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主题学习这一模式当前被推广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既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较好地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以人教版三年级“感受秋天”主题学习为例,探析了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
一、前言
伴随广西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程标准得到了全面落实与深化,小学语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语文主题学习这一模式当前被推广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既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较好地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以人教版三年级“感受秋天”主题为例,探析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性
主题学习即围绕着某一个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语文主题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按照语文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通过分析单元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构建,确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搜集并阅读与所学文章或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多篇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与体验,创造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氛围,实现思维碰撞、情感升华、价值提升。该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切合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被大力推广[1]。
(一)教材編排特征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至六年级始终贯穿着主题学习,并且每一个学段、每一册均有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又设置有2-3篇主题课文与一个“语文园地”[2]。小学生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就可以实现某一方面的主题学习,并且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与知识系统。为此,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
(二)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课程改革认为教育应当关心小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然后据此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让小学生在问题情景、生活情景中开展学习,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从以往“师授生受”的形式转向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迁移应用的过程。语文主题学习正是整合了教学内容,并重构了情景的创设,与以情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吻合。为此,实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三、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习的主题与内容
为了增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时,应当根据主题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课文、内容进行精选和提炼。尤其在精选和提炼过程中,应当对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单元课文、对学习有极大帮助的内容进行充分提炼,并突出主题课文与内容的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网”,促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主题提炼为“秋天”,如《风筝》《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等课文,再进一步提炼为“感受秋天”进行探究[2]。明确“感受秋天”这一主题之后,教学需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组织。
(二)精心组织主题学习的实施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此,教师可在课前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在课堂教学的第一课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借助字典查找解决生词,并通读课文,然后与同学们一起梳理整个第三单元课文内容,接下来的课时均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尤其在学习《古诗两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夜书所见》的时候,可以尝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菊》《乡村》《梧桐》等文章展开教学,使同学们在感受到秋意与诗情的同时,积累与秋意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个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秋天的向往,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诗人的离乡思亲之情。
例如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同时,可以尝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金黄的秋天》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的快乐之情的同时,学会如何抓住人物心情进行刻画。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可以尝试结合《秋色如画》《北大荒的秋天》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的同时,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可以尝试结合《秋天的歌》《秋姑姑》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声音的同时,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正是通过对《风筝》《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古诗两首》等重点课文的探究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知识,产生了对秋天的感受,进而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巧借情境提高学习实效
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组织引导是不够的,为了增强小学生对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巧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在进行“感受秋天”主题学习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插入“赞美秋天”这一朗诵环节,让同学们课前围绕“赞美秋天”这一环节进行3分钟的朗诵,使学生感知秋天的美。紧接着,利用五分钟让学生从4张不同的叶子中辨别出哪一张是秋天的叶子,感知秋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最后配上朗读《秋天——收获的季节》,并以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再如,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将美术课、音乐课搬入语文课堂,让同学们在画板上画出心中秋天的样子,唱出秋天的歌声,进而达到提升语文主题学习实效的作用。
(四)搭建平台拓展阅读量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文章的大量拓展阅读,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为此,教师必须搭建更多的平台以拓展阅读。一是搭建阅读平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晨读、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等时段,要求学生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课文进行反复阅读。二是开展读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列出相关的书目,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体验。此外,还可以根据主题书目,督促家长陪孩子读,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丁培花.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尝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2):108-109.
[2]周蕴.实践取向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39).
[3]刘爱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J].新校园,2018(0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
一、前言
伴随广西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程标准得到了全面落实与深化,小学语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语文主题学习这一模式当前被推广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既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较好地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以人教版三年级“感受秋天”主题为例,探析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性
主题学习即围绕着某一个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语文主题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按照语文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通过分析单元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构建,确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搜集并阅读与所学文章或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多篇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与体验,创造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氛围,实现思维碰撞、情感升华、价值提升。该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切合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被大力推广[1]。
(一)教材編排特征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至六年级始终贯穿着主题学习,并且每一个学段、每一册均有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又设置有2-3篇主题课文与一个“语文园地”[2]。小学生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就可以实现某一方面的主题学习,并且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与知识系统。为此,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
(二)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课程改革认为教育应当关心小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然后据此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让小学生在问题情景、生活情景中开展学习,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从以往“师授生受”的形式转向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迁移应用的过程。语文主题学习正是整合了教学内容,并重构了情景的创设,与以情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吻合。为此,实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三、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习的主题与内容
为了增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时,应当根据主题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课文、内容进行精选和提炼。尤其在精选和提炼过程中,应当对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单元课文、对学习有极大帮助的内容进行充分提炼,并突出主题课文与内容的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网”,促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主题提炼为“秋天”,如《风筝》《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等课文,再进一步提炼为“感受秋天”进行探究[2]。明确“感受秋天”这一主题之后,教学需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组织。
(二)精心组织主题学习的实施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此,教师可在课前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在课堂教学的第一课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借助字典查找解决生词,并通读课文,然后与同学们一起梳理整个第三单元课文内容,接下来的课时均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尤其在学习《古诗两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夜书所见》的时候,可以尝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菊》《乡村》《梧桐》等文章展开教学,使同学们在感受到秋意与诗情的同时,积累与秋意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个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秋天的向往,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诗人的离乡思亲之情。
例如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同时,可以尝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金黄的秋天》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的快乐之情的同时,学会如何抓住人物心情进行刻画。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可以尝试结合《秋色如画》《北大荒的秋天》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的同时,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可以尝试结合《秋天的歌》《秋姑姑》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声音的同时,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正是通过对《风筝》《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古诗两首》等重点课文的探究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知识,产生了对秋天的感受,进而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巧借情境提高学习实效
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组织引导是不够的,为了增强小学生对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巧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在进行“感受秋天”主题学习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插入“赞美秋天”这一朗诵环节,让同学们课前围绕“赞美秋天”这一环节进行3分钟的朗诵,使学生感知秋天的美。紧接着,利用五分钟让学生从4张不同的叶子中辨别出哪一张是秋天的叶子,感知秋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最后配上朗读《秋天——收获的季节》,并以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再如,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将美术课、音乐课搬入语文课堂,让同学们在画板上画出心中秋天的样子,唱出秋天的歌声,进而达到提升语文主题学习实效的作用。
(四)搭建平台拓展阅读量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文章的大量拓展阅读,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为此,教师必须搭建更多的平台以拓展阅读。一是搭建阅读平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晨读、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等时段,要求学生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课文进行反复阅读。二是开展读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列出相关的书目,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体验。此外,还可以根据主题书目,督促家长陪孩子读,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丁培花.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尝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2):108-109.
[2]周蕴.实践取向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39).
[3]刘爱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J].新校园,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