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种子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入及农村的稳定。但是很多农民在购买了种子之后,没有选择正确的种子栽培管理技术,大大影响了种子的种植效果。如何提升种子栽培管理技术,对种子栽培技术进行规范,相关部门需要加以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提升种子栽培管理水平。
关键词:种子;栽培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42-02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志码: B
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各地县设立了种子管理站,其职能体现在:首先,需要对国家关于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积极参与到种子的栽培中;其次,保证种子的质量,做好种子的栽培管理工作,务必保证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 选择种子田,准备苗床
1.1 选择种子田
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是产生优质高效种子的前提保证。在选择种子田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生产地点,还要选择合适的土壤,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牧草养殖繁殖区域。
1.2 准备苗床
选择合适的种植田,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杂草、病虫害,为高效高产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苜蓿种子为例,利用秋季的麦茬建立起的生产田,首先需要使用除莠剂,将田旋花和芦苇等恶性杂草去除,平整度相对较好的地块可以通过耕法做好种植工作,平整度比较差的要严格做好平整工作,做好平整耕翻[1]。
1.3 做好种子田的布局工作
为了有效减少品种和品种之间机械和生物学的混杂情况,在实际的种植中,一个地区只种植一种类型的作物,如果要在同一个场地种植多种类型的品种时,需要做好田间的布局工作。
2 播前准备
2.1 品种的选择
种子田选择完成之后,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提升种子生产效率的前提保障,种子的品质也是种子生产的前提保证。在生态环境最为适宜的情况下,选择播种的种子,要保证品质优良、高纯度、高发芽率的良好势头,同时也要明确种子的来源,尽可能满足国家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
2.2 种子的处理
种子选中之后,要检验播种种子的品质,及时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出苗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做好生产地的保护工作。以苜蓿为例,在进行根瘤菌的接种时,种子菌剂用量为50 g/667 m2。在拌种过程中,不能让根瘤菌和阳光进行直接接触,尽可能选择阴暗、温度较低而且不太干燥的环境接种[2]。拌种完成之后,实时装袋,以备不时之需。已经接种过的种子,不宜和生石灰以及较高浓度的化肥接触。
3 播种技术
3.1 确定播种期
播种期的选择主要是受田间杂草和气温危害程度和规律的影响,播种的时间可以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等,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春季和秋季为主,当然也会有在夏初播种的麦类作物。
3.2 播种方法的选择
种子田确定播种时,方法有点播和条播,同时可以分成单一播种和保护播种两种,种植过程中要联系当地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植株密度。
3.3 播种量
明确播种量是促进种子高产高效的前提保障。播种量主要受栽培条件、种子品质、播种方法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要预测田间密度将播种量计算出来。种子的播种量会有一个参考值,但是实际情况中需要结合土壤情况、技术以及种子的品种来确定最终的播种量。
3.4 播种深度
大多数种子的体积相对较小,播种的深度大多是根据土质情况来确定的。沙壤土一般播种的稍微深一点,黏性土则浅一点最佳。通常情况下,要保证土壤和种子之间的紧密结合,播种的深度要保持一致,播种之前和播种之后要填实填好。
4 田间管理工作
4.1 防除杂草
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需要及时除草,保护幼苗。出苗之后用除莠剂兑水喷洒,将杂草的绿色组织消灭。喷药时还需要注意风向,在喷头上安置防护罩,不能伤及幼苗。幼苗建植完成之后,还需要经常让工作人员及时巡查,有新长出来的杂草要及时处理。
4.2 排水和灌水
种子生产对水分要求较为严格,正常情况下,开花期和缓青期灌水即可;如果雨水比较多的情况下,每次灌溉的水量可以适当减少;种子开花之后不能灌水,否则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地块平整度比较差,灌水之后会出现积水的可能性,要做好排水工作。
4.3 间苗以及中耕
为了提升种子田的产量,在种苗成活之后要做好间苗工作,确保行距和株距在合理的范围内。随着年限的不断增加,植物的植株密度会不断地加大,利用早春化雪之后,做好切根工作,缓解青苗幼苗密度过大的情况。与此同时,苗期中耕阶段要疏松土层、消除杂草,这样土壤的通透性和行间的透光和通风效果得到了保障,而且杂草也得以遏制。此外,种子田如果没有昆虫授粉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每隔500 m的位置配置蜜蜂箱,通过蜜蜂来人工辅助授粉。
參考文献:
[ 1 ] 肖月娥,胡永红,魏顶峰.玉蝉花种子繁殖与幼苗栽培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07(12):182-183.
