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树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目标树生长的初期效应

来源 :林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在相同林分条件的14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进行干扰树间伐,在间伐和对照地块各建立固定样地20块,并于2010年11月进行复测。基于间伐试验后的3年数据,研究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树间伐前后,目标树生长均明显快于非目标树;干扰树间伐后3年,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伐林分目标树的80%和55%,树高生长则差异较小,枝下高生长明显减慢,冠幅直径生长年均提高0.44 m,同时林分内较大径级的林木数量增加;随着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
其他文献
通过田间调查、花粉离体萌发、石蜡切片和人工授粉等试验手段对锥栗的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风媒传粉特性和授粉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锥栗雌花群体分化时间约
在对GIS扫描数字化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里经常含有系统误差和异常误差。在纠正这些误差的过程中,应同时考虑控制点坐标和数字化坐标的先验协因数。文中以数字化的系统误差拟合模型为例,提出双因子抗差贝叶斯估计误差拟合方法,并分别就控制点含有粗差、数字化点含有粗差和两者均含有粗差3种情况建立相应的模型,实例验证了其抗差效果。
选用自行开发引物的、具有较高遗传多态性的8个微卫星位点,分析来自独立的3株开花毛竹半同胞家系各50个子代个体。结果表明:位于3个不同地点的开花植株都能够通过与外源花粉杂
在小学阶段课程中数学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教学过程很难贴近现实生活,存在静态 化、教条化等弊端。部分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吸收知识
基于淮河流域7个水文站点1956—2016年逐日径流量和72个雨量站点1960—2016的逐日降水量数据,利用Pettitt变异点检测、生态赤字和生态剩余等生态径流指标,定量分析淮河流域水文变异特征,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标和水文变异指数间的关系,分析该流域水文变异的生态效应,利用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for Location, Scal
利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炼山、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下0-40 cm土层土壤δ^15N15年
针对城市勘测行业电子档案的特点,结合"3S"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从勘测生产的实际出发,开展"城市勘测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和建设,以科学的手段管理城市勘测电子档案的各个工作环节,实现电子档案的高效建库和集成管理,提供电子档案的网络化应用服务。
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和木材传热传质机制,构建微波预处理过程中木材内电磁场分布及热质迁移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微波馈入方式及谐振腔半径对
锰过氧化物酶(MnP)广泛存在于白腐菌中,是降解木质素的主要酶系.首先对采自长白山的一色齿毛菌菌株CB1降解木质素的过氧化物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一色齿毛菌可产生MnP,但不产生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6种模式(栎竹模式、撑绿杂交竹模式、柏竹桤模式、柏栎模式、柏竹模式和柏木纯林)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细根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显著性的影响(P柏竹>柏栎>柏木>栎竹>撑绿杂交竹;细根含量则为撑绿杂交竹>柏竹桤>柏竹>柏木>柏栎>栎竹;水稳性团聚体柏竹桤>柏栎>柏竹>柏木>撑绿杂交竹>栎竹。2)对14个指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