统中一个最基本的系统就是由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家庭系统,从本质上讲,家庭系统属于一种社会生活组织系统。本文揭示了我国家庭教育资源的分配现状,重视家庭所有成员的相互依存和均衡发展,针对女性在家庭资源分配方面的现状,主张积极改善女性与家庭、女性与环境的状况等等,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资源的合理与均衡的分配,这对于家庭所有成员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资源;子女教育;均衡发展
引言
家庭从诞生起就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关系。家庭成员通过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存,改造自然,通过两性的结合保持后代的繁衍,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维持家庭的生存、稳定,共同推动家庭的进步,乃至社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均衡的系统,拥有着社会信息沟通和社会资源转换的功能。就家庭系统作为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家庭环境中输入各种形式的资源或有助于父母教养子女,有助于子女学习;或不利于儿女健康成长。
如何理解家庭教育资源呢?家庭教育资源的概念涵义广泛,是影响家庭成员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包括人力、财力、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其中,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本是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影响内容;它们对家庭成员的社会观念,理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个体的社会平等观念和公平意识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一、理论思考——家庭资源分配的社会性别思考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传统意义的“家”的概念进行剖析,认为在家庭系统的分工合作中,性別分工是最基本的社会分工,女性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决定了她们在社会分工中的责任和在家庭生活中更多的承担养育子女、教育下一代的任务。由于她们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放在了家庭上,与男性相比必然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样就造成了性别不平等,进而形成了经济不平等,这就是女性遭受压迫和歧视的重要的社会根源。目前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提法有两种,即女性主义的生态学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者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在《女性主义毁灭》(1974)中指出,对女性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应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重新认识,找出贬低女人与贬低自然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反对在二元式思维方式以及父权制世界观统治下的对女性与对自然界的压迫,主张逐步建立一种新型态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不主张将人与自然分离,将思想与感觉分离,严厉批判二元对立的理论。总的来讲,生态女性主义所希望的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和女性主义原则重建人类社会。
二、家庭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分析
1.女性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现状
衡量女性在教育资源享有方面的现状主要有两大指标:第一类指标是受过各种程度教育的女性在女性总人口中的比例,另一类指标是相较于男性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程度如何。尽管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推动女性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国男女人口接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男性平均学历普遍高于女性。因此,实践和研究都证明了家庭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是个体的性别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个体受性别歧视经验是意识觉醒的因素,然而性别意识的构成并不局限在个人受歧视的经验。固然性别意识的形成并不必然基于一个自觉的性别压迫成长经历,但却是性别意识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研究的受访者们在陈述自己的性别成长经验时,有些女生却认为自己错生为女性,即女性的性别不受家庭和社会期待,甚至认为没有生儿子是父母上辈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而遭受上天的惩罚,认为母亲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仿佛已经是一个世界的崩溃。
2.家庭教育资源分配与平等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所有内容: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教养方式等。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均衡的系统,拥有着社会信息沟通和社会资源转换的功能。就家庭系统作为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家庭自环境中输入各种形式的资源,某些形式的资源可能有助于父母教养子女,同时有助于子女的学习,如父母带子女参加文化活动,或者各种才艺学习等;某些形式的资源可能与父母教养没有直接关联,但透过家庭的转换功能,成为子女教养的必要资源;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成功与否,研究的结果认为,出身上层阶层的家庭子女们在家庭作业上只花费较少的时间,而可能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如:聆听音乐会、欣赏戏剧、参观美术馆和阅读文学作品。同时,较高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通常在家庭里也能接触到有关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活动,在家中也能获得较多的文化资本,并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在学校里获得优异的变现。因此,拥有许多社会活动实践的父母和家庭,其子女的学业成就会很高,因为父母参与社会活动资源的多少能够提升其子女的未来成就抱负以及对未来的需求。
所以,无论个体从小是否有自觉受到性别歧视经验,并不表示其主体的性别体验不重要,我们应该考虑个体在性别意识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如果从小遭遇性别不公的人,可能会有高度的兴趣和动机去了解家庭和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旦她们进入高等教育,就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3.家庭的财务资本的分析
同样,不能忽略的另一家庭教育资源就是家庭的财务资本,社会学家提奇曼等(1997)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如果父母拥有更多的教育和收入就越有可能,也越有能力和动机创造出教育资源,并为其子女的学业技能和未来前途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基础,良好的家庭财务能力业可以为其子女购买更好的学习辅助资料,布置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子女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佳的学业成绩,强调了家庭财务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另外,如果个体从小生活在自由开放的家庭中的人,则可以接触到一些非主流的知识论述,诸如环保问题的论述、营养卫生的论述等等;即使她们在成长历程中并没有自觉受到歧视,但是她们有可能会看到身边的女性朋友和同学处在性别不公平的环境中,而且在一个性别歧视的社会中,任何人都无法局限在家庭的生活中,人们总是要进入校园、参加工作、踏入社会、学会交往等,所以,人们必然会遭遇社会性别不公和性别歧视的经验的。
三、小结
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人们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尽管许多家庭对男孩和女孩有着同等的教育观念、教育信念、教养动机和社会态度,但在学业的支持上却表现了性别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农村的许多家庭中,家庭的教育资源往往倾向于男孩,男孩的重要性通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被强化,女孩于家庭的地位低于家庭中的男孩。目前,尽管中国女性在各级教育领域已享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比男性来说,我国女性享有教育资源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因此积极改善女性与家庭、女性与环境的状况等,让女性在家庭资源分配中享有和男性平等均衡份额,重视家庭所有成员的相互依存和均衡发展,促进家庭教育资源更加合理与均衡的分配,这对于家庭所有成员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农村家庭教育策略中的性别差异:“保男顾女”的资源分配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0
