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兰考县人民群众的食用油供应及安全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食用油是现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供应与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身体健康。但近年来,食用油安全事故频发,地沟油、高效致癌物的发生使食用油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严重。花生是兰考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兰考县的支柱农业。由于地下害虫危害的日益严重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农药残留超标,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发展花生田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尤为重要。
  [关键词] 兰考县 食用油 花生田 病虫害 防控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64-01
  绿色、健康、环保等主题的倡导,使植物油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用油。近年来地沟油、致癌物超标等现象的出现使得食用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得不重视绿色、安全的食用油的生产。据我国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近年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升高,花生油是我国居民需求较大的食用油。生产绿色、安全的花生食用油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花生田的绿色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兰考县,花生是三大宝之一且是兰考的主要油料作物,也可以说是兰考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兰考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左右,不但可以满足自身食用供应,也畅销于周边地区,是农业收入的更重要来源,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耕作粗放,秸秆返田量大,退耕还林等因素的影响和环境的变化,地下害虫的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蛴螬的危害逐年加重,常年蛴螬平均密度为12头/平方米,危害果率17%;严重年份20~30头/平方米,为害果率20~25%,减产15%左右,发生严重的地块甚至絕收,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再者,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对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花生田病虫害防治力不从心,滥用农药和加大使用的现象普遍发生,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所以,搞好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刻不容缓。
  自2009年省政府在兰考县实施《河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兰考县1.6万亩优质花生项目》以来,由兰考县农技推广站具体负责项目区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通过几年的连续实施,群众不再为病虫害防治问题发愁,种植积极性提高,近几年我县花生种植面积每年以4%的幅度递增,现已稳定在26万亩左右,基本满足了兰考县及周边地区食用植物油的需求。现将我县农技推广站通过四年来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花生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如下:
  一、做好花生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长期的连茬种植、秸秆返田等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病虫源,往往成为花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花生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技术环节:
  1.在6月中旬按照盏/50亩的设计在全县的食用油倍增计划项目区安装了220盏频振式杀虫灯,保证在6月下旬以前投入使用,在金龟子盛发期每夜/盏能诱杀3公斤(4500头),平时每夜/盏诱杀2公斤(3000头),按雌雄比1:1,每头产卵40-60粒计算,共计每夜能诱杀660000头,减少产卵量1320万粒,迅速遏制住了兰考县蛴螬迅猛发展的势头。
  2.项目组统一采购徐州铜山农药厂生产的“舵手”土壤处理剂。在6月下旬-7月初在雨中撒施或撒施后立即浇水或沟施于花生侧旁,在蛴螬初孵期将其杀灭,对其控制效果显著。通过以上两种技术措施的实施,大大压低了我县花生生产区的地下害虫虫口密度,控制了地下害虫的为害。
  二、做好花生田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花生田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虫害也较为常见,对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及时进行防空。对花生田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病虫害放生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安全施药,确保使用低残留农药的绿色防空措施。
  1.要做好花生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测报是关键,农技推广站专门成立了一支项目区病虫害测报组,随时调查花生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趋势预测。
  2.农技推广站在项目区分别成立了机防队,根据面积的大小分配不同数量的3WBF-18迷雾机,并统一培训机手,使他们能正确操作、维修、保养。
  3.根据测报组的测报结果,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以后,由项目区统一采购农药,交由机防队统一实施,对花生田的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用1.8%阿维菌素防治,在确保了防效的情况下,保护了天敌,维护了生态环境。在花生草害及叶斑病发生期,及时统一化除及采用戊唑醇等杀菌剂统一防治。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几年项目区的花生产量及品质大幅度提高,项目验收组测产验收,实施绿色防控的项目区平均单产达到了400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192公斤,且提高了食用的安全系数。2012年全县花生总产达到6.1万吨,基本满足了兰考县及周边地区群众的食用油供应。
  参考文献
  [1]何淑群.探问食用油安全[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1(4):5~7.
  [2]申文科.滦南县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12(5):25~26.
  [3]卞松民.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
其他文献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1 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
如何让学生学好物理,是每位物理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态度积极,就能促进学生学好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心系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做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引路人.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  识  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可见,
最近几年,受干旱影响,我省一些水田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上水田相对效益的降低,水田改旱田面积增多。由于水田土壤长期形成的特定生态条件,加上水田地区的农民长期从事水稻栽培缺乏旱田生产技术,特别是水田改种旱田要种植哪种作物、选择什么品种等缺乏经验。本文针对水田改种玉米以后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并对水改旱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出配套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1 水改旱玉米品种的选择    水
分期施基肥、种肥和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养分的连续供应,但在生产实践上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追肥上,一是耗费工时。二是浪费化肥。三是追肥不及时。而利用尿素增效剂可使氮肥的肥效提高到120天,用尿素增效剂混合尿素,再配以适量的磷钾肥,制成多元长效复合肥,这种复合肥一次深施后,再不必施种肥和追肥,产生1大于3的施肥效果。  施肥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绝大多数农作物都要分别施入基肥、种肥和
[摘 要] 介绍了大棚西瓜-黑菜高效种植模式,总结了该模式的茬口安排及西瓜、黑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及产量效益,以期为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棚 西瓜 黑菜 高效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93-02  采用大棚西瓜—黑菜的种植方式,可以及时把握较好的市场行情,上市早且上市期长,有益
[摘 要] 近年来,中央和重庆都大力提倡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而小城镇建设发展是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但是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千镇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小城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垫江县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特色 小城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
一、 玉米需肥特点  玉米是高耐水肥且需肥量大的高产作物,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是发挥玉米大幅增产的重要措施。据试验分析,亩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2.2―2.8公斤,五氧化二磷0.7―0.9公斤,氧化钾1.5―2.3公斤。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数量、比例有很大不同,从三叶期到拔节期,随着幼苗的生长消耗养分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个生育期吸收营养物质虽然少,但必须满足要求才能获得壮苗。拔节到抽雄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36-01  一、农广校基本情况  千阳县农广校现拥有三块牌子(千阳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千阳县分校、千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学校);开设了三项学历教育(中专、大专、专升本);实施了三大培训工程(普及性培训、项目培训、实用人才培训)。 专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时期非常重要的学科,主要学习物质的结构和变化,比较复杂和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理念运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化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通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更容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从课堂教学的三个方面对化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提高高中化学教學质
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种植面积160多万公顷,其中垦区寒地水稻种植面积突破70万公顷。连续几十年的生产种植,几乎全部依靠化肥无任何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处以应用推广阶段。在水稻生产的连年种植,携走土壤中大量有机质,造成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壤地力不断下降,生产中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对水稻稳产高产和优质高效形成障碍。现将多年来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做以总结。  一、三种不同收获方式的水稻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