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1世纪快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环境下,心理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正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影响着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多数人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本文从体育锻炼对人的情绪调节、对人际关系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影响
一、体育运动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人格,也称个性,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健全人格。体育有崇高奥林匹克精神,崇尚“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体现和平、竞争、友爱的宗旨,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必须与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行为,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胜利。因此,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中国著名的“女排精神”等,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健全人格。
二、体育运动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研究表明,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快感,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快感,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也可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在各種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如果你脾气暴躁、遇事不冷静,可以去参与钓鱼、下棋、打太极拳、慢跑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进。 如果争强好胜、比较自负,可以参加挑战性高的体育运动,攀岩、体操等,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三、体育运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了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体育锻炼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一方面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众多积极影响,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相应的负面效应。青少年在发达的网络世界里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文化知识,但同时也会抵不住网络时代的诱惑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比如风靡一时的“王者荣耀”和现今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如今,人人都成“低头族”,也形成一种网络世界的熟人、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现象,不仅青少年之间交流减少,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匮乏,人际关系疏远。而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恰恰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获取得好的成绩。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不合群的青少年可以参加体育锻炼集体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青少年的身体,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而且还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和心理,提高智力,还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改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有利条件,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要使心理健康持续化、年轻化,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姐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
[3]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影响
一、体育运动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人格,也称个性,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健全人格。体育有崇高奥林匹克精神,崇尚“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体现和平、竞争、友爱的宗旨,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就必须与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行为,以有利于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胜利。因此,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中国著名的“女排精神”等,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健全人格。
二、体育运动有利于情绪的调节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研究表明,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快感,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快感,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也可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在各種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如果你脾气暴躁、遇事不冷静,可以去参与钓鱼、下棋、打太极拳、慢跑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改进。 如果争强好胜、比较自负,可以参加挑战性高的体育运动,攀岩、体操等,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三、体育运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了大脑皮层神经的平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了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使在空间、时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到发展,使人体感觉、重力感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知觉等更加准确,从而提高大脑神经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体育锻炼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一方面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众多积极影响,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相应的负面效应。青少年在发达的网络世界里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文化知识,但同时也会抵不住网络时代的诱惑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比如风靡一时的“王者荣耀”和现今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如今,人人都成“低头族”,也形成一种网络世界的熟人、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现象,不仅青少年之间交流减少,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匮乏,人际关系疏远。而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恰恰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获取得好的成绩。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不合群的青少年可以参加体育锻炼集体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身心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青少年的身体,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而且还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和心理,提高智力,还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改善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有利条件,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要使心理健康持续化、年轻化,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姐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1).
[3]栗九红,刘玉娟,心理健康[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