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将高中体育教学与多种学科相融合,扩展学生学习能力,已迫在眉睫。同时,每一门学科不是独立發展而是相互依存的,这也为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造了条件。本文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实际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探索出高中体育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策略构建。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学科教学,相互融合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只是简单的直观感受,对于体育本身却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做法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实践与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相结合,用科学的观点审视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以其他学科为理论动力,促进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将体育与人文学科融合,形成文化支持
在现代社会环境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存在着重科学而轻人文的意识,这种轻人文的意识运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则体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体育技能与技术的培养,而轻视了体育精神中学生合作能力与集体意识的提高,这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将体育与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融合起来,以体育为实践基础,人文学科为文化支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让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齐头并进。
一些体育人所包含的爱国精神与奋斗精神是高中政治所要表达的时代精神的一种,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可以成为高中政治课堂的外延。在少年成长的阶段,体育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构建体育教学时,笔者试着将体育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相结合。例如,笔者注意到,谈及中国女排,学生虽对之没有太多了解,但一旦与他们讲清楚中国女排的种种夺冠历史,以及三十年来感动中国的女排精神,他们总是激动的、自豪的,这一份自豪与激动,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萌芽。
语文学科教学同样对体育教学起到文化支持的作用。语文教学能影响体育教学中包含的生命教育与体育意识。教材中的一些文本都对体育教学有着直接支持的意义,其中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也能影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看法,从而激励学生热爱体育。同时,体育教育对人文学科也能起到健康保障的作用。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获得强健的身体素质,这成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保证学生能以健康和积极的状态学习,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能让他们充满活力,活跃思维,推动了知识学习、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的发展。
经过这一发现,笔者不断搜集各类运动会资料,通过讲解的方式,把各类运动、各个运动员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学生听,同时剖析课文中有关赞扬体育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为体育教育形成有力的文化支持。在笔者督促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也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下,举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级象征性长跑比赛,为获胜者颁发模拟金牌,妙用学生的荣誉之心以此激励他们热爱运动、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荣誉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情,为体育教学形成文化支持。
2体育教学注重科学教育,提高理论基础
学科间的相互依存性,则在一些理科学科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将体育教学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以体育教学的例子理解科学知识,同时利用科学知识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让二者得以相辅相成,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就经常出现体育学科的相关内容:力的认识、撑竿跳、跳水等运动中能量的转化和运动中惯性现象,这些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让艰涩的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少技术要领也可以通过科学知识的合理运用,从而表现得更好,例如跳远时起跑的初速度,腾空的高度决定了跳远的远度,投篮时球运行的轨迹,这些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理解,如果学生能够综合利用,在学习时必将起到二者相辅相成之效。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自主训练的模式,学生处于模仿的被动状态下,对于体育教育自然没有太大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通过对一些练习手段的运用及创新,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开展体育教学的场所不一定非得是学校操场,可以每隔几周带领学生出门远足,亲近自然,在锻炼学生毅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的美好,同时对于学习生物和地理这类需要观察身边知识的学科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任何学科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指导、不可割裂的,体育学科亦是如此。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低年级的娱乐教学不同,学生高考的环境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必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并不断进行创新,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与人文学科相融合,形成文化支持以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同时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体育学科与科学教育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博. 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王书江.让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J].新课程(上),2013(10):14.
南昌市致远双语学校 江西 南昌 330000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学科教学,相互融合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只是简单的直观感受,对于体育本身却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做法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体育运动实践与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相结合,用科学的观点审视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以其他学科为理论动力,促进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这样做既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将体育与人文学科融合,形成文化支持
在现代社会环境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存在着重科学而轻人文的意识,这种轻人文的意识运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则体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体育技能与技术的培养,而轻视了体育精神中学生合作能力与集体意识的提高,这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将体育与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融合起来,以体育为实践基础,人文学科为文化支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能让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齐头并进。
一些体育人所包含的爱国精神与奋斗精神是高中政治所要表达的时代精神的一种,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可以成为高中政治课堂的外延。在少年成长的阶段,体育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构建体育教学时,笔者试着将体育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相结合。例如,笔者注意到,谈及中国女排,学生虽对之没有太多了解,但一旦与他们讲清楚中国女排的种种夺冠历史,以及三十年来感动中国的女排精神,他们总是激动的、自豪的,这一份自豪与激动,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萌芽。
语文学科教学同样对体育教学起到文化支持的作用。语文教学能影响体育教学中包含的生命教育与体育意识。教材中的一些文本都对体育教学有着直接支持的意义,其中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也能影响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看法,从而激励学生热爱体育。同时,体育教育对人文学科也能起到健康保障的作用。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获得强健的身体素质,这成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保证学生能以健康和积极的状态学习,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能让他们充满活力,活跃思维,推动了知识学习、问题思考与解决能力的发展。
经过这一发现,笔者不断搜集各类运动会资料,通过讲解的方式,把各类运动、各个运动员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学生听,同时剖析课文中有关赞扬体育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为体育教育形成有力的文化支持。在笔者督促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也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体育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下,举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级象征性长跑比赛,为获胜者颁发模拟金牌,妙用学生的荣誉之心以此激励他们热爱运动、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荣誉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情,为体育教学形成文化支持。
2体育教学注重科学教育,提高理论基础
学科间的相互依存性,则在一些理科学科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将体育教学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以体育教学的例子理解科学知识,同时利用科学知识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让二者得以相辅相成,从而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就经常出现体育学科的相关内容:力的认识、撑竿跳、跳水等运动中能量的转化和运动中惯性现象,这些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让艰涩的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有不少技术要领也可以通过科学知识的合理运用,从而表现得更好,例如跳远时起跑的初速度,腾空的高度决定了跳远的远度,投篮时球运行的轨迹,这些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理解,如果学生能够综合利用,在学习时必将起到二者相辅相成之效。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自主训练的模式,学生处于模仿的被动状态下,对于体育教育自然没有太大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通过对一些练习手段的运用及创新,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开展体育教学的场所不一定非得是学校操场,可以每隔几周带领学生出门远足,亲近自然,在锻炼学生毅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的美好,同时对于学习生物和地理这类需要观察身边知识的学科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任何学科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指导、不可割裂的,体育学科亦是如此。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低年级的娱乐教学不同,学生高考的环境要求高中体育教学必将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并不断进行创新,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与人文学科相融合,形成文化支持以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同时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让体育学科与科学教育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博. 学科交叉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知识演化的多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王书江.让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J].新课程(上),2013(10):14.
南昌市致远双语学校 江西 南昌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