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鼓一直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作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也是人与自然间交流的象征物,受到历代的重视。
1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更加广泛,但手工鼓的市场受到各种机制鼓的强烈冲击。近几年,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追捧,又让手工鼓的传承有了一些起色。江西省新余市歌美制鼓的谢歌美师傅,从事制鼓40年,经历了该行业的跌宕起伏。
2谢师傅这家手艺是从外公开始的。舅舅患中风,只能言传无法身教。邻村来请做鼓,他一边做一边回忆舅舅教的工序和细节,一个星期后终于独立完成了第一个鼓。
3谢师傅做的鼓,包括选材、刨板、蒙皮等十几道工序,里里外外全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为了得到上好的鼓皮,每逢墟日他都要到镇上挑选八龄以上的黄牛皮。
4黄牛皮买回家后用生石灰浸泡进行脱毛处理,再用特制的弯刀将其皮下组织去除干净。刮皮的技术要求高,皮子刮破了做不成大鼓,造成浪费。皮子厚薄不均又会直接影响到鼓的音质,没有多年磨练难以掌控。
5刮好的皮子还要画取样的墨线,平铺晒干备用。
6鼓腔是带弧度的。谢师傅会选择自然生长弯曲的杉木,这样可以多取一块板料,节约成本,更多的是从物尽其用上的考虑。
7拼合鼓身更需要严谨,以保证每一块木板严丝合缝。
8用凿子将鼓身边缘厚度统一。
9木板都写满了数字,毫厘偏差都会让鼓身拼合失败。
10套上铁箍,让鼓身更加坚实。
11鼓面的制作是一面好鼓最重要的环节。将事先準备好的牛皮再次浸泡,使其变得柔软且有韧性。鼓身两边要同时架梯,保持平衡。
12沿着之前画好的墨线打洞,均衡的将绳索穿梭其间。
13牛皮盖在鼓腔上后,在这些穿好的绳子间串上些小木棍,通过小木棍进行牛皮的拉直、绷紧、平衡。再用木棒敲打鼓身,让牛皮尽量伸展。
14蒙好鼓皮撬动木架底下的千斤顶,使牛皮受力不断拉伸,剩下的就交给阳光与风。
15两三天后鼓面干透,试敲了几下,感觉声音饱满再开始画线钉钉。
16根据订单要求,选择不同材质的钉子,有竹钉、不锈钢钉、铜钉。
17钉好后可以给鼓皮松绑,切除多余的部分。鼓的另一面还需重复着同样的工序。除去备料的过程,做一面大鼓至少要一周时间。
18有首《制鼓诀》,生动地勾画出一只鼓的诞生:“紧蒙密钉、晴雨同声”。
19完成好的大鼓,图个喜庆会贴上红纸,写些吉利的词汇。鼓身并不上漆,而是保留木质的纹理,卓显古朴、大气。光泽来源于细致的打磨。
20谢师傅感叹成熟的制鼓手艺人越来越少,让他略感欣慰的是,在浙江义乌做电商的儿子丹桂回来了,愿意跟他一起做鼓。
21谢师傅做的手工鼓,从鼓中心到边缘能敲出高、中、低三个声部。他非常自信,称自己是方圆百里最好的鼓匠。2019年九九重阳节,谢氏父子应邀在新余黄坑古村进行做鼓技术展示。
22随着社会对传统手工制品的追捧,鼓的销售情况也出现了转机!如今制鼓不仅可以养家糊口,重要的是听到鼓声,谢氏一家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1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更加广泛,但手工鼓的市场受到各种机制鼓的强烈冲击。近几年,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追捧,又让手工鼓的传承有了一些起色。江西省新余市歌美制鼓的谢歌美师傅,从事制鼓40年,经历了该行业的跌宕起伏。
2谢师傅这家手艺是从外公开始的。舅舅患中风,只能言传无法身教。邻村来请做鼓,他一边做一边回忆舅舅教的工序和细节,一个星期后终于独立完成了第一个鼓。
3谢师傅做的鼓,包括选材、刨板、蒙皮等十几道工序,里里外外全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为了得到上好的鼓皮,每逢墟日他都要到镇上挑选八龄以上的黄牛皮。
4黄牛皮买回家后用生石灰浸泡进行脱毛处理,再用特制的弯刀将其皮下组织去除干净。刮皮的技术要求高,皮子刮破了做不成大鼓,造成浪费。皮子厚薄不均又会直接影响到鼓的音质,没有多年磨练难以掌控。
5刮好的皮子还要画取样的墨线,平铺晒干备用。
6鼓腔是带弧度的。谢师傅会选择自然生长弯曲的杉木,这样可以多取一块板料,节约成本,更多的是从物尽其用上的考虑。
7拼合鼓身更需要严谨,以保证每一块木板严丝合缝。
8用凿子将鼓身边缘厚度统一。
9木板都写满了数字,毫厘偏差都会让鼓身拼合失败。
10套上铁箍,让鼓身更加坚实。
11鼓面的制作是一面好鼓最重要的环节。将事先準备好的牛皮再次浸泡,使其变得柔软且有韧性。鼓身两边要同时架梯,保持平衡。
12沿着之前画好的墨线打洞,均衡的将绳索穿梭其间。
13牛皮盖在鼓腔上后,在这些穿好的绳子间串上些小木棍,通过小木棍进行牛皮的拉直、绷紧、平衡。再用木棒敲打鼓身,让牛皮尽量伸展。
14蒙好鼓皮撬动木架底下的千斤顶,使牛皮受力不断拉伸,剩下的就交给阳光与风。
15两三天后鼓面干透,试敲了几下,感觉声音饱满再开始画线钉钉。
16根据订单要求,选择不同材质的钉子,有竹钉、不锈钢钉、铜钉。
17钉好后可以给鼓皮松绑,切除多余的部分。鼓的另一面还需重复着同样的工序。除去备料的过程,做一面大鼓至少要一周时间。
18有首《制鼓诀》,生动地勾画出一只鼓的诞生:“紧蒙密钉、晴雨同声”。
19完成好的大鼓,图个喜庆会贴上红纸,写些吉利的词汇。鼓身并不上漆,而是保留木质的纹理,卓显古朴、大气。光泽来源于细致的打磨。
20谢师傅感叹成熟的制鼓手艺人越来越少,让他略感欣慰的是,在浙江义乌做电商的儿子丹桂回来了,愿意跟他一起做鼓。
21谢师傅做的手工鼓,从鼓中心到边缘能敲出高、中、低三个声部。他非常自信,称自己是方圆百里最好的鼓匠。2019年九九重阳节,谢氏父子应邀在新余黄坑古村进行做鼓技术展示。
22随着社会对传统手工制品的追捧,鼓的销售情况也出现了转机!如今制鼓不仅可以养家糊口,重要的是听到鼓声,谢氏一家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