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武大,雄辩天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ang052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武大(武汉大学),最为人称道的应该就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樱花节了。我刚刚接到武大的通知书的时候,一群同学的“贺电”居然出奇一致:“恭喜你樱花节的时候被我们吃穷。”其实除了樱花,武大还有很多很多值得书写、与别处不同、甚至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地方。
  煌煌武大,雄辩天下。短短的八个字,自由张扬,霸气外露。
  在武大,辩论,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项事业;辩论队不仅仅是一个社团,更像是一支军队。走在路上,你会看到一群人个个手中拿着打印好的A4纸,边走边看,还不时地与身边的同学交流几句。不用说,这是搞辩论的,在准备着他们的立论驳辩战场呢!在图书馆自习,研讨室的小房间里永远是人满为患的,不用想,这是搞辩论的,一定是为某一个攻盘争得面红耳赤,仔细听,房间里不时传来:“对方辩友你这逻辑很奇怪啊??”
  凌波、戈雅、阿里巴bar,这些校内咖啡厅,一改咖啡厅不得大声喧哗的约定俗成禁令,更多的反而是默认的辩论合法化场所,除了谈情说爱的,只要是四五个围成一桌,面前摆着几个笔记本的,不用猜,必然是搞辩论的!
  别的学校也会有辩论队,别的学校也会有辩手。但是我相信,绝对相信,他们没有一个星期之内疯狂训练11场辩论赛的经历。
  武大的辩论赛不仅多,而且规格高,每年一届的“武汉大学唇舌烽火辩论赛”是校内公认的规格最高的辩论赛。由于其赛事都是每年十月份左右开始,正值秋风送爽之时,故而又名“金秋辩论赛”。一般来说,除非天赋秉义的大一新生,师兄师姐上金秋一般是约定俗成的惯例。所以,每年金秋就成了武大特有的“追星族”们看到自己心仪的辩手一展锋芒的最佳时机。
  2011年的“金秋”,冠亚军的巅峰之决在文学院和动机院之间展开。文学院距离上次夺得冠军奖杯,已经是十年光阴,他们的四名辩手,都是已经进入校队的“前辈”。而动机院则凭借着一路走来的“全程最佳辩手”彭弼君也战得旗鼓相当。
  那场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由于门票是通过赠送的形式发出去的,很多同学为了弄到票,不得不在寝室掰指细算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看看谁可能有票。到最后也没弄到票的同学,一横心,索性下午2点在人文馆门口守候7点才开始的比赛,摆明了就是哪怕是站着我也要进去看!那天的人文馆真是热闹了,排队的同学三国杀的、谈天的、吃零食的,大家一边闹闹腾腾,一边却又规规矩矩地排着队,过路人看得哑然失笑。
  无处不辩的武大,也无不可辩,辩题涵盖了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法不容情VS法亦容情、多啦A梦是大雄的损友还是益友?中部崛起是更应该依靠软实力还是硬实力???
  矛盾吗?其实一点儿也不,探讨“法亦容情”是应该我们希望中国的法制能够更加完善;分析“多啦A梦是损友还是益友”是希望能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能给青少年更健康更积极的人生影响;思考“中部崛起是更应当依靠软实力还是硬实力”是因为我们想为中部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点点滴滴都浸透着对国民命运深深的关怀。
  武大的“辩”既有实践又重理论,也只有在武大,才会有一门课程叫做“辩论的实践与赏析”,而且还座无虚席,连走廊也站满了人。
  现如今,武大和辩论到底谁影响谁多一点,谁塑造谁多一点,已无法细究,不过“辩、疑”已深深植入武大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授课重讨论,当班上恰好又有同学是辩论队“科班出身”的时候,那课堂氛围,怎一个热闹了得!比如我有一次在思修课上,老师让我们上台谈论一下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而我的一位队友说:“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倾斜政策已经有教育不公的嫌疑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就有藏族的同学站起来反驳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如你们,如果非要让我们跟你们考一样的分数才行,那我今天根本就不能站在这里跟你说话了,这才是教育不公。”??于是,这一节思修课,就在时不时还能听到的“对方辩友”这样的专业辩论术语中过得格外快,到最后,老师才以一个长者的身份,为我们解释了国家的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含义。
  而在这样一所辩论成风的高校中走出来的学子,也自然继承了喜欢质疑勇于质疑的精神,以及辩论中扎扎实实查资料,全面了解事情,避免以偏概全的辩证精神。
  责任编辑:刘贞
其他文献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光靠课堂教授的那点知识远远不能够。面对高考那半壁江山,还必须开辟写作的第二课堂,读写笔记就是写作的重要阵地。  君不见,为了应试,有的老师、学生死抠课本,颠过来倒过去抱着课本打转,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看课外文,堵塞了向社会吸取营养的渠道。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这棵大树逐渐枝繁叶茂的今天,读写笔
