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探析

来源 :教育界·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abyy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主题学习这一模式当前被推广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既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较好地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以人教版三年级“感受秋天”主题学习为例,探析了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
  一、前言
  伴随广西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新课程标准得到了全面落实与深化,小学语文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语文主题学习这一模式当前被推广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当中,既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较好地丰富了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并以人教版三年级“感受秋天”主题为例,探析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策略。
  二、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性
  主题学习即围绕着某一个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语文主题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按照语文教材各个单元的主题,通过分析单元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构建,确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搜集并阅读与所学文章或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多篇文章,在大量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与体验,创造与文本交流、对话的氛围,实现思维碰撞、情感升华、价值提升。该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切合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学习过程而被大力推广[1]。
  (一)教材編排特征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编排,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至六年级始终贯穿着主题学习,并且每一个学段、每一册均有主题单元,每一个主题单元又设置有2-3篇主题课文与一个“语文园地”[2]。小学生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就可以实现某一方面的主题学习,并且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与知识系统。为此,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
  (二)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课程改革认为教育应当关心小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然后据此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让小学生在问题情景、生活情景中开展学习,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从以往“师授生受”的形式转向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迁移应用的过程。语文主题学习正是整合了教学内容,并重构了情景的创设,与以情景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吻合。为此,实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三、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策略
  (一)明确学习的主题与内容
  为了增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时,应当根据主题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课文、内容进行精选和提炼。尤其在精选和提炼过程中,应当对与主题联系紧密的单元课文、对学习有极大帮助的内容进行充分提炼,并突出主题课文与内容的关联性,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网”,促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主题提炼为“秋天”,如《风筝》《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等课文,再进一步提炼为“感受秋天”进行探究[2]。明确“感受秋天”这一主题之后,教学需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组织。
  (二)精心组织主题学习的实施
  新课标提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此,教师可在课前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预习。在课堂教学的第一课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借助字典查找解决生词,并通读课文,然后与同学们一起梳理整个第三单元课文内容,接下来的课时均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尤其在学习《古诗两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夜书所见》的时候,可以尝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菊》《乡村》《梧桐》等文章展开教学,使同学们在感受到秋意与诗情的同时,积累与秋意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个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秋天的向往,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诗人的离乡思亲之情。
  例如在学习《风筝》这一课时,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同时,可以尝试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金黄的秋天》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的快乐之情的同时,学会如何抓住人物心情进行刻画。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可以尝试结合《秋色如画》《北大荒的秋天》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的同时,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可以尝试结合《秋天的歌》《秋姑姑》等文章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感受秋天的声音的同时,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正是通过对《风筝》《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古诗两首》等重点课文的探究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知识,产生了对秋天的感受,进而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巧借情境提高学习实效
  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组织引导是不够的,为了增强小学生对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在课堂中巧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在进行“感受秋天”主题学习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插入“赞美秋天”这一朗诵环节,让同学们课前围绕“赞美秋天”这一环节进行3分钟的朗诵,使学生感知秋天的美。紧接着,利用五分钟让学生从4张不同的叶子中辨别出哪一张是秋天的叶子,感知秋天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最后配上朗读《秋天——收获的季节》,并以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再如,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将美术课、音乐课搬入语文课堂,让同学们在画板上画出心中秋天的样子,唱出秋天的歌声,进而达到提升语文主题学习实效的作用。
  (四)搭建平台拓展阅读量
  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的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文章的大量拓展阅读,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为此,教师必须搭建更多的平台以拓展阅读。一是搭建阅读平台。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晨读、课前读、课中读、课后读等时段,要求学生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秋天”的课文进行反复阅读。二是开展读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感受秋天”这一主题,列出相关的书目,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体验。此外,还可以根据主题书目,督促家长陪孩子读,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参考文献】
  [1]丁培花.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与尝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2):108-109.
  [2]周蕴.实践取向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39).
  [3]刘爱超.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J].新校园,2018(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热点话题。文章基于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理论,以“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为例,主要从教材分析和学生心理分析、教学用具、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阐述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气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思维型课堂  一、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生心理分析。教材分析:气体的压强是在学生对液体压
期刊
【摘要】思政课在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困境。基于此,积极对思政课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培育体系,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交互融通协同发展,探索以培育“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导向进行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实践之路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时代和卓越人才;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思政课改革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思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国内外药学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内实训室运行不畅、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三大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如何进一步在管理上与现代化手段进行结合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对于提升实训课程在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药学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连云港医药产业需求的独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人教版教材里面涉及很多当代热点问题,我们在课内不可能一一展开。让好奇心强又缺少见识机会的学生去探索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学生没有明确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好像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把課外阅读看成浪费时间,不读或敷衍了事地读。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不好
期刊
【摘要】学分制体现的是“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选课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排课选课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选课和学习效果,也是学分制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探讨高校实行学分制后排课选课工作的转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选课;排课;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区别于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
期刊
【摘要】文章以高校SPOC课程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础,依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实践经历,从混合学习理论的视角,探究基于SPOC的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构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混合学习理论;SPOC课程教学模式;外国建筑史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校SPOC教学新模
期刊
【摘要】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分析探讨了在国家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主要做法以及一些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探讨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西,地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自然条件恶劣,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面积4095平方公里,下
期刊
【摘要】云南高校凭借地缘、文缘、学缘、经缘等优势,积极探索与南亚、东南亚的跨境合作。文章梳理并分析了红河学院与云南财大的跨境教育境外办学现状,并对两校的境外办学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云南高校“南向”跨境教育境外办学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云南;“南向”跨境教育;境外办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云南‘南向’跨境教育研究”,项目编号SYSX201712。  近年来,云南
期刊
【摘要】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发现大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深入的理解,但践行的时候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然后从制度建设,重视和发挥媒体舆论引导,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
期刊
【摘要】柏拉图通过“洞穴之喻”深层次地揭示了受教育和不受教育对人的本性的影响,从人学立场来看,“洞穴之喻”以一种人学世界观和人文信念的视角凸显了教育的属人性——教育是属于人,为了人,以使人成人为目的的活动。文章认为教育理应是建立在教育者的爱智统一的教育情感和受教育者的知行统一基础上的关怀人生命整全性的活动。  【关键词】洞穴之喻;自在人;自为人  属于人的教育理应是一种先于科学认知的精神成长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