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以往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史研究中,"不成熟—成熟"式的线性解读和"断裂论"的流行导致论者对他们中后期思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忽略了对其早期思想的梳理和辨析。为此,本文讨论了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起源问题。首先,1841—1842年恩格斯在柏林大学旁听谢林讲座和课程后所写下的著述,从多个方面概述了他对谢林与黑格尔之间思想差异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哲学思维水准。进而,他的思想突破了"不来梅时期"观照社会和时代问题的感性态度,进入了理性沉思阶段。这段哲学巡礼对恩格斯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国民经济学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史研究中,"不成熟—成熟"式的线性解读和"断裂论"的流行导致论者对他们中后期思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忽略了对其早期思想的梳理和辨析。为此,本文讨论了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起源问题。首先,1841—1842年恩格斯在柏林大学旁听谢林讲座和课程后所写下的著述,从多个方面概述了他对谢林与黑格尔之间思想差异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哲学思维水准。进而,他的思想突破了"不来梅时期"观照社会和时代问题的感性态度,进入了理性沉思阶段。这段哲学巡礼对恩格斯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资本社会的分析中;如果从恩格斯思想起源看其晚年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等著述,也不难发现其早期思想长远和持续的效应。而今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复杂而难解的现实困境,被视为落后和保守甚至是"过时"的理性思维、总体观照方法、系统性原则较之于非理性情绪、个体中心等更值得珍视和弘扬,这就是谢林、黑格尔思想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从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中应获得的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呈现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更加趋向生活化、初步体现层次性、强调彰显时代性的特点,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为各学段课程标准修订步调不一、课程目标设置的整体性和明确性尚需加强、教材编写机构的合力有待形成、教材内容重复的现象较为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衔接不够、教学评价方式亟待完善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探索课程标准修订规律、建构课程目标体系、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教材内容、创优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路径着手。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创造性探索和卓越贡献,必将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彰显其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今天,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列宁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制度的伟大飞跃。今天,我们仍然处在由十月革命开创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代。在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之际,在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相
今天我们共同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列宁诞辰150周年,意义十分重大。结合教育工作,我谈三点体会。第一,回望历史,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铭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中的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列宁领导的
列宁一生留下了两部主要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哲学笔记》,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变成了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一块整钢。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至1895年这50年间,首创新唯物论,并重点阐发了唯物史观,成为其两大发现之首,同时也留下了有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与哲学问题。:1858年和1867年,集中精力力图完成《资本论》雄篇巨制的马克思,曾先后对恩格斯、狄慈根这两位哲学知音,表达了自己深藏多年的哲学宿愿:一旦
理论界对恩格斯思想的独创性、科学性认识不足,对恩格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评价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恩格斯思想的深入研究不够、对恩格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方式和逻辑路径缺少精细研究有关。恩格斯主要通过回答时代之问、填补理论空白、建构理论体系、规范命题范畴、深化基本理论、修正思想观点、推进理论武装、批判错误思潮等逻辑路径发展马克思主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的鲜明特征。
恩格斯是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既是马克思的忠实友人,也是马克思毕生事业的合作者。他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完善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恩格斯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毕生对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进行强有力的斗争和批判。恩格斯是一位品德高尚、虚怀若谷的伟大人物,他把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社团组织为敬贺他70华诞的赞誉和荣光,作为荣誉的花环奉献在马克思的墓前。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要弘扬传承其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定信仰。
一、历史充分证明了《帝国主义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帝国主义论》,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列宁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学术界普遍把1898年美国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的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西班牙之间的美西战争,作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帝国主义论》写于1916年,距离美西战争仅仅过去18年,列宁能在《帝国主义论》中从经济分析入手对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出深刻分析,而且所得出的结论被两次世界大战所证实,其思想体现出的过人敏锐与深刻,令人惊叹。
恩格斯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其理论目标是要将体质人类学与社会文化人类学贯通起来,从近于自然科学的体质人类学出发,过渡到社会文化人类学领域,以一种贯通性的哲学人类学视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人是对象性活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亦即人类世界在人与环境的交互创造中生成,提供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论证,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命题本身同样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命题,从而对之既不能放弃,也不能只是作"阉割"式的维护,而必须加以全面的维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视野出发,借助于
这里的列宁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列宁关于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它是列宁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列宁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文献主要有:《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土地问题提纲初稿》《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上述文献产生于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还有《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这些文献是列宁在离开人世前夕通过口授的方式留下来的。
青年恩格斯受到卢格等人的青年黑格尔派观点的影响,认为该派观点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政治行动来践行自由的哲学原则。这种理解不仅体现在他对阿恩特、谢林等人的思想观点的批判上,也体现在他对当时普鲁士政治及文化生活领域出现的各种倒退现象的批判上。青年恩格斯在到达英国之后逐渐摆脱青年黑格尔派的方法论影响,开启了向唯物史观发展的思想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