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04-02
1 前言
连霉药液为已故全国著名痔漏专家黄济川老先生自1884年行医以来用其毕生精力研究的痔漏科专科用药之一。连霉药液为黄老采用独特中医药传统工艺制作的方剂之一,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其在痔漏科专科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黄济川享誉西南地区,其医学传人遍及海内外【1】。
笔者认为,黄氏痔漏学的精华部分目前是在治疗痔漏疾病的方剂里面,而其中又以连霉药液最具代表性,但由于目前现代煎药设备大量运用于临床,使连霉药液的制作、保存均部分失去了传统工艺的特点,如药液不生长霉菌、变质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其在临床上使用时的功效大大降低。
2 连霉药液的现代运用领域
2.1 最早用于痔漏疾病的术后换药及保留灌肠;
2.2 推广用于疮疡、烧伤等疾病的换药;
2.3 结肠透析治疗慢性结肠炎;
2.4 保留灌肠治疗习惯性便秘;
2.5 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
2.6 保留灌肠治疗炎性肠病等。
3 连霉药液的药味组成、方解及功效
3.1 药味组成:黄连、栀子、白矾;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成分还有冰片、麝香、硼砂、食盐等。
3.2 方解
3.2.1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之良效。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
3.2.2 栀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效。常用在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咽痛,吐血,热毒疮疡等。
3.2.3 白矾:酸、涩、寒。入肺、胃、脾、大肠经。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低浓度有收敛、消炎、防腐作用【2】。
3.2.4 冰片:辛、苦、微寒。入心、肝经。本品含右旋或左旋或混合龙脑,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本方剂中冰片主要是协同麝香功效,增强后者行气、活血、镇痛作用【3】。
3.2.5 麝香:辛、温。入心、肝、脾经。本品含麝香酮、雌二醇、胆甾醇、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激活剂、无机盐等。
3.2.6 硼砂:甘、咸、凉。归脾、胃经。外用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含四硼酸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浅部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略有防腐作用【3】。
3.2.7 食盐:Nacl晶体,含钠和氯离子,具有渗透脱水作用,还有一定的防腐性。本方剂中食盐主要是协同白矾功效,增强后者的收敛、杀虫、止痒作用。
3.3 功效: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消肿镇痛、收敛止血。
4 连霉药液的制作方法
4.1 药物组成:主要药物有黄连、栀子、白矾;配合药物有麝香、冰片、食盐、硼砂。
4.2 连霉药液的制作过程:黄连、栀子先煎,加5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为中火,再煎煮0.5-1小时,同法煎煮两次,合并三次水煎液,中火浓缩,用手指蘸药液来检验药液浓度,若药液附于手指则说明药液浓度适宜,若药液不能附于手指则说明药液浓度不够,应继续浓缩,如此循环直到药液能附于手指,所得浓缩液加入白矾,再煎煮使其完全溶解,再用纱布过滤取汁,所取药液置于瓦缸内,放阴凉处令其药液表面生长出灰白色的连霉菌并全部覆盖药液(在18℃—24℃阴凉的环境下约需15-30天)。此时过滤出药液煮沸关火,凉至中温时,加入处方量麝香、冰片、食盐、硼砂,再置入瓦缸储存备用。再生霉菌可再过滤,如此反复过滤至药液用完。所过滤出的连霉菌和药液沉淀物阴干研极细末(名:连霉粉)装瓶另用。
若将纱方(条)、棉球(条)高温高压消毒后用药液浸泡即成连霉液块(条)或连霉棉球(条)【4】。
5 討论
连霉药液运用广泛,尤其在肛肠疾病领域方面的使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其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消肿镇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在临床运用中已得到反复印证,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同,目前最主要应用于肛肠疾病的感染炎症期,急、慢性直肠结肠炎的灌肠治疗等。肛肠疾病形成的原因很多,局部的感染是很重要的一个诱因。由于肛肠解剖学的特殊性,使这个区域术后经常被污染,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和导致大便出血、大便困难、肛门坠胀、伤口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所以痔科术后对术区炎症的治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病人伤口愈合以及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2】。而由连霉药液的药物组成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可知其具有很好的抑菌抗炎、消肿镇痛、收敛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其功效正好用于痔科术后术区炎症的治疗,而且其原料药材分布广泛,制作工艺简便可行,价廉物美,故连霉药液可以在痔科广泛推广使用【2】。
笔者从事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连霉药液在生长连霉菌时其抗菌效能好,无霉菌生长时其抗菌效能差,可见连霉菌在连霉药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其药液取名中有“霉’字使笔者联想到了青霉素的发现。笔者不由猜想连霉液中是否也含有像青霉素一样的抗菌物质?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制作连霉液的传统工艺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只有那样的制作过程才能保证连霉菌的很好生长。而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还应该放在连霉菌的化学成分分析上,真正弄清楚其化学成分及结构,抗菌机理,如果研究结果发现连霉液中真含有像青霉素那样的抗菌成分,那我们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青霉素还早40多年。因此,我们对黄老独特传统工艺制作连霉药液的方法应当继承和发展,继承的是其独特的传统炮制方法,发展的是进一步研究连霉药液中连霉菌及其产物的化学成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黄老传承下来的连霉药液在痔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甚至有希望应用于其他医学领域。
参考文献:
[1] 苏亚非.中西医结合运用黄济川精选方剂的临床体会.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学术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
[2] 廖治先,黄安清.黄氏连霉液灌肠在痔科术后应用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9(26):368-369.
[3] 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501,499-500,615.
[4] 苏亚非.黄济川精选方剂[J].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2004,10:491-493.