[2]田良臣.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成功家庭教育的五大特征[J].现代家教,2001(1):12-13
【关键词】家庭教育资源;子女教育;均衡发展
引言
家庭从诞生起就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关系。家庭成员通过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存,改造自然,通过两性的结合保持后代的繁衍,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共同维持家庭的生存、稳定,共同推动家庭的进步,乃至社会的发展,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均衡的系统,拥有着社会信息沟通和社会资源转换的功能。就家庭系统作为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家庭环境中输入各种形式的资源或有助于父母教养子女,有助于子女学习;或不利于儿女健康成长。
如何理解家庭教育资源呢?家庭教育资源的概念涵义广泛,是影响家庭成员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包括人力、财力、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其中,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本是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影响内容;它们对家庭成员的社会观念,理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个体的社会平等观念和公平意识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一、理论思考——家庭资源分配的社会性别思考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传统意义的“家”的概念进行剖析,认为在家庭系统的分工合作中,性別分工是最基本的社会分工,女性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决定了她们在社会分工中的责任和在家庭生活中更多的承担养育子女、教育下一代的任务。由于她们把更多的精力、时间放在了家庭上,与男性相比必然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样就造成了性别不平等,进而形成了经济不平等,这就是女性遭受压迫和歧视的重要的社会根源。目前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的提法有两种,即女性主义的生态学和生态学的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者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试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在《女性主义毁灭》(1974)中指出,对女性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应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重新认识,找出贬低女人与贬低自然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反对在二元式思维方式以及父权制世界观统治下的对女性与对自然界的压迫,主张逐步建立一种新型态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不主张将人与自然分离,将思想与感觉分离,严厉批判二元对立的理论。总的来讲,生态女性主义所希望的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和女性主义原则重建人类社会。
二、家庭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分析
1.女性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现状
衡量女性在教育资源享有方面的现状主要有两大指标:第一类指标是受过各种程度教育的女性在女性总人口中的比例,另一类指标是相较于男性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和程度如何。尽管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推动女性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国男女人口接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男性平均学历普遍高于女性。因此,实践和研究都证明了家庭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是个体的性别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个体受性别歧视经验是意识觉醒的因素,然而性别意识的构成并不局限在个人受歧视的经验。固然性别意识的形成并不必然基于一个自觉的性别压迫成长经历,但却是性别意识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研究的受访者们在陈述自己的性别成长经验时,有些女生却认为自己错生为女性,即女性的性别不受家庭和社会期待,甚至认为没有生儿子是父母上辈子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而遭受上天的惩罚,认为母亲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仿佛已经是一个世界的崩溃。
2.家庭教育资源分配与平等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所有内容: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教养方式等。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均衡的系统,拥有着社会信息沟通和社会资源转换的功能。就家庭系统作为教育资源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家庭自环境中输入各种形式的资源,某些形式的资源可能有助于父母教养子女,同时有助于子女的学习,如父母带子女参加文化活动,或者各种才艺学习等;某些形式的资源可能与父母教养没有直接关联,但透过家庭的转换功能,成为子女教养的必要资源;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成功与否,研究的结果认为,出身上层阶层的家庭子女们在家庭作业上只花费较少的时间,而可能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参与社会,如:聆听音乐会、欣赏戏剧、参观美术馆和阅读文学作品。同时,较高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通常在家庭里也能接触到有关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活动,在家中也能获得较多的文化资本,并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在学校里获得优异的变现。因此,拥有许多社会活动实践的父母和家庭,其子女的学业成就会很高,因为父母参与社会活动资源的多少能够提升其子女的未来成就抱负以及对未来的需求。
所以,无论个体从小是否有自觉受到性别歧视经验,并不表示其主体的性别体验不重要,我们应该考虑个体在性别意识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如果从小遭遇性别不公的人,可能会有高度的兴趣和动机去了解家庭和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旦她们进入高等教育,就能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3.家庭的财务资本的分析
同样,不能忽略的另一家庭教育资源就是家庭的财务资本,社会学家提奇曼等(1997)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如果父母拥有更多的教育和收入就越有可能,也越有能力和动机创造出教育资源,并为其子女的学业技能和未来前途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基础,良好的家庭财务能力业可以为其子女购买更好的学习辅助资料,布置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子女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较佳的学业成绩,强调了家庭财务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家庭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另外,如果个体从小生活在自由开放的家庭中的人,则可以接触到一些非主流的知识论述,诸如环保问题的论述、营养卫生的论述等等;即使她们在成长历程中并没有自觉受到歧视,但是她们有可能会看到身边的女性朋友和同学处在性别不公平的环境中,而且在一个性别歧视的社会中,任何人都无法局限在家庭的生活中,人们总是要进入校园、参加工作、踏入社会、学会交往等,所以,人们必然会遭遇社会性别不公和性别歧视的经验的。
三、小结
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人们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尽管许多家庭对男孩和女孩有着同等的教育观念、教育信念、教养动机和社会态度,但在学业的支持上却表现了性别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农村的许多家庭中,家庭的教育资源往往倾向于男孩,男孩的重要性通过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被强化,女孩于家庭的地位低于家庭中的男孩。目前,尽管中国女性在各级教育领域已享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比男性来说,我国女性享有教育资源的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因此积极改善女性与家庭、女性与环境的状况等,让女性在家庭资源分配中享有和男性平等均衡份额,重视家庭所有成员的相互依存和均衡发展,促进家庭教育资源更加合理与均衡的分配,这对于家庭所有成员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农村家庭教育策略中的性别差异:“保男顾女”的资源分配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0
[2]田良臣.家庭资源的合理配置—成功家庭教育的五大特征[J].现代家教,20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