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助产中应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产妇12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实验组使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常规组未使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两组双胎及胎位异常、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助产中应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显著减少剖宫产,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助产;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081-02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临床生产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这会进一步引发难产[1]。过去在阴道分娩助产中主要应用传统吸引器,其较易造成新生儿损伤,而产钳助产对手术医师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一旦操作不当会增加产妇痛苦,所以临床中需对科学、有效的助产方式进行探索[2]。为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临床剖宫产率,本研究选择收治分娩产妇120例,在其中部分产妇助产中应用VAC-6000M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年龄范围22~37岁,平均(26.9±2.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0.9)周;新生儿体重2.9~4.1千克,平均(3.4±0.2)千克。实验组年龄范围21~37岁,平均(26.8±2.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0)周;新生儿体重3.0~4.2千克,平均(3.4±0.3)千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实验组指导产妇保持截石位,行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若孕妇会阴紧致则行会阴侧切。将阴道后壁和阴唇分开,经阴道后壁使胎头吸引器胎头端完全滑入阴道,并和胎儿头部紧密相连,同时右手中指和食指沿胎头及吸头器胎头衔接端触摸360°,并保证两者连接紧密,且阴道壁和宫颈组织一致。开始牵引后立即迅速升高至真空,但应低于620mmHg,为防止胎头脱落,另一只手压住杯体顶部。若存在脱落迹象,则降低牵引力,并随宫缩同步牵引,同时向枕前部旋转胎头,娩出胎头后宫缩间歇期至真空黄色区域时,将吸引器罩杯迅速取出,将新生儿口鼻内分泌物立即清除,术后常规应用维生素K1。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及产妇情况,包括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两组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对比
两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对比
实验组两组双胎及胎位异常、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包括胎头吸罩、连接拉杆、真空压力指示器、手掌泵等部分构成,相对于传统胎头吸引器,其与胎头接触面积显著缩小,可将胎儿囟门有效避开[3]。同时其采用塑料材质,比传统吸引器的负压更稳定,可减少滑脱,并且其包含的真空压力指示器能够保证在安全压力范围内操作[4]。另外连接杆由特殊金属材质制成,可促进枕横位和枕后位胎头旋转[5]。本研究中,两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助产中应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具有较高安全性。
临床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并发症,并影响产妇术后康复[6]。本研究中,实验组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在阴道助产中应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显著减少难产,并降低剖宫产率[7]。在陰道助产中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相对于剖宫产损伤小、操作便捷[8]。另外子宫下段在第二产程中拉长变薄,剖宫产术中胎头过低时出头困难,娩头易造成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特别是上推胎头会造成上行感染,引发母婴损伤[9]。
综上所述,在助产中应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显著减少剖宫产,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伦锦,李玉娣,杨淑妙.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应用于助产中对降低疤痕子宫妊娠孕妇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8):65-66.
[2]伦锦,李玉娣,杨淑妙.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在助产中应用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193-195.
[3]刘秋兰,吴映云,钱晶晶.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助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结局的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5):641-642.
[4]李海英,石媛,王忠民.产钳术与胎头吸引器助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6(24):8340-8342.
[5]李林红,季华,陈婕妤.胎头吸引器对初产妇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3):697-700.
[6]张述霞.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和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2(24):89.
[7]于广山.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用于枕横位、后位助产198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48(4):149-150.
[8]王冬华.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3(21):195-196.
[9]康立,郭峰.产钳和吸引器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和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19(8):1140-1142.
关键词:助产;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4-081-02
随着二胎政策开放,临床生产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这会进一步引发难产[1]。过去在阴道分娩助产中主要应用传统吸引器,其较易造成新生儿损伤,而产钳助产对手术医师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一旦操作不当会增加产妇痛苦,所以临床中需对科学、有效的助产方式进行探索[2]。为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临床剖宫产率,本研究选择收治分娩产妇120例,在其中部分产妇助产中应用VAC-6000M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所有产妇均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年龄范围22~37岁,平均(26.9±2.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0.9)周;新生儿体重2.9~4.1千克,平均(3.4±0.2)千克。实验组年龄范围21~37岁,平均(26.8±2.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0)周;新生儿体重3.0~4.2千克,平均(3.4±0.3)千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实验组指导产妇保持截石位,行双侧会阴部神经阻滞,若孕妇会阴紧致则行会阴侧切。将阴道后壁和阴唇分开,经阴道后壁使胎头吸引器胎头端完全滑入阴道,并和胎儿头部紧密相连,同时右手中指和食指沿胎头及吸头器胎头衔接端触摸360°,并保证两者连接紧密,且阴道壁和宫颈组织一致。开始牵引后立即迅速升高至真空,但应低于620mmHg,为防止胎头脱落,另一只手压住杯体顶部。若存在脱落迹象,则降低牵引力,并随宫缩同步牵引,同时向枕前部旋转胎头,娩出胎头后宫缩间歇期至真空黄色区域时,将吸引器罩杯迅速取出,将新生儿口鼻内分泌物立即清除,术后常规应用维生素K1。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及产妇情况,包括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两组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对比
两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对比
实验组两组双胎及胎位异常、瘢痕子宫、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率、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包括胎头吸罩、连接拉杆、真空压力指示器、手掌泵等部分构成,相对于传统胎头吸引器,其与胎头接触面积显著缩小,可将胎儿囟门有效避开[3]。同时其采用塑料材质,比传统吸引器的负压更稳定,可减少滑脱,并且其包含的真空压力指示器能够保证在安全压力范围内操作[4]。另外连接杆由特殊金属材质制成,可促进枕横位和枕后位胎头旋转[5]。本研究中,两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产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助产中应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具有较高安全性。
临床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会增加产后并发症,并影响产妇术后康复[6]。本研究中,实验组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在阴道助产中应用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显著减少难产,并降低剖宫产率[7]。在陰道助产中VAC-6000M型KIWI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相对于剖宫产损伤小、操作便捷[8]。另外子宫下段在第二产程中拉长变薄,剖宫产术中胎头过低时出头困难,娩头易造成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特别是上推胎头会造成上行感染,引发母婴损伤[9]。
综上所述,在助产中应用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可显著减少剖宫产,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伦锦,李玉娣,杨淑妙.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应用于助产中对降低疤痕子宫妊娠孕妇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8):65-66.
[2]伦锦,李玉娣,杨淑妙.一次性胎头真空吸引器在助产中应用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193-195.
[3]刘秋兰,吴映云,钱晶晶.二孩政策前后产钳阴道助产率、助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结局的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5):641-642.
[4]李海英,石媛,王忠民.产钳术与胎头吸引器助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6(24):8340-8342.
[5]李林红,季华,陈婕妤.胎头吸引器对初产妇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损伤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3):697-700.
[6]张述霞.单叶产钳与胎头吸引器和双叶产钳助产方式的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2(24):89.
[7]于广山.胎头吸引器产钳联合用于枕横位、后位助产198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48(4):149-150.
[8]王冬华.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3(21):195-196.
[9]康立,郭峰.产钳和吸引器助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和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19(8):114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