1 前言
连霉药液为已故全国著名痔漏专家黄济川老先生自1884年行医以来用其毕生精力研究的痔漏科专科用药之一。连霉药液为黄老采用独特中医药传统工艺制作的方剂之一,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其在痔漏科专科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黄济川享誉西南地区,其医学传人遍及海内外【1】。
笔者认为,黄氏痔漏学的精华部分目前是在治疗痔漏疾病的方剂里面,而其中又以连霉药液最具代表性,但由于目前现代煎药设备大量运用于临床,使连霉药液的制作、保存均部分失去了传统工艺的特点,如药液不生长霉菌、变质等情况时有发生,使其在临床上使用时的功效大大降低。
2 连霉药液的现代运用领域
2.1 最早用于痔漏疾病的术后换药及保留灌肠;
2.2 推广用于疮疡、烧伤等疾病的换药;
2.3 结肠透析治疗慢性结肠炎;
2.4 保留灌肠治疗习惯性便秘;
2.5 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
2.6 保留灌肠治疗炎性肠病等。
3 连霉药液的药味组成、方解及功效
3.1 药味组成:黄连、栀子、白矾;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成分还有冰片、麝香、硼砂、食盐等。
3.2 方解
3.2.1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之良效。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
3.2.2 栀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效。常用在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咽痛,吐血,热毒疮疡等。
3.2.3 白矾:酸、涩、寒。入肺、胃、脾、大肠经。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低浓度有收敛、消炎、防腐作用【2】。
3.2.4 冰片:辛、苦、微寒。入心、肝经。本品含右旋或左旋或混合龙脑,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本方剂中冰片主要是协同麝香功效,增强后者行气、活血、镇痛作用【3】。
3.2.5 麝香:辛、温。入心、肝、脾经。本品含麝香酮、雌二醇、胆甾醇、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激活剂、无机盐等。
3.2.6 硼砂:甘、咸、凉。归脾、胃经。外用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含四硼酸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浅部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略有防腐作用【3】。
3.2.7 食盐:Nacl晶体,含钠和氯离子,具有渗透脱水作用,还有一定的防腐性。本方剂中食盐主要是协同白矾功效,增强后者的收敛、杀虫、止痒作用。
3.3 功效: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消肿镇痛、收敛止血。
4 连霉药液的制作方法
4.1 药物组成:主要药物有黄连、栀子、白矾;配合药物有麝香、冰片、食盐、硼砂。
4.2 连霉药液的制作过程:黄连、栀子先煎,加5倍量水,武火煮沸后改为中火,再煎煮0.5-1小时,同法煎煮两次,合并三次水煎液,中火浓缩,用手指蘸药液来检验药液浓度,若药液附于手指则说明药液浓度适宜,若药液不能附于手指则说明药液浓度不够,应继续浓缩,如此循环直到药液能附于手指,所得浓缩液加入白矾,再煎煮使其完全溶解,再用纱布过滤取汁,所取药液置于瓦缸内,放阴凉处令其药液表面生长出灰白色的连霉菌并全部覆盖药液(在18℃—24℃阴凉的环境下约需15-30天)。此时过滤出药液煮沸关火,凉至中温时,加入处方量麝香、冰片、食盐、硼砂,再置入瓦缸储存备用。再生霉菌可再过滤,如此反复过滤至药液用完。所过滤出的连霉菌和药液沉淀物阴干研极细末(名:连霉粉)装瓶另用。
若将纱方(条)、棉球(条)高温高压消毒后用药液浸泡即成连霉液块(条)或连霉棉球(条)【4】。
5 討论
连霉药液运用广泛,尤其在肛肠疾病领域方面的使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其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消肿镇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在临床运用中已得到反复印证,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同,目前最主要应用于肛肠疾病的感染炎症期,急、慢性直肠结肠炎的灌肠治疗等。肛肠疾病形成的原因很多,局部的感染是很重要的一个诱因。由于肛肠解剖学的特殊性,使这个区域术后经常被污染,直接影响伤口的愈合和导致大便出血、大便困难、肛门坠胀、伤口水肿等术后并发症。所以痔科术后对术区炎症的治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病人伤口愈合以及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2】。而由连霉药液的药物组成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可知其具有很好的抑菌抗炎、消肿镇痛、收敛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其功效正好用于痔科术后术区炎症的治疗,而且其原料药材分布广泛,制作工艺简便可行,价廉物美,故连霉药液可以在痔科广泛推广使用【2】。
笔者从事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连霉药液在生长连霉菌时其抗菌效能好,无霉菌生长时其抗菌效能差,可见连霉菌在连霉药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其药液取名中有“霉’字使笔者联想到了青霉素的发现。笔者不由猜想连霉液中是否也含有像青霉素一样的抗菌物质?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制作连霉液的传统工艺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只有那样的制作过程才能保证连霉菌的很好生长。而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还应该放在连霉菌的化学成分分析上,真正弄清楚其化学成分及结构,抗菌机理,如果研究结果发现连霉液中真含有像青霉素那样的抗菌成分,那我们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青霉素还早40多年。因此,我们对黄老独特传统工艺制作连霉药液的方法应当继承和发展,继承的是其独特的传统炮制方法,发展的是进一步研究连霉药液中连霉菌及其产物的化学成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黄老传承下来的连霉药液在痔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甚至有希望应用于其他医学领域。
参考文献:
[1] 苏亚非.中西医结合运用黄济川精选方剂的临床体会.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学术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
[2] 廖治先,黄安清.黄氏连霉液灌肠在痔科术后应用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9(26):368-369.
[3] 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501,499-500,615.
[4] 苏亚非.黄济川精选方剂[J].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研究新进展,2004,10: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