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在写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笔下无内容,感情不真挚,缺少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观察生活经常是平面的,尚未注意有创意地去表达;写作个人化倾向比较严重。更让人不解的是许多学生失去了精神追求,他们似乎不具备发现幸福的能力,也没有勇气正视苦难,对社会关注甚少。从技能方面看,相当多的学生还不懂得搜集、占有真实而丰富的写作材料,往往不知从何处落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的记叙文更不例外。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在新《课标》中对它有清晰的解读,在中考中有实际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努力研究记叙文的教学,尽力增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自己对记叙文写作的理解。
一、孕育精神家园,蓄积情感
其实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感情的再现,我们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动。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学生需要有许多美丽的遐想,有初步独立的意识。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人”的精神,崇仰真善美,发现情感世界的博大;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更广阔的天地,克服写作中的浅薄和庸俗,让他们在对人世的思考中明白生命的意义;要让他们从写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让他们的文章“大气”起来。结合新的课程理念,针对目前作文的教学现状,我们就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大胆地写生活,写人生,写社会,在写作过程中孕育自己的精神家园,知道回味,懂得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让自己的写作思想更健康、更饱满。
二、借鉴教材经典,读写结合
写作是阅读的延续。既然读,就要用起来。编者在教科书中收入众多的经典作品,也是为了让学生写作有所借鉴。像《故乡》这样的文章,学生如果能品味出其精妙之处,也就必然会在写作中借鉴。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教科书就是重要的资源库。如果一个用心用脑子读唐诗的学生,会背三四十首,脑海里就能有几十幅画面,几十个故事,几十种意象,几十种不同的手法……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下笔的时候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一学谋篇布局。作者以“背影”为线索,让自己的情感在文中飘逸而有序,真实而有变化,“思念——回忆(可怜—厌烦—误解—理解—感动)——怀念”,这样的构思你又怎能不用心一读,进而怦然心动呢?细究,这些不都是作家精心思量才创作出来的吗?这一点启发我们在写作前要认真构思好,文章才可能做到内容丰富而不散乱。千万不要小瞧这一步。
二学写法的运用。很多事情人见惯了,就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感觉。如何才能感人呢?《背影》是这样做的:精华放在文章第六段的位置上,在前面竭尽铺垫之能事,第一段的想念让读者悬空想象“背影”的奇妙;第二、三段描写家境的凄惨,为背影的出现增添悲凉的氛围,更写出父亲的重担,凸显他内心的苦闷。反复交代茶房,“我”心虽烦,但已经感受到了什么是爱,只未明说而已。这些家庭的、父亲的、我的一切都在为父爱在作者心中升腾做了极好的铺垫。第六段朴素而详细的描绘,只是水到渠成地再现了父爱的伟大。
三学描写的妙处。第六段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我就不在这儿细说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样经典细腻的描写中获得方法,应该是最美的事情。
我在教完该文后顺势让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自己的一位比较亲近的长辈,模仿《背影》的写法写一篇记叙文,从反馈回来的作文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不要让作文和课文分开,彻底绝缘,应该时刻想着教材中的经典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服务作文,这样会使得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联系得更为紧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还会反哺阅读教学。
三、领悟叙述技巧,完善表达
对于记叙文,我们不仅应该知道它有六要素,更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
1.妥当安排详略
事件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件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件的结局或点明事件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件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是“点”,所以要略写。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面”,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精心设计过渡衔接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过渡:(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我们不仅应该知晓这些,更应该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
3.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的波澜起伏、摇曳生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虚实法,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实写小屋,虚写志趣。先抑后扬法,可以更鲜明地展现文章主题。离合法,如《藤野先生》,开头似乎“离题”的文字,却显示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深刻意义。文章后面又一次的“离题”,实际上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题因为这些材料更高层次上的“合”而显深沉和厚重。
我个人始终认为文章最好的表达技巧就是没有技巧,让文字在情感的池子里“浸泡”,从心底流出,是最美的。当然,我们的初中生也需要写作技巧的指导和积淀,方法有效更有利于意思的表达。
四、演绎精彩生活,增强体验
文章是需要演练的。赵括熟读兵书,通晓兵法,可惜一战而亡,留下“纸上谈兵”的典故,警醒后人。大师们也教育我们,应该多练习写作。作为教师,自然要千方百计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写好生活,丰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有一周我要求学生写“周末洗碗”,由于是冬天,所以要求不准带橡皮手套,也不准用热水,不需要家长帮忙,还要求学生留心自己洗碗的过程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洗完后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与家长交流洗碗心得,并让家长把自己的收获写在本子上。事实很生动地表明,班里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得到了一次心灵的体验,学生不仅观察并生动地表达出洗碗的过程,还体验到洗碗的痛苦,感受父母的不易,对他们的辛劳深怀感激。受此鼓舞,我每周都给学生一个主题范围,写身边的人或事,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真的不少,学生的选材范围宽广了,细腻的描写有了生活的来源,丰富的生活体验也使得文章的中心不至于过于平淡。
五、精心修改作文,精益求精
作文是需要修改的,没有人第一次就把文章创作得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学生写作更是如此。而我们的学生偏偏就是不喜欢修改,常常是拿到题就下笔。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要改变学生的观念,使得修改的意识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每次写作记叙文都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其实无须过多,只要坚持,慢慢地,学生也就习惯成自然了。要提供修改的方法。一是掌握修改的方式,强调要坚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而不是直接在作文原稿上修改。其次必须坚持佳作修改和学生作品提升相结合的方式。佳作修改是让学生见识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学生作品提升的展示显然可以增强修改的真实性,更好地激发修改的欲望,有效地促进记叙文的写作。当然,在修改的过程中,自然应该抓住记叙文的几个特点去展开和强化。