[ 2 ] 吴良鸿,陈远芳.浅谈苜蓿种子栽培管理技术[J].新疆畜牧业,2006(05):53-55.
(收稿日期:2018-02-09)
关键词:种子;栽培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3-0042-02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志码: B
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各地县设立了种子管理站,其职能体现在:首先,需要对国家关于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积极参与到种子的栽培中;其次,保证种子的质量,做好种子的栽培管理工作,务必保证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 选择种子田,准备苗床
1.1 选择种子田
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是产生优质高效种子的前提保证。在选择种子田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生产地点,还要选择合适的土壤,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牧草养殖繁殖区域。
1.2 准备苗床
选择合适的种植田,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杂草、病虫害,为高效高产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苜蓿种子为例,利用秋季的麦茬建立起的生产田,首先需要使用除莠剂,将田旋花和芦苇等恶性杂草去除,平整度相对较好的地块可以通过耕法做好种植工作,平整度比较差的要严格做好平整工作,做好平整耕翻[1]。
1.3 做好种子田的布局工作
为了有效减少品种和品种之间机械和生物学的混杂情况,在实际的种植中,一个地区只种植一种类型的作物,如果要在同一个场地种植多种类型的品种时,需要做好田间的布局工作。
2 播前准备
2.1 品种的选择
种子田选择完成之后,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提升种子生产效率的前提保障,种子的品质也是种子生产的前提保证。在生态环境最为适宜的情况下,选择播种的种子,要保证品质优良、高纯度、高发芽率的良好势头,同时也要明确种子的来源,尽可能满足国家种子质量的分级标准。
2.2 种子的处理
种子选中之后,要检验播种种子的品质,及时做好消毒工作,确保出苗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做好生产地的保护工作。以苜蓿为例,在进行根瘤菌的接种时,种子菌剂用量为50 g/667 m2。在拌种过程中,不能让根瘤菌和阳光进行直接接触,尽可能选择阴暗、温度较低而且不太干燥的环境接种[2]。拌种完成之后,实时装袋,以备不时之需。已经接种过的种子,不宜和生石灰以及较高浓度的化肥接触。
3 播种技术
3.1 确定播种期
播种期的选择主要是受田间杂草和气温危害程度和规律的影响,播种的时间可以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等,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春季和秋季为主,当然也会有在夏初播种的麦类作物。
3.2 播种方法的选择
种子田确定播种时,方法有点播和条播,同时可以分成单一播种和保护播种两种,种植过程中要联系当地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植株密度。
3.3 播种量
明确播种量是促进种子高产高效的前提保障。播种量主要受栽培条件、种子品质、播种方法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要预测田间密度将播种量计算出来。种子的播种量会有一个参考值,但是实际情况中需要结合土壤情况、技术以及种子的品种来确定最终的播种量。
3.4 播种深度
大多数种子的体积相对较小,播种的深度大多是根据土质情况来确定的。沙壤土一般播种的稍微深一点,黏性土则浅一点最佳。通常情况下,要保证土壤和种子之间的紧密结合,播种的深度要保持一致,播种之前和播种之后要填实填好。
4 田间管理工作
4.1 防除杂草
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需要及时除草,保护幼苗。出苗之后用除莠剂兑水喷洒,将杂草的绿色组织消灭。喷药时还需要注意风向,在喷头上安置防护罩,不能伤及幼苗。幼苗建植完成之后,还需要经常让工作人员及时巡查,有新长出来的杂草要及时处理。
4.2 排水和灌水
种子生产对水分要求较为严格,正常情况下,开花期和缓青期灌水即可;如果雨水比较多的情况下,每次灌溉的水量可以适当减少;种子开花之后不能灌水,否则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有些地块平整度比较差,灌水之后会出现积水的可能性,要做好排水工作。
4.3 间苗以及中耕
为了提升种子田的产量,在种苗成活之后要做好间苗工作,确保行距和株距在合理的范围内。随着年限的不断增加,植物的植株密度会不断地加大,利用早春化雪之后,做好切根工作,缓解青苗幼苗密度过大的情况。与此同时,苗期中耕阶段要疏松土层、消除杂草,这样土壤的通透性和行间的透光和通风效果得到了保障,而且杂草也得以遏制。此外,种子田如果没有昆虫授粉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每隔500 m的位置配置蜜蜂箱,通过蜜蜂来人工辅助授粉。
參考文献:
[ 1 ] 肖月娥,胡永红,魏顶峰.玉蝉花种子繁殖与幼苗栽培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07(12):182-183.
[ 2 ] 吴良鸿,陈远芳.浅谈苜蓿种子栽培管理技术[J].新疆畜牧业,2006(05):53-55.
(收稿日期: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