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治理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五”至“五五”普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并列入普法规划。全国各地对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因此,正确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求解决的对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团伙作案居多。这些青少年大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或辍学在家的闲散人员,由于年龄小,力量单薄,而且大多数都是实施暴力犯罪,犯罪心理压力大,因此经常是相互帮忙,三五成群团伙作案,特别讲究哥们义气,可为同伴两肋插刀,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团伙作案的特点。
2、犯罪动机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处在初步形成阶段,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且情绪不稳定,遇事不加思考,易冲动,喜欢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不计后果,稍有诱因,就逞一时之强,酿成恶果。这种情况多属于感情冲动,犯罪动机简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犯罪目地多样性。现在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目地多样性的趋势,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为财;二是为情;三是为“义”;四是为“气”。
4、犯罪人员低龄化。现在青少年犯罪大多在15至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最活跃,最好动,模仿力最强,探索欲最旺盛,主观意识最不坚定,是违法犯罪的高危阶段。
5、犯罪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很多人小学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情绪易冲动。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辨别事非能力差,以至于在追求新奇刺激时,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另外,青春期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往往容易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文化传播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一些书刊、音像制品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健康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影视厅等全天开放,致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学业,终日为此着迷,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3、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良的家庭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过分溺爱、打骂体罚等。一些青少年因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造成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态从而导致犯罪。
4、学校教育的漏洞。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社会影响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原因。在充满物欲的现实世界里,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无法抵御物质金钱的诱惑,经济收入的差距也容易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因为爱慕虚荣、贪图不劳而获最终导致青少年盲目地追求金钱物质,走上犯罪道路。
二、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共性都是因社会道德和法制观念匮乏而导致,在他们的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而越轨犯罪。因此治标先治本,要使青少年犯罪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加强道德和法制教有。如何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收到效果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素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各类人才的成长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杰出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史,婴幼儿时期受过良好环境的熏陶。而我们从对那些失足犯罪青少年的考察中发现,大多数失足青少年都是因受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陷入违法犯罪泥潭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能靠训斥和说教,而是靠榜样引导和行为感染。对子女出现的问题要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认真加以引导和解决,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子女,赞赏子女,教育子女,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子女在坦然、和谐、健康、温暖和家庭教育中端正思想,矫正行为,达到与学校法制教育和社会法制实践教育相协调的目的。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树立道德、法制观念的主导因素。青少年在校时期正值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年龄段。他们在心理上正处于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的交错时期,对是非善恶的认识有时是表面和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精力旺盛,却又缺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喜欢模仿消极的东西。理想的树立、意志的培养、志趣的确定、知识的启蒙、毅力的锻炼、习惯的养成,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因此中小学校要切实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推进中小学校教育由现在的“应试教育”形式向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全方位推进文化科技教育的同时,把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帮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其正确的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理念,使之明辨是非、立志立德、学会做人,对自已、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三)社会预防。一是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整理。学校应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二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有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音像、书刊的制品,网吧等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制黄、贩黄、制毒、贩毒的犯罪分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管理中心,加强对待业、待岗和辍学青少年进行职业培训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与社会竞争,通过诚实劳动丰富自已的人生。
预防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关注、关心、支持并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心与关爱。只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预防青少年的犯罪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钟山县人民检察院,广西 钟山 542600)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团伙作案居多。这些青少年大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或辍学在家的闲散人员,由于年龄小,力量单薄,而且大多数都是实施暴力犯罪,犯罪心理压力大,因此经常是相互帮忙,三五成群团伙作案,特别讲究哥们义气,可为同伴两肋插刀,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团伙作案的特点。
2、犯罪动机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心理上、生理上都处在初步形成阶段,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且情绪不稳定,遇事不加思考,易冲动,喜欢我行我素,为所欲为,不计后果,稍有诱因,就逞一时之强,酿成恶果。这种情况多属于感情冲动,犯罪动机简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犯罪目地多样性。现在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目地多样性的趋势,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为财;二是为情;三是为“义”;四是为“气”。
4、犯罪人员低龄化。现在青少年犯罪大多在15至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最活跃,最好动,模仿力最强,探索欲最旺盛,主观意识最不坚定,是违法犯罪的高危阶段。
5、犯罪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很多人小学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情绪易冲动。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辨别事非能力差,以至于在追求新奇刺激时,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另外,青春期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往往容易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文化传播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一些书刊、音像制品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健康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影视厅等全天开放,致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学业,终日为此着迷,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3、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良的家庭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过分溺爱、打骂体罚等。一些青少年因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造成性格孤癖、内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态从而导致犯罪。
4、学校教育的漏洞。当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头脑中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谈不上遵纪守法,这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社会影响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原因。在充满物欲的现实世界里,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无法抵御物质金钱的诱惑,经济收入的差距也容易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因为爱慕虚荣、贪图不劳而获最终导致青少年盲目地追求金钱物质,走上犯罪道路。
二、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共性都是因社会道德和法制观念匮乏而导致,在他们的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而越轨犯罪。因此治标先治本,要使青少年犯罪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加强道德和法制教有。如何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收到效果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素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各类人才的成长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杰出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史,婴幼儿时期受过良好环境的熏陶。而我们从对那些失足犯罪青少年的考察中发现,大多数失足青少年都是因受不良家庭环境影响而陷入违法犯罪泥潭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能靠训斥和说教,而是靠榜样引导和行为感染。对子女出现的问题要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认真加以引导和解决,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子女,赞赏子女,教育子女,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子女在坦然、和谐、健康、温暖和家庭教育中端正思想,矫正行为,达到与学校法制教育和社会法制实践教育相协调的目的。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树立道德、法制观念的主导因素。青少年在校时期正值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年龄段。他们在心理上正处于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的交错时期,对是非善恶的认识有时是表面和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精力旺盛,却又缺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喜欢模仿消极的东西。理想的树立、意志的培养、志趣的确定、知识的启蒙、毅力的锻炼、习惯的养成,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因此中小学校要切实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推进中小学校教育由现在的“应试教育”形式向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全方位推进文化科技教育的同时,把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帮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并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其正确的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理念,使之明辨是非、立志立德、学会做人,对自已、对家庭、对社会负责。
(三)社会预防。一是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整理。学校应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二是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有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音像、书刊的制品,网吧等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制黄、贩黄、制毒、贩毒的犯罪分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三是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管理中心,加强对待业、待岗和辍学青少年进行职业培训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与社会竞争,通过诚实劳动丰富自已的人生。
预防青少年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关注、关心、支持并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心与关爱。只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预防青少年的犯罪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钟山县人民检察院,广西 钟山 5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