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初中后,学生无论是从心智的发展方面还是知识的学习方面,都进入到了更深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出现了自我意识增强,表达自我想法愿望突出的特点。同时新课改为教师的教学课堂提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要求,为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和教师如何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新课改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新课改的发展目标呢?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42-02
新课改要求学校和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旧的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天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知识的价值,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大胆变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下,形成语文的生成性课堂。
一、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小学阶段,变得更加丰富,现代文、古文、古诗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涵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这些表面的东西[1]。在新课改后,要求教师以这些知识为落脚点,让学生在活跃和自由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地学习到知识,自行地形成对语文、人文、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其的深刻领悟,并形成理解语文、理解国学的能力,形成运用文字的能力,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表达想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其次在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还要具有生成性,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背景,语文相关的人文故事等;最后在语文知识的影响下,学生要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独特的思考习惯,学会从语文知识中找到指导自身的准则。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目标的变化,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课堂督促方式,教师投其所好,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就会自动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2]。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表达和提问的欲望就会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就会加强,在这种沟通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能很轻松的展开教学,并且能自然而然地推进教学过程,拓展教学知识,转换课堂形式。
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进行教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作者及作者所处年代的背景知识,学生在故事情景中会产生联想,并且在这种情景下,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些疑问充分表达出来,并且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这些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敲门砖,作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砝码。充分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学的内容中自由徜徉。
(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将教学的内容固定在课本中,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3]。不仅如此,学生还可能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知识,语文背景知识,文学知识和相关的时事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将这些知识充分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听,乐于看,在长期的影响下,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独特看法,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丰富的课堂教学过程也会让学生处于更加活跃和动态,学生的主动性也会更加明显,教师要适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不拘一格,挖掘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改下,一切能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被提倡的。因此,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思维,思考并挖掘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拘一格,不设限,让课堂充分展现出其可能性。
挖掘课堂组织形式,首先需要教师要勇于尝试,在当下互聯网充分发展的时期,各种思想都能互相交流,根据网络上新兴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敢于借鉴,善于借鉴,并转化为符合自身的教学形式;其次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打开思想的大门,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最后教师还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与语文相关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行为上受到影响,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提升语文整体的感知和认识。
(四)增加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实践的锻炼能加深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能让学生随机应变,学会辩证地看待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知识产生思考,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为没有思想的知识口袋[4]。
增加课外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形成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投稿,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落脚点;带领学生参观从事汉语言工作的工作场所,并适当进行实践的尝试,达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参加语文相关的电视节目,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在这种综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下,学生不仅会自主学习知识,而且还会形成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觉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抗压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轶群.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3]唐建刚.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初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4]张东风.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2(0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42-02
新课改要求学校和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旧的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天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知识的价值,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大胆变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下,形成语文的生成性课堂。
一、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小学阶段,变得更加丰富,现代文、古文、古诗词等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涵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这些表面的东西[1]。在新课改后,要求教师以这些知识为落脚点,让学生在活跃和自由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地学习到知识,自行地形成对语文、人文、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其的深刻领悟,并形成理解语文、理解国学的能力,形成运用文字的能力,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表达想法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其次在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还要具有生成性,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背景,语文相关的人文故事等;最后在语文知识的影响下,学生要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独特的思考习惯,学会从语文知识中找到指导自身的准则。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目标的变化,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课堂督促方式,教师投其所好,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就会自动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2]。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表达和提问的欲望就会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就会加强,在这种沟通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能很轻松的展开教学,并且能自然而然地推进教学过程,拓展教学知识,转换课堂形式。
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进行教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关于作者及作者所处年代的背景知识,学生在故事情景中会产生联想,并且在这种情景下,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些疑问充分表达出来,并且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这些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敲门砖,作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砝码。充分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教学的内容中自由徜徉。
(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将教学的内容固定在课本中,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在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3]。不仅如此,学生还可能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
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知识,语文背景知识,文学知识和相关的时事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将这些知识充分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让学生耳目一新,乐于听,乐于看,在长期的影响下,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独特看法,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丰富的课堂教学过程也会让学生处于更加活跃和动态,学生的主动性也会更加明显,教师要适当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三)不拘一格,挖掘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改下,一切能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被提倡的。因此,教师也要转变教学思维,思考并挖掘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拘一格,不设限,让课堂充分展现出其可能性。
挖掘课堂组织形式,首先需要教师要勇于尝试,在当下互聯网充分发展的时期,各种思想都能互相交流,根据网络上新兴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敢于借鉴,善于借鉴,并转化为符合自身的教学形式;其次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打开思想的大门,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最后教师还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与语文相关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行为上受到影响,在思想上受到感染,提升语文整体的感知和认识。
(四)增加课外实践,激发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实践的锻炼能加深学生的理论学习,还能让学生随机应变,学会辩证地看待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对知识产生思考,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为没有思想的知识口袋[4]。
增加课外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形成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投稿,让学生了解语文学习的落脚点;带领学生参观从事汉语言工作的工作场所,并适当进行实践的尝试,达到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参加语文相关的电视节目,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在这种综合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下,学生不仅会自主学习知识,而且还会形成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觉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抗压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宋轶群.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3]唐建刚.新课改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初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4]张东风.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