【摘要】“校园足球”与“健康中国”事业的持续推进为青少年足球训练指明了方向。在国际足球运动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采取有效手段改进优化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引领青少年科学高效地自我提升。研究主要从定力、耐力、意志力三个层面入手,探索了青少年足球训练“三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定力;耐力;意志力;青少年;足球训练  一、引言  足球运动将身体、技术、战术结合为一体,呈现出人类身体与智慧之美,足球赛
李解,笔名屋檐,2000年8月出生,安徽庐江县人。曾获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奖,有诗歌作品入选《全国中学生优秀诗歌作品选》等。  故乡梦  大鱼。大鱼  带我梦回故乡  若依稀记起路程的颠簸  请让我在蒙咙中睡去  请在我醒来时  让参差的光影模糊我的视线  让精灵藏在我的床檐下面  听见熟悉的鸟鸣  看见碧绿的竹林  我会误以为昨夜  我是在那吱呀的木床上做梦  当我再次小心地  踏上别人家屋顶的时候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老旧的教学方法在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新型的教学方法正在一波波地向我们袭来,其中,情景教学在课改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无可厚非,但要想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讨。  一、运用科技,创设情景  如今,课堂装备比以前的装备要高出很多个档次,各种各样的课件层出不穷,为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情景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创设出来的,需要我们充分了
果然,挂了电话,嫂子跟我们说:“我们医院今天有一例确诊病例,咱们一定要高度警惕。”还没说完,嫂子的电话又响了,“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咱们现在要取消假期。明天记得准时来医院上班!”  嫂子所在的醫院作为迁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定点救治医院之一,随时有入住肺炎患者的可能。为了家人的健康,哥哥和嫂子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自行隔离,这就意味着哥嫂要与家人暂时分开,当然,他们也将第一次与不满三周
靠药物维持生命的人  并不比健康的人更为高尚  我在制造的病句里活了很久  每一次,因一厢情愿而脸颊绯红  仿佛青春都不曾真正远离  雨水因找不到河床而改走陆路  有些风注定会被马鬃俘虏  蘸着炊烟,燕子家书抵万金  蘸着乌云,白鸽子玷污了自身清白  只有鹰隼的眼里,太阳与星星都是烽火狼烟的隐患  我没有翅膀,像一只行动迟缓的贝类  在大小梅沙低入尘埃  只有涨潮的时候  磕长头,匍匐八百里江山 
用心去听别人上课,有利于发现问题、启示自己。同时听后双方进行坦诚的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这是本人从事教学的一点体会。  记得自己刚从学校毕业初上讲台之时,就很希望去听听中老年教师们的课,以便学点方法,同时也希望他们来听听我的课,指出优缺点,以求早日掌握教学之技能,可惜的是那时的教研气氛没有现在之浓。不过在往后的教学中,也常常去听了前辈们的一些课,有的上课不乏激情,听之爽神,有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1927—2017),无疑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乃至本世纪前十几年,美国诗坛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颇丰。美国国家图书馆为他出版了厚厚两卷本的诗集,收录了从1956 年的《一些树》到2000 年的《在此留名》近千首作品,其中有著名的长诗《凸透镜里的自画像》、海伦·文德勒激赏的散文诗集子《三首诗》以及阿什贝利本人喜欢的两百多页的长诗《流程图》。这
陈鱼观的诗弥漫着一股中年情绪,“暮色中的玉兰花”“老井的轱辘”“流浪猫”等等,现实与非现实相互交织,生活经历沉淀、勾兑成为词语的滥觞,弥漫在纸上的突围和疲乏,与其说诗人在此时此地“等待冬天的一封回信”,不如说是他在向彼时彼处不断地寄出他的“鸡毛信”。如此,充斥着等待与救赎意味的人生也就被赋与了意义,个人也正是在与外界不断的对峙中找到与自我灵魂层面的某种方式的和解。  刘棉朵的诗歌清新而质朴,举重若
初恋的手指(组诗)  初恋的手指  1  风雪潇潇  世界在潇潇风雪中感到很冷  你也感到冷吗  不然 你青春的脸上  何以只有些许淡淡的表情  假若你不介意  就请把你的手给我  这个季节 风也想找个梦巢  你比风还凄凉的孤寂  漂泊何处  不愿诉说  那就用温柔如你的手倾诉  走过距离 缓缓  有一种情感绕在手掌  温热我的血  是的 我一掌的血温不热季节  也温不热世界  却可温热你一颗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