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建构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eiy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全文不超过两千字,但一个半世纪以来,提纲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今天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识到其中的重要原理对优化教育生态及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依据,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途径及内容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
  作者简介:蔡青(1977-),女,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社科部,讲师。(山东 德州 25302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150-0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写于布鲁塞尔的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1888年,恩格斯把它作为《路的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第一次发表,并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这一提纲很显然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虽然全文不超过两千字,但一个半世纪以来,提纲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今天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认识到其中的重要原理对优化教育生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环境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三条中对人和环境关系所作的正确论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理论源泉。这句话阐明: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是辩证统一的,而统一的基础是“变革的实践”。马克思在《提纲》中关于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对于全面认识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建构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作用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的人与环境辩证关系的第一个方面,环境对作为主体的人起到了规定和制约的作用。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2]因环境一旦相对固定地呈现在人的面前,就会作为一种稳定的规范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生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高度重视各种环境因素对教育主体的影响作用。其次,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不但会取得很强的客观独立性,而且会成为反过来奴役人的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和自在的力量”。[3]因此,为了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恶化,制止其成为降低教育实效性的异己力量,必须做好建构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工作,使环境的塑造向有利于教育的方向发展。这为我们揭示了优良环境建构的必要性。
  2.主体的人的实践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发展的基础——优良环境建构的可行性
  马克思在《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他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所批判的这种学说是指以爱尔维修等人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认为:“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4]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在环境、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的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教育环境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影响进行良性控制,努力创造利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教育主体的健康发展。这对于积极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内容体系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社会联系。”[5]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论断,是科学认识教育对象及其思想的基本理论依据,人的思想是人的本质的重要表现,它是人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反映,首先是人所处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应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特点和差异中去把握人们思想的特点和差异。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应依据人们的思想特点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基本模式,只有依据人们思想特点建构起来的环境才最具有实效性和感染力。
  1.构建繁荣的的经济环境
  人们的思想具有多变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目前西方国家却借助互联网大肆进行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扩张,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接触到大量信息,其内容与教育者所宣传灌输的教学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因此在中国主流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对逆反信息、异质文化有一种猎奇心理,因此西方的传播信息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和信服。”[6]所以,必须巩固自己的意识形态阵地,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相信我们,要靠我们自己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7]因此当前构建持续繁荣的经济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繁荣的经济环境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人们在正当利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会自觉地按照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去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此时受教育者就容易接受社会统治思想,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就决定了建立繁荣昌盛的经济环境整体性优良环境建构的物质前提。
  2.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抛弃了传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注重个人正当利益的追求和满足,与此同时人们思想的“功利性”特点也逐渐凸显出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仅是市场主体的主要目标,而且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以利益为标准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实现是新形势下人们思想的一大特征,因此针对人们的这种思想状况,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环境,只有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实现其正当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才能提高党和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力,巩固执政基础,最终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当然,维护人们的个人根本利益还应当同极端利己主义的错误思想相区别,强调利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后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此同时,人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人们思想的“个体性”特征逐渐显现。与之相适应,应构建“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人的各种权利和尊严,尊重独立的人格,鼓励人性的飞扬,因这正是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个性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建构的途径方式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的建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因此,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方式。
  1.树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观念
  树立优化环境的观念意识,是构件优良环境的理念基础和基本途径,只有明确优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强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识,优化环境才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体无时无刻不受着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塑造,良好的环境会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良的环境则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降低,甚至会抵消教育的功效。同时,不良环境还会使人精神不振,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加大对建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物质投入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优化。这是建构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点,只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所依赖的客观物质环境,环境建设才会有扎实的物质基础,否则环境的优化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物质待遇。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环境优化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他们的物质待遇如何直接关系到环境优化的效果,否则环境优化会缺乏主体的积极推动,因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8](此外,假若教育者长期处于低待遇、低地位的况境中,教师容易激情流失、爱心匮乏,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物质待遇是建构优良教育环境的主观因子。
  3.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作用
  舆论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有效助力,“社会舆论既然是社会上或者是一个组织群体内许多人的共同意见,因而会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9]因此社会舆论是大众意见的交集,这种意见集合会酿发出一种意见气候,在意见气候的影响下,普遍具有趋同心理和从众行为的大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社会舆论营造的意见氛围,因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社会导向性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便可在舆论影响中暗藏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良好教育效果。因此在构建优良环境的实践中,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导向对环境建构的引导作用应成为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黄明娣.“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造”的一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2):52.
  [4]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6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6]蔡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化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4.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9]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85.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应紧紧围绕主体、客体、介体三重维度而展开。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包括思想情感的关照、综合素质的培训和准入条件的提升;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包括强化网上沟通、做好网络心理咨询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介体维度的刚性完善包括思想信息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和网络平台的完善。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维度  作者简介:刘圣兰(1971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个体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尤其能在学生公寓内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为了解、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还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寓;心理健康;途径  作者简介:林慧玲(198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红鹰学院,助理研究员;汤婵(1983-),女,浙江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普遍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它贯穿于整个自然科学领域,是该领域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做好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教学,使学生尽快地从中学物理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是大学物理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浅谈中学物理与大学
期刊
摘要: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及其学习的特点,探索了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用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徐小兵(1962-),男,浙江金华人,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彭三河(1963-),男,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北荆州434023)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分析高职教育改革中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涉及测绘类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科教育改革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改革内容,比较两类高校中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劣势,总结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提出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本科教育;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晶晶(1980-),女,河南叶县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
期刊
摘要:化学实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系非常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主要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绿色化、研究型,并加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设计型;研究型  作者简介:商红岩(1964-),男,山东滨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化学系
期刊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因素,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某高校六个专业、四个年级的587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意向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有无从商经验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创业意向普遍较高,男生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的创业意向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但创业行为少。生源地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创业意向高,但在创业行为方面远远低于生源地在城镇,家庭经济状况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笔者对2010年A、B两省参加国培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调研,通过发放、回收、分析问卷,主要了解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情况。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探寻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燕(1978-),女,甘肃天水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东英(1986-
期刊
摘要:培养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事物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高校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达到该目标,应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都予以改进。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认为教学方法改革可从以下方式入手:演示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案例引导教学方式,热点、难点问题展示与点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以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使其更
期刊
摘要:在各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建面临着党支部职能和党员先进性难以发挥、培养考察机制无法适应等问题。高职学生党建要通过深化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结合,调整党建工作节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党组织模式,开创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生党建;党员质量  作者简介:许静(1984-),男,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