其实任何一种文体的写作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我只是把我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点滴学习、思考以及实践记录在这里,以此求教大家,并继续实践,努力思考,为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在新《课标》中对它有清晰的解读,在中考中有实际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努力研究记叙文的教学,尽力增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自己对记叙文写作的理解。
一、孕育精神家园,蓄积情感
其实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感情的再现,我们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动。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学生需要有许多美丽的遐想,有初步独立的意识。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人”的精神,崇仰真善美,发现情感世界的博大;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更广阔的天地,克服写作中的浅薄和庸俗,让他们在对人世的思考中明白生命的意义;要让他们从写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让他们的文章“大气”起来。结合新的课程理念,针对目前作文的教学现状,我们就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大胆地写生活,写人生,写社会,在写作过程中孕育自己的精神家园,知道回味,懂得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让自己的写作思想更健康、更饱满。
二、借鉴教材经典,读写结合
写作是阅读的延续。既然读,就要用起来。编者在教科书中收入众多的经典作品,也是为了让学生写作有所借鉴。像《故乡》这样的文章,学生如果能品味出其精妙之处,也就必然会在写作中借鉴。对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教科书就是重要的资源库。如果一个用心用脑子读唐诗的学生,会背三四十首,脑海里就能有几十幅画面,几十个故事,几十种意象,几十种不同的手法……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下笔的时候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一学谋篇布局。作者以“背影”为线索,让自己的情感在文中飘逸而有序,真实而有变化,“思念——回忆(可怜—厌烦—误解—理解—感动)——怀念”,这样的构思你又怎能不用心一读,进而怦然心动呢?细究,这些不都是作家精心思量才创作出来的吗?这一点启发我们在写作前要认真构思好,文章才可能做到内容丰富而不散乱。千万不要小瞧这一步。
二学写法的运用。很多事情人见惯了,就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感觉。如何才能感人呢?《背影》是这样做的:精华放在文章第六段的位置上,在前面竭尽铺垫之能事,第一段的想念让读者悬空想象“背影”的奇妙;第二、三段描写家境的凄惨,为背影的出现增添悲凉的氛围,更写出父亲的重担,凸显他内心的苦闷。反复交代茶房,“我”心虽烦,但已经感受到了什么是爱,只未明说而已。这些家庭的、父亲的、我的一切都在为父爱在作者心中升腾做了极好的铺垫。第六段朴素而详细的描绘,只是水到渠成地再现了父爱的伟大。
三学描写的妙处。第六段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我就不在这儿细说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样经典细腻的描写中获得方法,应该是最美的事情。
我在教完该文后顺势让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自己的一位比较亲近的长辈,模仿《背影》的写法写一篇记叙文,从反馈回来的作文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不要让作文和课文分开,彻底绝缘,应该时刻想着教材中的经典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服务作文,这样会使得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联系得更为紧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还会反哺阅读教学。
三、领悟叙述技巧,完善表达
对于记叙文,我们不仅应该知道它有六要素,更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写作方法。
1.妥当安排详略
事件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件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件的结局或点明事件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件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是“点”,所以要略写。事件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面”,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精心设计过渡衔接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过渡:(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我们不仅应该知晓这些,更应该引导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
3.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的波澜起伏、摇曳生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虚实法,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实写小屋,虚写志趣。先抑后扬法,可以更鲜明地展现文章主题。离合法,如《藤野先生》,开头似乎“离题”的文字,却显示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突出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深刻意义。文章后面又一次的“离题”,实际上将“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题因为这些材料更高层次上的“合”而显深沉和厚重。
我个人始终认为文章最好的表达技巧就是没有技巧,让文字在情感的池子里“浸泡”,从心底流出,是最美的。当然,我们的初中生也需要写作技巧的指导和积淀,方法有效更有利于意思的表达。
四、演绎精彩生活,增强体验
文章是需要演练的。赵括熟读兵书,通晓兵法,可惜一战而亡,留下“纸上谈兵”的典故,警醒后人。大师们也教育我们,应该多练习写作。作为教师,自然要千方百计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写好生活,丰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我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写日记或周记,有一周我要求学生写“周末洗碗”,由于是冬天,所以要求不准带橡皮手套,也不准用热水,不需要家长帮忙,还要求学生留心自己洗碗的过程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洗完后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与家长交流洗碗心得,并让家长把自己的收获写在本子上。事实很生动地表明,班里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得到了一次心灵的体验,学生不仅观察并生动地表达出洗碗的过程,还体验到洗碗的痛苦,感受父母的不易,对他们的辛劳深怀感激。受此鼓舞,我每周都给学生一个主题范围,写身边的人或事,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真的不少,学生的选材范围宽广了,细腻的描写有了生活的来源,丰富的生活体验也使得文章的中心不至于过于平淡。
五、精心修改作文,精益求精
作文是需要修改的,没有人第一次就把文章创作得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学生写作更是如此。而我们的学生偏偏就是不喜欢修改,常常是拿到题就下笔。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要改变学生的观念,使得修改的意识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每次写作记叙文都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其实无须过多,只要坚持,慢慢地,学生也就习惯成自然了。要提供修改的方法。一是掌握修改的方式,强调要坚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而不是直接在作文原稿上修改。其次必须坚持佳作修改和学生作品提升相结合的方式。佳作修改是让学生见识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学生作品提升的展示显然可以增强修改的真实性,更好地激发修改的欲望,有效地促进记叙文的写作。当然,在修改的过程中,自然应该抓住记叙文的几个特点去展开和强化。
其实任何一种文体的写作都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我只是把我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点滴学习、思考以及实践记录在这里,以此求教大家,并继续实践,努力思考,为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