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以一个崭新的理念出现在我们面前,新课程不仅是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教材上的更新和教学方法上的进步,更需要作为新课程执行者的教师的在思想与行为上的同步更新、转变与进步!没有老师对新课程思想与行为上的更新转变谈教材上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简直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首先应解决教师教育思想陈旧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从新课程方案到新教材内容到改变教学行为逐步开展起来。否则,新课程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真正落实。
本文将就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应体现的人文底蕴作一番探索,这一方面有了充分的认识与准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才能完成新课标中要求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任务目标。
一、处处尊重。时时尊重。新课程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是为了唤醒!”道出了尊重的本质与功效。新课程不就是要唤醒学生内心存在的真、善、美吗?尊重唤醒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是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的!而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不仅伤害了孩子,如果在新课程中仍不改正的话,新课程永远没有“新”!
于永正老师的《蹲下来看学生》把学生的缺点看成长处、与众不同,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不会觉得幼稚可笑了,许多错的东西,便会觉得有合理的一面了。这便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理解与认同,就会尊重学生!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斥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刻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将给你的,应为你按时来到我却迟到了。”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了手,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的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递过去:“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是尊重也是智慧的教育,更是唤醒,这“四块糖果”之尊重唤醒了王友的真、善、美!
怎样才能尊重孩子呢?我们每个老师都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曾经有着当前孩子们的无知与错误,我们让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学生在一起,我们就能用一颗豁达宽容的心来理解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耐心与冷静与孩子沟通。有用自己的诙谐与机智来接近孩子。
二、精心保护。细心呵护,新课程因保护而精彩。
“保护是为了激励!呵护是为了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我们教师倍加呵护。
一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语音刚毕,全班学生大笑。但是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教师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后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紧接着,这位教师话锋一转:“老师很佩服某某同学,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敢提。敢于质疑问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品质。我相信有这种习惯的某某同学一定能把数学学得很好!”
教者就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连爱因斯坦都会发生这种现象。这位学生一定会变得坦然,何况老师还为他找来了理论依据。如果教师在笑声中继续自己的教学。提问的学生可能再也抬不起头来,质疑的勇气也可能从此就荡然无存了。教者不仅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谁是左手,谁是右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耐心解答,那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敢提呢?
三、真情关心。倾情关爱,新课程因关爱而动人。
“关爱是为了发展!”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阐明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却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李镇西老师说,教师给学生以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顽童。是的,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所以风行全球,成为脍炙人口的著作,是因为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语一“爱”。用饱含着爱的教育来给予孩子,那么孩子们得到的这种教育必将转化为对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们也一定会明白如何去付出爱。
主人公安利柯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加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还有许多可爱善良的孩子们,他们正学着相互关爱,是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做“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安利柯的老师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
关爱我们的孩子吧,爱,无所不能!我们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学生能否健康发展系于我们,我们要更新思想,去尊重、保护、关爱我们的学生,让新课程因我们老师,因我们的学生而精彩!
本文将就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应体现的人文底蕴作一番探索,这一方面有了充分的认识与准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才能完成新课标中要求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任务目标。
一、处处尊重。时时尊重。新课程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是为了唤醒!”道出了尊重的本质与功效。新课程不就是要唤醒学生内心存在的真、善、美吗?尊重唤醒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是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的!而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不仅伤害了孩子,如果在新课程中仍不改正的话,新课程永远没有“新”!
于永正老师的《蹲下来看学生》把学生的缺点看成长处、与众不同,最重要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蹲下来看学生许多幼稚可笑的东西,便不会觉得幼稚可笑了,许多错的东西,便会觉得有合理的一面了。这便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理解与认同,就会尊重学生!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斥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刻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将给你的,应为你按时来到我却迟到了。”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了手,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的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递过去:“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是尊重也是智慧的教育,更是唤醒,这“四块糖果”之尊重唤醒了王友的真、善、美!
怎样才能尊重孩子呢?我们每个老师都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曾经有着当前孩子们的无知与错误,我们让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学生在一起,我们就能用一颗豁达宽容的心来理解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耐心与冷静与孩子沟通。有用自己的诙谐与机智来接近孩子。
二、精心保护。细心呵护,新课程因保护而精彩。
“保护是为了激励!呵护是为了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我们教师倍加呵护。
一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语音刚毕,全班学生大笑。但是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教师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后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紧接着,这位教师话锋一转:“老师很佩服某某同学,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敢提。敢于质疑问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品质。我相信有这种习惯的某某同学一定能把数学学得很好!”
教者就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连爱因斯坦都会发生这种现象。这位学生一定会变得坦然,何况老师还为他找来了理论依据。如果教师在笑声中继续自己的教学。提问的学生可能再也抬不起头来,质疑的勇气也可能从此就荡然无存了。教者不仅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谁是左手,谁是右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耐心解答,那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敢提呢?
三、真情关心。倾情关爱,新课程因关爱而动人。
“关爱是为了发展!”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中阐明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人都是有感情的,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从感情上缩短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却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的付出。李镇西老师说,教师给学生以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顽童。是的,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之所以风行全球,成为脍炙人口的著作,是因为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语一“爱”。用饱含着爱的教育来给予孩子,那么孩子们得到的这种教育必将转化为对爱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们也一定会明白如何去付出爱。
主人公安利柯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加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还有许多可爱善良的孩子们,他们正学着相互关爱,是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做“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安利柯的老师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
关爱我们的孩子吧,爱,无所不能!我们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学生能否健康发展系于我们,我们要更新思想,去尊重、保护、关爱我们的学生,让新课程因我们老师,因我们的学生而精彩!